Home

返初

林错风穿逡巡雁,
木桥野径过无痕。

碧波石色生机驳,
半阙落潮洗心仁。

🖼️

席散

萃聚一堂开新行,
求索雕琢竟曲终。

来途荏苒同舟济,
前路依稀各乘风。

🖼️

哧溜

恢恢扑蝶网,
悠悠淌冰溪。

浅底现形迹,
倏而没湍泥。

今天

拉丁文:

Ille potens sui
laetusque deget, cui licet in diem
dixisse 'Vixi; cras vel atra
nube polum Pater occupato
vel sole puro: non tamen inritum
quodcumque retro est efficiet, neque
diffinget infectumque reddet
quod fugiens semel hora vexit.'

直译:

那个能够自主的人
并且生活愉快的人,他可以每天
说“我已经活过了;明天,无论是黑云
还是阳光,上帝都已经安排好了
但是,他不会让过去的一切
变得无效,也不会让逃离的时光
变得无法挽回。

意译:

如果谁能对流逝的每个日子如此说,
他就掌握了自己,一生将幸福地度过:
“我活过了今天;明天,任凭天父
用乌云遮蔽天空,或者
让晴日朗照,然而他将无法改变
任何已成过去的事,飞逝时间
永远带走的一切东西,他也
既不能重做,也不能反转。”

2021, vixi; 2022, veni!

可靠

我们可以从本无可靠性的荒谬世界中提取和创造可靠性,而任何被期望的可靠性,都可以逐层构建出来。……当我们挥动一个凝聚了可靠性的器具的时候,也就挥动着整个世界的光辉,把握着整个世界的可靠性。

收放

得为暂,失乃既。张至可,收以适。

怠惰

多萝西·塞耶斯在《信仰还是混乱?》一书中阐述了传统的七宗罪,包括通常译作“懒惰”(sloth)的“怠惰”(acedia)。她认为“怠惰”意指单靠成本效益分析来计算“于我何益”的人生。她写道:怠惰之人狂热追逐自我需要、安逸和利益,其外在表现并不一定懒惰。事实上,这类人通常十分活跃。但塞耶斯认为,怠惰是“空虚灵魂之罪”,它使你暴露于众罪之中,使那些罪成为你工作的动力。

夜跑

远离沉沦在世

穿越遮蔽之林

抵达澄明空地

抵达

源自渴望的意志 + 科学适合的方式 + 量身打造的配套 可以从任何起点改变一个人的内在和外在,抵达任何程度。

火侦

La meilleure façon de faire face à la complexité est le feu éclaireur.

英译:

The best way to deal with complexity is with scouting fire.

中译:

应对复杂性的最佳方式是火力侦察。

🖼️

失败

Having failed to fail against previous waves, it is now obliged to succeed again.

问题

Parfois, vous ne pouvez même pas spécifier correctement le problème à qui que ce soit.

英译:

Sometimes you can't even specify the problem properly to anyone.

成年

Being an adult means being beset upon at all times by a tsunami of complex thoughts and struggles, unceasingly aware of one's own mortality and able to contemplate the futility of everything and yet still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试译:

作为一个成年人,意味着时刻被海啸般复杂的思绪和挣扎所困扰,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死亡,能够思考一切的徒劳无益,但仍然对光明的消逝感到愤怒。

本立

当打之年,本立而道生。

期序

La patience, c’est accepter calmement que les choses arrivent, dans un ordre parfois différent de celui qu’on espérait.

英译:

Patience means calmly accepting that things happen, sometimes in a different order than we'd hoped.

试译:

耐心意味着平静地接受事情的发生,包括事情不按我们所希望的顺序发生。

实想

并没有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只是对未来的现实预见,以及尽可能搭建螺旋路径的决心与坚韧。

庸独

Denn man hat in der Welt nicht viel mehr, als die Wahl zwischen Einsamkeit und Gemeinheit. —— Arthur Schopenhauer

英译:

You don't have much more in the world than the choice between loneliness and meanness.

试译:

人在世上,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别无他选。

友谊

Les amis peuvent transformer les mauvais moments en bon souvenirs et les bons moments en souvenirs inoubliables.

英译:

Friends can turn bad times into good memories, and good times into unforgettable ones.

试译:

朋友能把难过变得温馨,而把开心变得难忘。

痛爱

Le temps d'apprendre à vivre il est déjà trop tard
Que pleurent dans la nuit nos coeurs à l'unisson
Ce qu'il faut de malheur pour la moindre chanson
Ce qu'il faut de regrets pour payer un frisson
Ce qu'il faut de sanglots pour un air de guitare
Il n'y a pas d'amour heureux

—— Francoise Hardy 《Il n'y a pas d'amour heureux》

Mais c’est notre amour à tous les deux.

英译:

By the time we learn to live, it's already too late
Let our hearts cry in unison in the night
What it takes in misfortune for the slightest song
What it takes in regrets to pay for a thrill
What it takes of sobs for a guitar tune
There is no happiness in love

But it's the love of us both.

试译:

当我们学会生活,一切已经太迟

让我们的心在夜里齐声哭泣

不幸的代价是什么?

用遗憾来换取颤栗

为了一首吉他曲

要付出多少啜泣

没有幸福的爱情

但这是我们俩的爱情

如寄

四气运不停,年时何亹亹。
人生忽如寄,居世遽能几。
至人同祸福,达士等生死。
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 西晋·张华 《游猎篇》

加身

琢磨颇望成全璧,
激烈何须到碎琴。
起舞自怜中夜影,
急觞难缓此时心。

—— 清·查慎行《立夏…入燕二首 其二》

沉沦

食色惰慢七罪四,
贪嗔疑虑五毒三。

身沾万点尘世红,
心缠半丝天际蓝。

失时

日中不彗,是谓失时;
操刀不割,失利之期;
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
荧荧不救,炎炎奈何?
两叶不去,将用斧柯。

——《巾几铭》

人存

“人的存在不仅停留在他的肉体存在的篱笆之内,并显然也超出了其他人对他的肉体存在的经验之中。”人的这种可能性大于他的实际存在。一个人的“实际存在”有可能被“打断”,但是他的可能性的存在,却是绵延不绝的。

“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发生过的事情,他还是一种‘世界的影像’、‘世界存在的一个方面’,‘对于世界的一个挑战’。在我看来,他必然成为存在之网上的一个特殊的结节。他不仅仅是某个分离的个人,封闭和局限在他自身之内;相反——再度重申——他是整个世界。他是不断照亮整个世界的光束,是不断折射这个世界的水晶,是所有存在的力量的轨迹不断汇集的焦点。”

人的责任感,正是把人确立为一个个人面对宇宙的那种力量,作为存在的一个奇迹。只有这样,一方面,一个人才能够得到确定,并把意义注入他对于世界的依赖上;另一方面,他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自主的和独立的人,和这个世界区分开来,用自己的双脚立于天地之间。

信念

对科技向善有信仰、对未知领域有好奇、对交付有执念的人

纵擒

犁滩浪袭贝踪现,
蚌蠕壳扬钻深忙。

眼疾步挪手啄沙,
掌心翻覆返海乡。

🖼️

变革

变革期做事三定律:

1、有利/不利:从初衷到效果,都必然同时包含有利和不利两面,虽然只有一面一开始更显然,但最终另一面会浮现;

2、形势/求解:形势中的要素在不断地量变(增加、去除、调整),带来解决方案形态的不断质变;

3、越界/融合:一定时间内侵越外界是融合的必经过程,原理上最终不会抵达内界是融合的基础。

林荫

按:翻译有改动整合

Une allée du Luxembourg
卢森堡的林荫道

Gérard de Nerval
热拉尔·德·内瓦尔

Elle a passé, la jeune fille
Vive et preste comme un oiseau
À la main une fleur qui brille,
À la bouche un refrain nouveau.

她从我身前走过,年轻的姑娘,
活泼又迅捷,像一只小鸟,
手里拈着一朵绽放的鲜花,
嘴里唱着一首新谱的歌。

C’est peut-être la seule au monde
Dont le coeur au mien répondrait,
Qui venant dans ma nuit profonde
D’un seul regard l’éclaircirait!

也许这世间唯有她
能拨动我的心弦,
她来自我最深的梦境,
只瞥一眼就把它点燃!

Mais non, – ma jeunesse est finie …
Adieu, doux rayon qui m’as lui, –
Parfum, jeune fille, harmonie…
Le bonheur passait, – il a fui !

可是,不行,—— 我的青春已经不再……
永别了,照进生命中的那一束光——
芬芳香气、青春少女、琴瑟相合……
幸福转瞬即逝,它就这样逃开了!

奚为

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庄子·外篇·至乐》

📝 参考译文:

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东西,水桶上的绳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

名义的留存在于符合实际,合宜的措置在于适应自然,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德长久地得到保持。

渺迷

On est des toutes petites choses

Égarés au cœur de la nuit

On est des toutes petites choses

Perdues sans la chaleur du lit

—— Jil Caplan 《Des Toutes Petites Choses》

英译:

We are tiny little things

Lost in the heart of the night

We are tiny little things

Lost without the warmth of the bed

试译:

我们是这么渺小

失魂落魄在黑夜的中心

我们是这么渺小

在冰冷的床上迷失了自己

方案

解决方案三定律:

1、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不是问题,只是持续存在;

2、从问题的可解决性看,解决方案一旦有了就会守恒,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其他形态,具体形态往往取决于非问题因素;

3、某领域的解决方案,通常可通过创造领域外的问题来找到,但对于其他领域或角色而言,这些问题一般可以归结为有解决方案的问题,否则按定律1成为持续存在。

救渡

Wo aber Gefahr ist, wächst das Rettende auch. —— Patmos by Hölderlin

危险所在,亦生救渡。—— 荷尔德林《帕特莫斯》

遴选

较艺抡材衡鉴内,
丹忱筋韧网罗中。

欣逢翘楚登时纳,
排布分忧共僦功。

📝 在“旰宵汲汲”与“夙夜孜孜”中给周末专场招聘会的寄语,改写自宋·赵恒《又将放榜》

无私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 《史记·十二本纪·孝文本纪》

措解

  • 分配:理顺分工,配备资源
  • 团结:交换而结,团战攻关
  • 进取:进以担当,取而犒军
  • 创造:开创条件,打造成果

滋长

迥廊椰玉柱,
藤叶翠扶疏。

柔蔓垂萦纡,
谁知雨前初?

🖼️

📝 “谁知雨前初”,意为如今盘根错节的藤蔓滋长于一场场雨中,后来人又有谁知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的初态?

以受

理解初衷,接受方式,享受过程。

难抉

按:从辛弃疾《鹧鸪天·不寐》、《重午日戏书》中采字所作

吞吐万事景无穷,
沉浮此身那堪侵。

一生尽负时光债,
行藏巧拙霎时心。

🖼️

赴蹈

逐流布子岂轻弃,
舍性收官莫负托。

殷情亭歇盼君归,
挥别善颜履险薄。

🖼️

言阶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 《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溜走

On me dit que nos vies ne valent pas grand-chose

Elles passent en un instant comme fanent les roses

On me dit que le temps qui glisse est un salaud

Que de nos chagrins il s’en fait des manteaux

—— Carla Bruni 《Quelqu’un M’a Dit》

英译:

I’m told our lives aren’t worth much

They pass in an instant as roses fade

I’m told that the time that slips is a bastard

That of our sorrows he makes coats

试译:

我们的生命,并不值得,

转瞬即逝,一如玫瑰凋零。

溜走的时光,是个无情混账,

用我们的悲伤,织成外套。

反覆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 唐·白居易《太行路》

复杂

Byzantine complexity is a phrase used to refer to anything overly and unnecessarily complex; so complex as to be completely beyond understanding. This term often also connotes that it is not worth understanding.

An organization of bazantine complexity.

及予

向学沉思,平静表达;

就缘理事,及时予人;

沉淀章法,规划开拓。

出入

于此世,入以体切,出以观深。

出即超越。对利害与胁迫的超越,王国维分别谓之曰优美(自然美)与壮美(崇高)。

人在世界中存在,忧生离不开忧世。

本心性情,不在阅世深浅,而在历世中是否为世所染所蚀。

出戏

层峦碧嶂雪狮欢,
暖浪濯足惊溅寒。

潮去漩洑陷泥滩,
风来意阔尘嚣安。

🖼️


狂狷

孔子曰:“与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又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此盖失于周全之道,而取诸偏至之端者也。……性尚分流,为否异适矣。……或志刚金石,而克捍于强御。或意严冬霜,而甘心于小谅。亦有结朋协好,幽明共心;蹈义陵险,死生等节。虽事非通圆,良其风轨有足怀者。

晨驾

在早晨驾驶的乐趣

在那银灰车流分开后变宽敞的前路

在那翻飞跳跃扑面而来的黄金落叶

在那路口树梢挂着的串串小红灯笼

在那陪着一起等绿灯的淡紫色小花

在那重铠车身应手甩出的得心弧线

侵蚀

社会病状意味着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可能产生了根本性的断裂或变迁,系统性地阻碍了人类去实现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社会加速

  • 在功能维度:使得社会、经济、文化去同步化,从根本上损害创造力

  • 在规范维度:以时间规范构建了能量的自我献祭,破坏了现代社会最核心的对反思性与自主性的承诺

急遽

当下(经验与期待的可信赖度)不断加速萎缩;可感知的选项可体验的比例越加速反而越减少。

被迫不断追赶感受到的变迁速度,以免失去任何有潜在联系价值的可能性,并保持竞争机会。

事件变化的急遽速度,没有“朝向任何地方”发展,带来对文化变迁与政治变迁所怀抱的希望的落空。

穷乌

穷乌赋

何 逊

嗟穷乌之小鸟,意局促而驯扰。
声遇物而知哀,翮排空而不矫。
望绝侣于霞夕,听翔群于月晓。
既灭志于云霄,遂甘心于园沼。
时复抢榆决至,触案穷归,
若中气而自堕,似惊弦之不飞。
同雉埘而共宿,啄雁稗以自肥 。
异海鸥之去就,无青鸟之是非 。
岂能瑞周德而丹羽,感燕悲而素晖。
虽有知于理会,终失悟于心机。

无感

人不能信任或者在意不能理解你的人,因为TA会以自己的逻辑,从善意或无辜出发,深深地伤害你。而你却无法真的怪TA,TA自身也无感。

沾染

背景:评Up主被网暴事件

我们对于沾染因果要有敬畏之心,沾染一个人的因果尚且难了,何况沾染海量人群的因果。互联网时代,我们尤其要慎言谨行。

尽情

人生莫留遗憾,尽情去做。

供应

供应链:

  • 核心技术被馈赠扶持而又牢牢掌控专用
  • 生产全流程被系统和钦差精细监控把持
  • 处于高成本投入+后期高库存的财务状态
  • 被全球范围划分赛道,分而治之
  • 门槛低,深陷竞争洋洋,被压低毛利
  • 门槛高,面临技术更替,被淘汰出局

这才是苹果文化的backbone。

井观

遐瞻垂问计何定,
款曲裁编众竭泽。

曙影乍开天幕收,
下稍究尽命无择。

🖼️

共鸣

面对时效性的缩短,使用加速科技只会让生活步调深陷加速异化的漩涡。

比内卷更可怕的,是深陷自身异化而不自觉,还要把更多人拖入同一个漩涡。

时空、物我、言行的全方位异化,需要通过重建自我与人际世界、自然世界、物质世界的共鸣:

主体和世界用各自的方式来与对方进行呼应,并且在呼应过程当中两者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音,不被对方占据、支配。

想要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创造想要的未来。

忧郁

按:对原文有断章而取义,翻译有改动整合

Ode on Melancholy
忧郁颂

John Keats
约翰·济慈

A partner in your sorrow's mysteries;
For shade to shade will come too drowsily,
And drown the wakeful anguish of the soul.

分享你心底隐秘的悲哀愁苦,
阴影叠加阴影会来得过于困厄,
淹没掉灵魂中清醒的创痛。

If thy mistress some rich anger shows,
Emprison her soft hand, and let her rave,
And feed deep, deep upon her peerless eyes.

倘若你的恋人对你嗔怒,
只须将她的柔手执起,由着她倾吐诉说,
再深深地,深深地啜饮她美眸的清纯。

Though seen of none save him whose strenuous tongue
Can burst Joy's grape against his palate fine;
His soul shall taste the sadness of her might,
And he among her cloudy trophies hung.

尽管唯有咀嚼过欢乐之酸果,
味觉灵敏的人方才有缘看见,
灵魂一旦触及她悲伤的力量,
便成为她的战利品,悬挂在云霄。

愿履

沾因履果,直至我恒;相由心生,愿而有力。

有止

言及行至,纯由自然,兰因絮果,执念归空。

绸缪

凡事预(豫)则立,不预(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我一直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甚至很多人觉得我绸缪过度。但我的一生经历,不断地在提醒我,雨总是下得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很多时候,全世界都不明白,你在为什么样的一场雨在绸缪。如果你说出来,全世界都认为那场雨不会来,或者淋不到你身上。但你就是知道那场雨的存在。只是每一次,你都没有来得及绸缪好……

追梦

愿画者时光之中的画笔,常可流淌出最初的感觉🎨

韘觿

来途荏苒,前路依稀。

岂曰潘鬓,唯尚韘觿。

📝 潘鬓:典出《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秋兴赋〉,晋·潘岳年始三十二岁,即生白发,后用“潘鬓”等作为中年即鬓发斑白的代称。此处借指中年。

韘觿(shè xī):《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芄兰之叶,童子佩韘。”汉·刘向 《说苑·修文》:“能治烦决乱者佩觿,能射御者佩韘。”后遂以“韘觿”借指智勇兼备的少年。

本诗亦可译为如下英文:

Elapsed past, unclear next.

Middle age never, stay young forever!

觉来

按:从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中采字所作

吾侪心事长流水,
停觞自醉梦渊明。

富贵无味不应堪,
东山饶起为苍生。

🖼️

交换

现在我的思考是,合伙人之间只有达到可以交换痛苦、交换不堪、交换弱点的程度,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关系。

能力互补,相互喜欢、欣赏、信赖,并不足够。

建立深层次心灵连接,互认弱点,包容错误,分享利益,更分享权力、资源、机会,共同成长,并保持共同仪式。

花现

Il y a des fleurs partout pour qui veut bien les voir.

—— Matisse(1869—1954)

直译:若想看见,花无处不在。

诗译:只要心中花千树,人生何处不逢春。

夜发

按:2020-2021跨年,采句自谢朓《京路夜发诗》

晓星正寥落,
晨光复泱漭。

犹沾余露团,
稍见朝霞上。

敕躬每跼蹐,
瞻恩唯震荡。

行矣倦路长,
无由税归鞅。

被抛

这两天的忙乱,令人不由想起海德格尔的“被抛状态”:

被抛入世界(身不由己来到人间),能力有限,出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同时又是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又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又常有烦恼。

翻越

For that bright hope at last
And that light time have past,
And my worldly rest hath gone
With a sigh as it pass’d on
I care not tho’ it perish
With a thought I then did cherish.

——Edgar Allan Poe

收纳

梦魇、置身、奈何、莫若

回忆

Le temps qu'on calme
Le temps d'un drame
Je me raccroche aux souvenirs
Pas qu'une photo mais un bonheur
Pas qu'une chanson pour laquelle on pleure
Me soutiennent dans mes propos
Et m'entrainent trainent trainent
Toujours plus haut
Je suis ici
Je suis lasbas
Rien n'est moins volage
On a tous un peu dans le rêve
Souvenirs confus qu'on embellis de plus belle
Pour toute la vie un modèle

—— Les souvenirs

我们平静的时间
一场戏剧的时间
我紧紧抓住回忆
不是一幅画面,而是一种幸福
不是一首我们为之哭泣的歌谣
支持着我的追求
指引着我
向更高处前进
我在这里
我在那里
一切都是变幻无常
我们都有些许在梦中
回忆使人困惑
当我们为了整个人生
将它美化成一个模型

—— 回忆

回应

每个人生活的姿态,都是对绝大多数旁人看不见的问题的回应。

自溶

In "psychic reality," we encounter a series of entities that literally exist only on the basis of a certain misrecognition, that is to say, insofar as the subject does not know something, insofar as something is left unspoken, is not integrated into the symbolic universe.

As soon as the subject comes to "know too much," he pays for this excess, surplus knowledge "in the flesh," by the very substance of his being.

The ego is above all an entity of this order; it is a series of imaginary identifications upon which the consistency of a subject's being depends, but as soon as the subject "knows too much,'' gets too close to the unconscious truth, his ego dissolves.

一系列的误认构成了心相存在的基础。一旦知道过多实相,主体就需要亲自付出自我溶解的代价。

真实的感想必须隐藏,因为它根本无法裸露,裸露的一刻就失去真实。

避遇

Three forms of avoiding an encounter with the real:

  • a fetishistic split, an acknowledgment of the fact of the crisis that neutralizes its symbolic > efficacy;
  • the neuro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crisis into a traumatic kernel;
  • a psychotic projection of meaning into the real itself.

The only proper attitude is that which fully assumes this gap as something that defines our very condition humaine, without

  • endeavoring to suspend it through fetishistic disavowal,
  • to keep it concealed through obsessive activity,
  • or to reduce the gap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symbolic by projecting a (symbolic) message into > the real.

通过否认来搁置,通过强迫症来隐藏,通过注入意义来缝补间隙,是三种避免与实在界遭遇的做法。

偕老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 When You Are Old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欢畅的时光,

爱慕你的美貌,以假意或真心,

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渐衰的脸上的忧伤。

——叶芝《当你老了》

选择

选择的结果,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体现验证。而我们每一刻,都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有两面,都可能可以(通过未来的每个选择而)达到最好。

而这条选择的路,或许通往意料之外,非路牌所指的地方,美好的地方,而任何一刻,自己都可以,也有勇气,钻入路边的树林小路,忘怀沉浸与时间岛屿,最终回到或者不回到这条路上来。心念、取舍和想要达成的未来,就在这过程中从模糊渐渐到清晰。

一路上,我们需要一个个能放松的刹那,不只是那放松的时刻本身的休憩,更是告诉自己,任何时刻,都可以放松一点。于是自己才能面对选择的生活,或者,选择面向的生活。

职层

职场成就中,每一个层次,都面对全然不同的挑战和感悟,人的心智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为强大,渐渐消弭与尘世间的不谐,自身成为根深叶茂的一棵大树,反向牵引、照顾更多的人,并触及创造与影响。而这获得的能力与自信,只要打穿心墙,就也能反哺到生活中,以做工作的专业性与他人的经验教训,来排布生活中的种种。职场的新位置上,有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应对手法,在做得出色,兼顾周全,这是全新的、全方位的竞争,而自身必须勇往直前,主动蜕变,方能使得家庭不成为后顾之忧,工作不成为精力黑洞,而自身不成为最脆弱最没被照顾好的那个单点。

女途

我一生所见,便是女子的路途,更为艰难莫测,更需要坚韧去拨开迷雾荆棘,寻得那一丝周全的前路。再多的心疼与陪伴,都无法替代我们的女儿去面对未来。父母,分别作为择偶的模版,与自身成长的模版,所做的一丝一毫,都渗透在她们未来的人生抉择与内源力量。

孩子就像小苗,生命力中本就能承受晴雨变幻,而如何科学地细水长流地排布好晴雨,让孩子能放心依赖却又有力独立,便是父母需要不断习得的智慧。而习得并运用智慧,才是我们的终极责任,我们不能依然停留在少年时代的智识,以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地处理人生中的重大关节。

丝线

无论体内的细胞和身边的环境变换了多少,与挚友的联结,一如原初的丝线,若有若无,却又柔韧恒久。

丝线拉开的距离,扫过这个广阔的世界,才使得这个世界有了颜色,也才照见未曾褪变反而历久弥深的本色。

愿我们脚下,总有转机、新路,愿我们心中,时有成长、新梦,愿我们所遇,多有相契、相成。

至少

当你最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的时候,也许正是你最知道自己至少可以做什么的时候。

得遇

岁月侵蚀人微渺,
褴褛凡衫挂挺枝。

何逢契魂由衷励,
残损抚遍心伤弥。

📝 采撷意译自叶芝的诗:

An aged man is but a paltry thing,
A tattered coat upon a stick, unless
Soul clap its hands and sing, and louder sing
For every tatter in its mortal dress.

安静

骄阳 晴空

星星 夜光

身畔 短短

心旁 久长

羽决

羽毛球版独孤九剑总决:

碳框弹杆趁手柄,
虎口以力拇指巧。

移步顺腰肩背耸,
臂挥腕送掌心饱。

开肢侧身面球轨,
九宫八向切拍挑。

太极圆柔咏春袭,
五禽起伏金箍绞。

自然

何智逐尘功,
本真望莫渴。

求索生新梦,
实相在心豁。

📝 采撷意译自叶芝的诗:

Then nowise worship dusty deeds,
Nor seek, for this is also sooth,
To hunger fiercely after truth.
Lest all thy toiling only breeds
New dreams, new dreams; there is no truth
Saving in thine own heart.

前行

忠人以诚莫依附,
江湖闯荡不回头。

并肩新遇轻装战,
交游故旧遍神州。

莫测

敌彀深陷背来芒,
以身树桃细思量。

浅滩瘠田何相卷,
潮间径筑承钧梁。

一点

想要一点
想要多一点
想要独有一点
至少特有一点

可以少一点
可以淡一点
可以远一点
可又一点就燃

你的诗

你喜欢
我在你身畔
写的诗

你说
我可以有
自己的一首诗吗

我慌乱地答道
可以的
只要你指定
一个主题

因为
我怕你知道
我关于你
就只有一个主题

我想把你写在诗里
把你编织在我的诗里
可那不是你
诗也不是我

咏酒

满壶倾故事,
杯盏碰心声。

此物最忘情,
虽醒犹忡怔。

心印

盈盈倩影跃,
嫣嫣美目盼。

各归意伶俜,
寤寐思身畔。

月谷

目游碧玺蓝,
心淌雪山泉。

卧石听潺瀑,
意犹汀渚芊。

🖼️




回忆

日游仙境景,
夜酌少年事。

方外尽酣欢,
归来锁阁思。

踏雪

目迷云绝顶,
仍上百折梯。

攀陟风箱喘,
冰川回首低。

🖼️


途遇

硕石滑坡车戛止,
天晴时早众相嬉。

千钧莫让夜将雨,
悬壁滞停进退危。

队序如安救援顺,
清障重械万心旗。

拓通险栈道旁护,
出困何能报所贻。

🖼️

泛舟

云穹笼九岳,
湖面澈如窗。

风起银鱼跃,
桨落酒窝双。

🖼️




湖畔

山脚连云镜,
汀湾浪息甜。

客游珠玉染,
迁栈远葭蒹。

🖼️




观湖

湿雨沁心肺,
和风织锦纹。

岛洲横镜浦,
松影翠氤氲。

🖼️




盘山

葳蕤丛接天,
滂沛褶流泥。

车下江潺湲,
崖间路迢递。

🖼️




📝 第一第二句写车上看到的景色:第一句通过写山上茂密的树丛直接与天相链接,来体现海拔之高,离天之近;第二句写这里一下雨就经常泥石流,青山上土黄色的伤痕触目惊心。

第三第四句都是写坐大巴开盘山公路的感受:第三句写因为路窄,车非常靠近悬崖,江水仿佛直接在车下流淌,江水流得缓慢,而车速很快;第四句写山势险峻,盘山公路十分曲折,在车上感觉到来回扭拗的离心力。

穿云

鹤高白毯铺,
俯首雪山冲。

浅探绒棉绕,
身投薄纱融。

🖼️

鱼缸

敦身鳍缓箭穿梭,
高游低栖尽资餐。

但有海神立星国,
扬鳞同销万古难。

结游

行轨攀梯程如网,
即乘云鹤下江川。

水影青赤入眼帘,
旅伴鱼乐出豁然。

🖼️

闯潭

起航远望轻风雨,
险鲨恶浪守机舱。

展振蝶翅牵调顺,
云泥扑朔引天光。

🖼️

结友

野田黄雀行——曹植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
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
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
少年见雀悲。

📝 【译文】

高高的树木常常被凄厉的寒风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波浪迭起。

锋利的宝剑不在自己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又何必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没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吗?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却只能为之悲泣。

【说明】

历史背景

史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于是写诗寄意。

原诗还有两句,遐想了少年解救了黄雀。此处删去,以符合史实。

多头

局面纷乱,必出多头;既为凡人,何以身免?

褶皱

诸法空相也好,缘起性空也罢,作为宇宙的褶皱,必须形成此在构形,以定念决心驱动肉身,弹奏因果弦线,牵引全局势场。

对白

写小说时,对白最考验功力。每个角色的语言模式,与角色的处境和特质紧密相关。而对话之间的不直接对应,是潜台词留白的最佳空间。要懂得这点所需的阅历是无法从说话真诚直接的人之间的对话学习到的。

因果

世间最大,非是恩仇,而是因果。

种因成果,受因偿果。因存果酝,因消果散。

能出脱因果者,唯定念决心耳。

莫弱

并行不悖,各取所需;

人唯自强,莫能弱之。

白鹿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千岩万转路不定,
洞天崖间放白鹿。

——重组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恰逢清明时节,雨雾缭绕

半程

用心做成,送了半程。
嫁衣赠你,自由归我。

就此别过,好自为之。
尔后磕绊,再无羁绊。

流连

能稍偿追求与梦想,令人流连一处者,无外乎:求知成长、理念实现、共事情缘。

可支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 苏洵《权书·心术》,摘录文字略有删节重组。

将息

施张百挫知危困,
润物开锋竭所及。

且听雀声荐鸩媒,
收帆稳舵抚蓑笠。

🖼️

头白

江水骤生连夜雨,松声吹下半天风。

因思世故吾头白,独步林皋夕照红。

——南宋 ·戴复古《袁州化成岩李卫公谪居之地》

齿轮

念执临穴洑水行,
触域及高知位险。

十方错切拢散盘,
千辛半阙耕寥田。

🖼️

起点

新的起点:突破、撬动、长跑、照应。

忧顾

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

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

——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不悖

知根共情,有容有节;

多元互补,并行不悖。

无挂对等,宽恕行远;

对标本心,突适跃创。

错落

来自挚友的一点祝福或一滴分享,便是无尽氤氲中的一线淳光。在这个无垠宽广丰盛而无限好坏苦乐的世界里,一个敏感的心灵要爱重自己并不容易。

在这个象征虚度多于新岁的日子,无数不可宽宥掩饰的细节涌上心头。需要在这个日子对自己诚实,世界向我弹奏了许多,我却没有成为与其中美好所对等的回音。喜欢、愿意、流连,却不够投入、专注、持韧,或许是一切结果的根因。去年数次见旧人长谈,隔着十余年,时光在人们身上仿佛未过多流动,而自己却早已渐行渐远,到达不忍自照的境地。

选择性地对人生中的常规的压力,做出过度的反应,只为把自己安放在可以片刻触摸不变的角落,就在这想要不变的执意中,渗入了所有的败坏与变化。在刻意安详的日常结构中,将正常的诉求压抑,埋下未可知的悔果。倾斜地用桶装更多的水,看似化解当下,短板愈加自绝于变长。依靠狄俄尼索斯完成阿波罗的任务,留下斑驳的点与错落的线。发生的丁点细节,一经刻印于心就过于真实而难以磨灭,而身居其间的现实宏大却信心阙如,待之若沙堡瞬态。好高骛远想知道自己所向往和敬畏者为何物,越过界阈后却又浮掠而过不予珍惜。

孩子就像初生的自己,优点固然自豪,缺点则令人惊心失落,那些缺点,自己数十年亦未克服,只在致命节点侥幸绕过,又会在重放中经历怎样的不同的展开?闲谈时说起自己的旁路教育心得,接触、信心、交换、衔接,头头是道,关键场合每次到场,屡屡被夸,但是内心与家人知道,错误的身教与亏欠的日常有多少,终将在长大的孩子的所为中体现。

19年的最后一天,恰好没有去年那般立flag的跃跃心情。而在今日,写着写着,几件出错的事情接踵而来,待得一一初步安顿下去,已经又接近一日的终点,一如许多这样匆匆忙碌的日子。接下来会有重大的关坎,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却无法预料半年后又会站在境况的哪一边。

虽然是这样苦楚倦竭的心情,依然希望许下愿望的烛光:愿我们内心更多宽恕,包涵更多可能,走出反复被吸回的旧习循环;行动更多专深,剪除更多枝节,积累能触及新领域的功夫修养;新的一岁,更多付诸长远;新的十年,更多圆满此生。

寻觅

2020:跨越、寻觅。

掌中

势成相左湮持庸,
幽阵摊推守驰驱。

颠簸诡谲栖疏惬,
井井施条焕遗墟。

🖼️

妄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时光照见实相如梦幻泡影时,仅心相犹以单开世界实存实续。

实相折溅出诸般可能心相时,唯实相会于不知之处实益实伤。

悬线

这一年,未预见的骤变实在多了些,高处的一念之间,便是小环境的风云翻覆。每每置入绝地,倔而开路,却悄然切成了新局;以为持续对上了人碍,却转眼变换了身位;一时借偃息得以抽离冶趣,却终被弹回事端中央。好奇与意气一时胜过了对倾覆的恐惧,顺势站到了角色里,既因为受全局牵引而最受约束,又因为可选任一点去影响而最有自由,于是在千丝万缕的过载信息中连轴转地捕捉串接和决断触发,成为没有生活暇余的心流机器。不仅要高强度地使用和激发理性,也要如变色龙般派人格按需上阵袖舞斡旋,内心深处,则在荒颓穷竭与岩浆喷涌之间起伏挣扎,无人无信息之时,已在理性与非理性双重犁过的废墟上找不到自己。

虽然每天与家人睡在一个屋檐下,却醒在不同世界里,交互时,忽然相互闯进世界,短时感染到,才觉出自己还有一个温馨年轻的家庭生活,平行生长,触手可归,又遥不可及。

在尘世里每一步往前走,都似没有退路,实际却并非周遭裹挟迫致,而是性格应激所驱。回过神来,可选的路径已只能相望想象,或许再有变数解脱,亦未可知。

愿我们不会被非己淹没,也不会陷入只有自己,愿我们可以更好地来做更好的自己,愿我们做了自己依然安好,从而可以做好每一面的自己,愿我们有更长的时间尺度,与更多的时间之岛。

失学

青葱恋文哲,
史传鄙尘辉。

当得执绥刻,
方知烛炬微。

咏茶

色秋胃暖齿间辽,
壶引杯倾津汇滔。

遍采千株晨滴露,
幽腔远注洗心曹。

🖼️

信使

迟翔青鸟赴淤途,
知候犹诺愿履辛。

纷扰投射居中炼,
蛰坐辗转舒长心。

🖼️

直前

一叶入秋既别枝,
凭风起舞借扬时。

狡兔恋窟伤末途,
勇往兼济未可知。

🖼️

尝假

宏愿浅酬临绛海,
千钧垂悬稍息拼。

值此闲景忘紧弦,
夕霞新月淌悦欣。

🖼️

📝

注解:

  • 尝假:十一长假,中间捞少数几天,短途旅游,浅浅品尝这长假。同音换字新解的文字游戏。
  • 宏愿浅酬:变化自“壮志未酬”。“壮志”偏主旋律,而“宏愿”其实也有佛教色彩,此处只取其字面意义,表达宏大的愿景。酬:实现。“未酬”未免过于有末途的悲沧,于是换以“浅”字,又恰与“宏”相对。
  • 临:有“降临”与“遭遇”两义,取决于本句的主语如何解读,或者无论哪个主语,也看是采取了《降级论》般的姿态,还是在描述更被动更弱小的命运承受者的感受。
  • 绛海:绛即红,整体为红海竞争之一,指涉工作上业务的处境。同时此句可以双关为,关于旅游的宏愿,只以短途旅游得以浅酬,来到这个人从众的海边。
  • 千钧垂悬:千钧代表工作上的压力与重任。垂悬取“达摩克利斯之剑”之意,象征其中隐含的危险。
  • 稍息拼:因为先有后两句,此处需要押韵,所以拼搏之拼押尾。稍微止息拼搏。同时“稍息”令人联想到军训时的稍息,依然是烈日之下久站期间的稍作喘息,而且也是源之于指令,而非自由。
  • 值此闲景:值即正当(这悠闲的景色)。“值此”二字也埋下自然回想起的《滕王阁序》、《赤壁赋》、《兰亭集序》中的场景,具体而言,是串起“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句。
  • 忘紧弦:忘记了紧绷的弓弦(指工作)。此处“紧弦”恰与“闲景”近音而字序相反,下句中“新月”与“悦欣”亦同,为本诗最主要的文字游戏。
  • 夕霞新月:此四字写景。一轮新月,小小尖尖地挂在湛蓝色的、尚未尽展的夜空;天空中西下角,依然有半幅夕阳晚霞的余韵;两相对应,中以渐变。
  • 淌:按画面,此处应为“染”,但其布的质感与停滞的意味令我不喜。还是取这渐变之流动变换而选择了流淌,而且欣悦的心情流淌也更能表达此刻感受。
  • 悦欣:悦欣自然是此刻喜悦、欣喜的心情,两个词都有喜,却都去掉,正是希望不著此字。

投融

盘综境陌张景怀,
斗转晨曦筹措形。

临渊望岸纵身跃,
漠荒岭峻向北星。

🖼️

伙伴

成败中道凝风云,
是非成空伙相觑。

执事当惜眼前伴,
共历契心战相许。

🖼️

型势

宝剑初锋无当者,
细琢日用千面同。

鞘藏温养愈敛涵,
逢境但出破长空。

🖼️

望空

立身荒谬耕心意,
倾注殷切抹能轻。

因果涟漪噬回还,
于墟棘中缮草亭。

🖼️

择己

过了这么多年,有爱,有家,有业,我依然觉得自己是欺世而得以暂存,得以不破灭自己对自己的想象。我总是克制着要全盘否定掉自己的冲动,在实在的物品与他人的眼中刻下印痕,总觉得能脱离自己而独立存在的印痕多刻一点,纵然自己不在或者不成立了,作品与记忆总不能磨灭。

人的选择,人的际遇,甚至人的出生存在,都是一种偶然。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爱自己?是遇到了什么,又是遇见了谁?

我的身上有很多未学成的本领,它们在我身上潜伏着,仿佛不存在,有时却又突然出现,以它们仅有的程度,堪堪助我渡过难关,或是突然让我的感觉能触及到某些南北。它们的存在丰富了人生的体验,有时也有细小的前进的欣喜,而没有一样可以达成极致。可是,又为什么一定要达成呢?丰富而平普,已是很好的历程。

骑士成为了新的恶龙,我们成为了新的父母。家庭对一个个体天空的形状既有着莫大的影响,却又是如此微乎其微。个体心里打上了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但对于很多人而言,单看原生家庭,又无法想象为什么能成长为这样的个体。

回望自己的过去,回避或者放过了很多,也遇见或者抓住了不少。选择形成了自己,自己又会拥有新的选择。生命终究只是时光的片段,而自我终究只是可能性的截面。孩子亦然,可他们一定超出父母自身的局限与想象。

无论年岁如何增长,愿我们总能保有选择的机会,愿这些选择留了足够的时间来思量反应,愿这些选择通往各自不同的美好路径,愿曾经放过的、留下遗憾的选择,又能以新的形态重新回到生活中,愿我们在选择中最终没有迷失,而是寻得。

得有

延迟与错位内禀于这个世界,刹那的适时得有,已是无价馈赠。

唯愿悲剧的循环留有生门或死角,让微小的幸福与自我,得以一直栖居生长。

开端

看着孩子们分别还在苗和芽的阶段,才意识到,我的青春忆、我的奋斗史、这婴幼儿时期共同度过的时光,对于她们,都只是史前史,并不是成为她们记忆核心的成长史。因为她们的历史还没有开始,我的历史使命也才刚要开始。我曾以为,孩子只是以她们自己的朝气和经历的时代使我们重新沾染了年轻,可事实上,是她们赋予我们的使命拓长了我们生命的前路,使得成熟只是接下这年轻使命的基础前提。我面对她们所感受到的那种面对未知脱缰命运的无力和无为的倾向,恰恰是还没有接下自己任务的表现。而因孩子而变得绵长的人生中,还有那么多线头会再偶遇、接上,得到closure。

愿我们能在适合之所安放自己与所珍视的,愿我们兜兜转转的生活里,总会焕发新的开端,也时而会苏醒曾开的端,愿开端的另一头,终是和美喜乐。

草枕

枕,本意是行旅在外, 结草为枕。因此引申为旅途本身或旅途中的僻静落脚处。

过于理智会与人起冲突。感情用事则无法控制自我。坚持己见易钻牛角尖。总之人世难以安居。

难以安居到了某种程度, 就想搬去容易居住的地方。醒悟无论搬去何处都不易生存时,便产生了诗词,出现了绘画。
……
难以安居的人世既然无法迁离,则无论多么难以安居,都得秉持宽容,让短暂的生命在短暂的岁月过得更好。于是出现了诗人这种天职,降临了画家这种使命。各种艺术家令人世安详和谐,丰富人们的心灵,因此显得可贵。

从难以安居的人世,抽离无法安居的烦扰,在眼前摹写美好世界的是诗词,是绘画,也有时是音乐与雕刻。进一步来说,不摹写也无所谓。只要近距离观察,便会产生诗词,涌现歌赋。纵使未将构思写在纸上,内心也会产生琳琅铿锵的美音。即使不对着画架挥洒丹青,自有五彩绚烂映现心眼。只要如此观察世间,将人情浇薄的浊世,清新亮丽地收入灵台方寸的相机之中便已足够。因此即便无声的诗人没有诗句,无色的画家没有画布,(何尝不是)……幸福。

在人世生活二十年,方知是值得定居的世间。生活二十五年后,才醒悟明暗一如表里,有光之处必有影。到了三十岁的今天,我这般想:喜悦深时愁亦深,欢乐多则苦亦多。如果断然割舍则个体无法生存。若要彻底划清界限则世界无法成立。

但自己如果成为局中人被卷入利害得失的旋风,就算那是美事,是好事,恐怕也会头晕目眩。因此,身在局中的自己并不明白何处有诗。

要明白这个,就得站在有余裕去理解的第三者立场。
……
他们想必各有各的做法。但是倘若像普通小说家一样探究他们那些做法的根源,深入到心理作用去议论人事纠葛未免流于世俗。他们动来动去也没关系,只要当成是画中人在动就无妨。反正画中人不管怎么动都不可能跑到平面之外。唯有当他们企图跳出平面之外发挥立体功效,才会与我们冲突,产生利害交涉造成麻烦。麻烦越大当然越不可能以美的观点看待。

正因脚踩的是大地,才会担心地面是否裂开。正因知道头顶的是蓝天,才会因闪电震动太阳穴而恐惧。红尘俗世催促我们,若不与人竞争就毫无立足之地,因此难逃“火宅”之苦。
对于身在喧嚣尘世,不得不冒险走过利害这条钢索的我们而言,真实的恋情有害无益,肉眼可见的财富皆为粪土。可掌握的名气与可夺取的声誉,想必如同被聪明的蜜蜂为甘酿而不惜舍弃蜂针的蜜汁。
①火宅,佛教用语,将人世各种烦恼痛苦形容成正在被火焰吞噬的房子。

我们俗称的绘画,只是将眼前的人事物依照本来模样,或是用自己的审美眼光过滤后,转移到画布上。只要花看起来是花,水是水,人物是人物,似乎就觉得绘画已尽其能事。如果再高出一截,在自己感受到的物象上,添加自己感受到的意趣,会让画面更淋漓生动。在自己捕捉到的森罗万象中寄寓某种特别的感触,就是这种技术家的主旨,因此他们看到的物象观如果没有明确在笔下迸发,就称不上是作画。自己亲眼观看事物,亲身感受,那种观看方式与感受方式,不是模仿前人也不受古老传说的支配,而且如果不能在作品中展现更正确、更美的主张,就不配称为自己的作品。
这两种创作家或许有主客深浅之别,但同样都是等待外界明确的刺激才动手。可我现在要描绘的题材,并不算明确。纵使我鼓舞有限的感觉,意外地物色到目标,但方圆之形、红绿之色自不待言,就连浓淡阴影、粗细线条也不见得能发现。因为我的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就算是,也并非横亘在我视野中的固定景物,所以我无法明确告诉别人为什么。我拥有的只是感觉。这种感觉,要如何表现才能够变成一幅画一一不,如何将这种感觉借助具体的事物,令他人了解仿佛才是问题所在。

普通的画就算没感觉,只要有实物便可成为画。 第二种画必须物与感觉并存。到了第三种画,存在的唯有感觉,所以作画时必须慎选适合这种感觉的对象。然而这个对象并不容易找到。就算找到也不容易统整。有时即便统整了,还是与自然界的原貌大异其趣。因此普通人看了不觉得那是画。作画者自己也不承认那是自然界的局部重现。但在感性上,只要能将当下的感受传达出几分,带给观者些许激励生命的氛围,就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日〕夏目漱石《草枕》

休假

在职场上,从来都坚信地球离开任何人都能转,作为一个team leader,更是把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理想,相信自己可以在日常里埋下无数的伏笔,包括人员梯队的建设和团队的运转机制,在休假这样的时刻会发挥作用。尤其是自己经历过两次岗位调动(而原团队和团队对应的工作领域没有变化),见到过切断的时刻,见到过活生生进行中的布局和半成品需要打包好,供另外的理念和风格作为参考和基础,见到过在时光的流驶之下,哪些安排有着生命力,而哪些痕迹只会被时光冲刷淡去。

不过这份工作,是一份7×24小时的工作,一旦还在驾驶席上,便有无数的路况需要处理,无为而治的伏笔变得左支右绌,自己更不会满意于平庸的行驶,始终有要超越的目标和追赶的时间节点。不是一种专注而持续的状态,时间上被切得很碎很碎,却要采取很多短小而有效的行动来使得千丝万缕得以穿过各色节点向前。一旦陷在工作里,无论是清早、深夜、周末还是节假日,甚至在梦里,只会越钻越深,不是在应对当下,就是在绸缪此后,有时也需要拆解既往,或者重置对未来的想象。

非常想要假期能安心度过,但知道车并不会停下,无形的责任依然萦绕。休假前一直各种加班冲刺,交出了诸事安排的清单。然后切断,进入假期,进入到可以忘却周遭一切的时间之岛。

雕琢

雕琢最是不经意间的投入,不若刻舟求剑的执着。

世间的事情,若作为机械的任务,难得发指,若意起雕琢起来,完成时只觉得自然而毫无阻滞,亦察觉不出落笔之繁复。

拭剑

缩岛沉舟谐何妥,
应付终托痂涩喜。

誓绝因庸疑误己,
择伙践志斩荆棘。

父母

做母亲是一种从未许诺幸福的困难与煎熬。

做父亲是一种一直在实现却无法保障其最终实现的保护。

独睡

好黑呀

只剩下

我一个人的光芒

——小雨作

珍重

外在境遇的变化与年龄带来的时间上的紧迫,令人更急切地想要找回过去的自己,证明自己配得上所有得到过的内外部肯定。

然而,过去的每一个成果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得到的,在顺境之中,时间会冲刷掉所有这期间的平庸与挫折,只留下对自己的一种自负。在逆境中,越过火地想要去找回就越是得不到,挫折自我强化形成自我否定。

看着现实与自我期望的巨大鸿沟,会令人陷入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变得没有安全感,也变得对日常生活的品质变得麻木,有时会失去正常的情感反应。

其实,对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会接受自己,不去过于苛求,更不能因此而不自爱,不去为了家人爱惜自己,毕竟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希望所在。

愿我们在与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角色相处时,有更多良性的互动与相互扶持,更多宽容与接纳,却不失驱动与求索。

屋檐

越长老,越意识到时光是回不去也留不下的,尤其是当下的自己,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自己,都殊为遥远;既往的印痕在快速褪去,新凝的果子小小一串不可为继;俗欲与困倦使我总是在消遣,而没有去充实自己。

但是,过去一直在那里,那些我们善待了事情、他人和自己的时刻,依然是我们可以微笑的隽永来源。所以,无论周遭如何,我们自己总要善待周遭、自己和未来。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哪怕有看似可以长伴一生的关系,亦有时间的尽头,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当下、营造交汇时共同的记忆。

我们无助而忙不迭地支撑一片屋檐时,或许对于屋檐下或畔的某人而言,正是人生中难得的安好。人生苦短,风雨难测,终有一段路上,自己要成为屋檐,但前方的未知里,晴天或港湾,不会都没有。

牵念

在时间的长河中,自己有过喜悦盈眶的时刻,也不免陷入过无望幻灭的夜晚,而自己关切却不在身边的人们自然也一样,独自面对了这些峰谷;然而难以确定的是,时间是否带来了不可逆的变故,我们是否真能从中恢复。这种牵念,需要向自己注入对时间的信任,才不至于变成焦虑。

虚惊是一种需要感激的幸福,发生则是一种深切的无奈。

唯有期望命运能善待自己关切的人,保有完整。

庸碌

过去两年间路途的折转带来的现世成功势头的消退,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庸碌。我依然在局部人群里在特定方向上显得出色,但它们渐渐变成只是人皆有之的某个闪光点。在这个不再瑕不掩瑜的年龄,我那些从未真正去改正的缺点,渐渐地包围了我那些疏于照料所以数十年依然是秧苗的、作为信心来源的优点,自视时感觉到了一种志大才疏的味道,而以会渐渐长大的孩子视角来看,我又有什么特长可以身教传带他们?

我一直没有充分真实地代入自己的现实角色,抱着一种因缘际会的体验视角,所以我重视开启与保持可能性,起头后却总是若即若离地观察,不去全情投入,缺乏规划与执行,所有成功收敛完成的事情,都依赖于自己的心潮起伏;缺乏争胜之心,总要在没有退路时才挺身担当;面对每一刻真实发挥机会只有一次的人生,却拖延填入最佳答案直至时过境迁,打磨与酝酿付诸东流,转眼间青春已经挥霍出了暮气,只有孩子依然在向自己不断地注入朝气。

岩浆

时偿积欠缺填勉,
凝途失涩兴阑珊。

奔流方遒黯如没,
趣中汲静思里安。

🖼️

泳夜

按:是夜,与妻女夜泳嬉戏,少顷,妻女还家,独自泳于夜色之中。近日案牍之上,多有事倍功半、愿实背离、罔顾错憾、悬空未决之事,未达使命之感挥之不去,心念中轴转无隙。累时,往往流连美剧,或沉浸手游,不过仍是屏幕的囚徒,以一时之娱回复能量,并未真正休憩。直至回归泳池,目之所及皆是淡蓝辉影,千头万绪,方归于静谧,是以凝成此诗。

一章功成万牍耽,
载愿千钧辙痕浅。

身投静波辉影间,
念出屏囚另开天。

🖼️

互金

金融行业的确是一个业务逻辑非常深、专业度门槛非常高的行业,每一个互联网人都应该对金融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因为这里的专业度不仅仅是业务上的know how,不仅仅是合规,其实做金融就像是脱离了平民的身份来到战场上一样,会需要有非常多的这个风险意识和对应的战斗力来去应对各种各样复杂的市场风险,一个稚嫩的玩家,很容易就被某个不了解的规则坑到。有非常多的内功需要以五年十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去修炼打磨。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专业度是非常高的。

金融行业又是专业度不那么高,或者去能力化的一个行业,因为在整个行业内玩家之间,并没有那么多本质上能力的差距,相互之间具备非常高的相互可替代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旦跨越了金融行业本身的壁垒,单一一个行业从业者自身就难以建立起非常高的利于自己的壁垒。这里其实谈的是一种危机意识,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对同业者的敬畏之心。

互联网金融曾经非常火,是因为监管上有所放松,导致大家发现其实做金融本身如果不守很多规矩的话,门槛是非常低的,所以全部都杀进来,里面非常多的玩家都是对金融没有敬畏之心的,做出了非常多大尺度的所谓金融创新,其实就是对行业操守的一种践踏,最终会被金融自身的规律所吞没。所以监管只是金融行业门槛的一个表象,真正的门槛来自于,即使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尊重金融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作出适度的金融创新。

对于我们这些互联网从业者而言,要渐渐熟悉传统金融的规则,融入其中,这个专业度还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只要我们抱着敬畏金融的心态。但对于我们而言,最高的专业度,挑战在于如何不忘记互联网的初心,如何在遵从行业规则、敬畏金融的基础上重新打造出互联网级别的用户体验。

移动客户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魔杖,用户用魔杖就能够享受整个云端提供的魔法服务。但这个世界是没有魔法的,金融行业尤其没有魔法,我们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用没有魔法的现实,重新构建出魔法的体验。这就是我们要去追求的真正的专业度的所在。

智性

从《人类简史》可以观察到,世界的历史本来就是由关键位置上的智人的兽性决定的,如果按照《未来简史》的说法,未来是由AI管理的,那么决定性的因素也不是AI的智慧,而是AI的初始性格设定。

比如《机械公敌》里面AI只有一个基本设定就是不能旁观人类受到伤害,AI的结论就是人类会伤害自己,所以要把人类看起来,就发起了AI暴政。

再比如《终点计划》,AI的初始设定只有一条,就是好奇。结果AI开始对每一种可能的未来分支感到了好奇,为了满足好奇心不受影响大开杀戒,为了满足对人性的好奇心为人类布下重重的局试探人类……

这些都是单一性格设定加上无限智力造成的死胡同结论后果。

枝展

过去的一岁里,变迁和起伏接踵而至,看似延展到很远的单行轨道,不由分说地从中折断两次,扯出背后无数线头针脚,自我的力量源泉在其间不断地变换与弥散,频频需要面对内心的瓶颈与能力的边界,一次次迸发突围而出,在保质交付中留下价值的痕迹,一次次与人、与书促膝长谈,在对境遇和感受的溶解中重建意义的坐标。

30岁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有所牵挂有所愿景的争分夺秒的紧迫,同时也感觉到了登上一个新的年龄台阶之后焕发出的无所羁绊的初生闯劲。

希望在下一个十年里,不限于被提供的选择,创造出枝展丛生的可能。愿在这编织新的十年的过程中,自己能以敏锐的触觉发现机缘的微光,以行军般的执行踩实每一块可能的飞岩,达成一步步变得更敢于想象的愿景与品质。

创值

我发现了一系列规则来描述我们对于技术的反应:

  1.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不过是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新鲜而激动人心的,它们将会革命性地改变世界,我或许可以借此开展一番大事业;
  3. 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 Douglas Adams 《The Salmon of Doubt》

这段话说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源自自己经历而有的、自己难以察觉的盲点。就像那句话:“你没有错,你只是老了。”

意识到自己会有盲点,然后去用心观察和体会世界展现出来的多样性,是创新的伊始。

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创造,都历经了三个阶段:

  1. 人们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2. 人们认为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被实现出来,但是和现行的方法比较没有任何优势,因此没有必要采用这种方法;
  3. 人们须臾离不开这种方法。

—— Thomas J.R. Hughes 《Isogeometric Analysis: Past, Present, Future》

一个伟大的创新产物,需要走到阶段3,变得具备不可或缺的价值,变成“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需要先经历两个阶段,一个叫做“不可能”,另外一个叫做“不值得/没必要”。

我们在工作中的确会倾向于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趟出一条新路。但作为务实者,我们也会倾向于做成本收益的精算,分析优劣,选择稳健的方案。很多时候,在真正的突破到来之前,我们进入一条“最优”的路径将就前行,甚至就这样形成历史惯性与路径依赖,陷入一个局部极小的势阱。

此时其他方式看上去都失去了明显的优势,只有极少数因为某种理念而执着的人们,才会持续在看似已经过气无望的领域耕耘,突破势垒,挖掘出之前未显现的优势,将原来“最优”的方案变成历史的一次曲折。

所以,真正有所创新、有所作为的人,不仅战胜了“不可能”,更是战胜了“不值得”,才创造出了新的价值。

愿长

在医药研发行业,新药的研发周期达到了十几年这样的时间尺度。这或许是一个常识,但当我下意识地和自己作为互联网行业一员的经历进行比较的时候,有一种重新认识的直观震撼。

我们平时做的很多面向产品需求的项目几乎恨不得以天乃至小时为单位,以周为单位的项目则会纳入迭代的节奏持续有交付物,以月为单位的项目就已经是大块头的项目要预先准备好整块时间和锁定人力资源了。

当我拿着一粒有效的药片回想它最初启动研发的时刻,不由得为这种启动长远规划的愿力所触动,不自主地以自己工作多年的一个个场景去想象这十几年的一路上,有多少尝试与失败,有多少阶段与曲折,有多少人的智慧与努力在不同的时刻汇聚进来,经过多少患者的临床验证,才最终来到自己的手上,并伴以介绍其成分、疗效和副作用的说明书。

作为一个技术,在评估每一个需求的时候,我都会充分考虑其实现难度、工作量与周期,还会评估其必要性和成本收益,并与需求方PK,找到一个需求与实现的平衡点。
我们会站在已经实现的部分的基础上,去做一个很小的想象,来组合已知,打下一个个桥墩,连成一座通往折衷后的需求的桥梁。

我们从未站在一个起始点,面对十几年这样尺度的空白与未知,去确定一个很小却很远的目标,并反推一个个前置步骤,揣想中间发散的分支,加以收敛,直至当下与手头,并输入参数启动这个要运行十几年才返回结果的程序。而医药研发行业则把上述这种以我们的感性经历难以想象的历程,变成了一种常态。在过去和现在,他们陆续启动一个个并发的运行十几年的程序,并在现在和未来陆续地收获成果,造福着一个个病人。

当我们站在这个有些病依然是绝症的时刻,想到在十几年前,就有无数的医药研究者,启动了各自漫长的研制历程,从而使得今天的我们,得以以月这样的很短的时间单位,等到新的疫苗、药品、疗法,等到更多绝症被攻克的福音。甚至再往前想,这些医药研究者,在自己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就开启了一个11+年的医学成长周期,并在此后的一生中,数十年如一日,投入到这个长周期的事业中。

从事于互联网行业的我们难以想象一家跨越数个世纪、几代人生命历程、经历过人类社会诸多重大历史时刻的企业,经历的是怎样一种创新的周期。我们难以想象,在那些我们看来移动和转向如此缓慢的传统企业,积累了多少在我们看来代表飞快进展的微创新,才取得了传统领域有区分度、有意义的一个微小进步。

在医药研发行业身上,我看到的是创新的厚度。往回看,创新是过去一切的积淀所凝结成的一个突破;往前看,创新是对初心漫长的不折不挠的坚持。

新信

创新的点子只是起航,需要跟上一系列配套的方案,才能穿越重重险阻,从思想界来到现实界,创造价值。

一个人,一个团队,有了创新的点子,要将它种成完整的大树,一路上需要动用的资源、需要冒的风险,会越来越大,所以特别需要在一路上积攒信誉,为创新的萌芽护航。

即使很微小的创新,落地实现中,也会遇到无数没有解决方案先例的问题。切莫贪大贪全,而应找到小的落地步骤,而且最关键的是,通过完备的验证,将能绞出的脑汁都注入到极致,确保每一个微小的步骤无虞,稳定输出效益,积攒信誉。即使出了岔子,也有兜底或快速有效的救火,不要一泻千里,毁掉前期积累的人品,被彻底否定掉专业度和诚意,使得创新之船搁浅。

见识

参观访问活动的主旨,是为了有机会去体验其他企业的理念与文化,还可能会埋下后继深入沟通与合作的种子。

前者就像见到了一面特殊的镜子,以另外的路径,观照自己的舒适区,从细节中体会到未曾察觉的改进可能。

后者就像在茶水间闲聊时相识,形成的是不受限于具体事项的人际网络,开启的是未预先想象的可能。

无悔

愿我们在每一个决定里,种下的都是自己无悔的未来。

愿我们无论经受怎样的境遇冲击或包围,都能着陆在内心的跑道。

愿我们无论曾有的印记如何消逝变色,始终保有心境再去开启一扇扇未知的门,去绘出更多生命的色彩,去播种耕耘出承载希望的花田。

源能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外物(待遇、回报、等级等),都是我们在追求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做得很好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切不可过于去计较或者受制于自己的际遇,而要更关注于去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一种纵然场景与当前大相径庭也能发挥的出来的元能力。

纵然在一个阳光而公平的团队,际遇也是难以做到绝对均衡的。只有个人的能力上去了,对自己的际遇才会有直接或间接的正向改善。倘若遭遇了黑暗面,也只有个人的能力上去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大的自主权。

备于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为自己准备的,都是我们解决问题所可以借助的资源。

绝不可以只掌握自己最熟的那个锤子,把自己限制成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或者只能以不太合理或者有效率的方式,间接地解决问题。

要抓住每一次带自己出舒适区的任务,扩展自己的领域,看到更多这世上为自己准备的东西。

未已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疹热

反侧眠未安,
煎熬口难言。

楚泪湿枕席,
内焚红耳弯。

父母千重忧,
诊者一言宽。

轻身脱病沼,
复享天伦欢。

🖼️

战时

弛弓引势砺筋骨,
逐猎令出箭夺的。

就材起灶拼白刃,
莫待兵成恨狼藉。

🖼️

整装

卸壳拆戏剖心柳,
意寒行豫沐暖颜。

接骨缝漏重举伞,
铸诚为翼越渊堑。

雨澜

羡欲摇曳川蚀岩,
志安心谷雨汇洼。

念顽意涩以真灼,
锤炼研磨候缘期。

🖼️

启步

脂重乏肌显体圆,志虚轻誓总断延。

鞋环衣裤皆齐备,东风乍起旗又偃。

午间会后健房满,晨床迟起无澡时。

轻装放空入夜丛,野径路灯伴胖影。

汗酣血活心宇阔,设标昂首越路人。

面红气短歇不停,耳乐恢宏重拾步。

踝适膝承喘渐平,脚下里程腋成裘。

配速虽缓阶踏实,此战持久莫急求。

衣悟

德责勉尽咎愧仍,
两全难能何缚己。

沧粟漂萍负块垒,
不如一骑驰心野。

🖼️

低效

勉力营馨难兑诺,
案牍烦忧蚀图景。

熙攘无处解孤渴,
思华星火成烟烬。

重塑

回头看见每一个年龄段的自己的眼睛,里面似乎始终没有过建功立业的野望,始终有着对线性价值观与外在标准的抗拒,始终在意体验、知晓、保有、沉淀,始终在尝试、探究,始终在努力探索可能的分支,汲取外在的经历,来完成内在的世界,直至后来,开始寻求此世的基点,并将世界投射于此世,走出一条单行的道路,并偶尔在命运的精巧安排下,揭开不在延长线上的新路。

我一直害怕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所以勉力绸缪。入世以来,纵然时有任性与泄露,却从未遇到经济的困窘或发展的天花板,总是不知不觉,收入就为下一阶段的生活诉求准备好了,发展的机会就为下一阶段的野心诉求准备好了。

可我未曾害怕过的,不能很好地在彼世生活,却发生了。在很多年之前(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化回忆),我有更绵长的身心时间,有更清晰更生机盎然更刚直更富感染力的世界,一直孵化酝酿,要灌溉给自己的孩儿与作品。在这些年之后,我的时间,连轴紧迫短促,我的作为,善恶勤惰杂糅,身体臃肿滞涩,心绪起伏不宁,内在世界渐渐冲蚀消融;在陪伴孩子时,感觉到自己失去了童真、失去了想象力,甚至失去了对她童年愿景的坚持与耐心,在她纯真的眼眸里,留下了许多我以前不会容忍自己留下的败笔;在日常生活时,我也不断地在彼世获得新的扣分,而且始终没有攒到足够的或者连续的正分来去抵消。

这是新的年头,是新的年岁,站在两页的中间,愿自己重建正性循环,重塑一个得当的年份,以弥补去年有些虚度败坏的光阴。也愿我们自己和看重的人们,都能在纷繁中保持祥和滋润的内心,拥有有序转好的生活。

未竟

殚精竭虑周不全,
连迭赶忙未如期。

年年规划竟半功,
岁岁值守起新波。

🖼️

肩钧

扶犁耕新野,
授将镇旧疆。

奔走拨千斤,
失察辛莫赎。

🖼️

清澈

不知不觉间背后已有六年的入世经历,渐渐也走到了一个敏感的年龄关口的边上。面对梦想的姿势从仰望到挽留再到疏离,面对世界的姿势从投入到征伐再到承载,自己的为人处事变了又变,却依然是个心重的人。

近来恰逢工作安排变动,需要暂时兼管新老两个团队,留恋、割舍、断裂感、无力感交杂在一起,双倍的事务浪潮将我牢牢地固定在此世的沙滩上,短促细碎的思绪令我难以重返绵长的彼世,每日只在内心的表层肤浅地挠动,仿佛深处生机盎然的山谷已经永久关闭枯萎,只余不甘的残魂偶尔徘徊。

愿我们在世事与内心的纷杂之中,依然能不断找回并浸没于内心清澈的源泉,一如纯诚天然的孩童,一如归港安然的老人。

统帅

倾采思量行果决,
步子错落渐有致。

登高远望酿山河,
绳心养性融诸识。

心花

花开招展冬日春,
琉璃如镜映影只。

心思渴望逾墙去,
此身仍在樊笼中。

🖼️

📝 看到朋友圈上一张阳台上的花的照片,评论时随意所作。可按在职场里想象外出创业来理解。

断舍

远景渐朗继有人,
重燃狼性断舍离。

案头宗卷恍隔世,
再铺新纸染心血。

先虑

一个业务在时间与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侧重考虑的方面是不一样的,即使考虑到了,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照顾到方方面面。

“早熟的优化是万恶之源”。相对于一开始就“考虑”到问题并企图“解决”,选择让问题在实际中暴露和展现自己的影响与危害,不仅仅是一种必要的牺牲与取舍,也是使得优化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更容易达成共识和集中力量的做法。

心屿

境迁人杳梦未离,
访友抚琴感旧迹。

纷繁汪洋留心屿,
苍茫四顾慰孤旗。

🖼️

初见

产榻旁
产房外

你青紫的脸
我焦灼的心

初生
初见

你在啼哭
而我想哭

🖼️

年轻

年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高中或者大学那种年轻早已过去,而在现在这个年龄所保有的,我常常不自觉直至被人提醒的,是我作为一个职业人的年轻。

年轻对于我而言很重要,因为年轻就意味着希望与可能性。依然年轻,就意味还有很多可以去经历和达成。依然年轻,就意味着轻装上阵,选择时没有太多牵绊顾忌。

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人的一生总是在经历新的年轻方式: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成长期、自己的青年起航期,然后是自己中年时孩子的年轻,最后或许是老来后学生的年轻。

买陂塘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北宋晁补《摸鱼儿·买陂塘》,又题作《东皋寓居》

家人

新生的奇迹,带来了丛生的需要。物欲一件件地实现为家中林立的物品,构建着家的样子。

时间从未这么少过。天伦之乐的片刻时光背后,是从未有过的时刻不停的劳作与尽责,渐渐从生疏到熟练。

纵然这样连轴转,却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企渴,秉着兴趣,为自己加上一样又一样的事情。在老去面前,这样不甘地透支。

孩子、爱人与自己的幸福的幸福,一点点展现着它们的无着。虽然有迷惘和念想,却也有无尽的甘愿与守望。

十月

纸迹浅浅映愿深,孕吐翻腾喜含酸。

唐筛排查换心宽,四维彩超初见形。

萌童海报环四壁,典乐诗谣开鸿蒙。

腹隆曲美留存照,五谷杂粮控血糖。

腰背腿疼卧难安,胎动如悸渐踢蹬。

脐绕不再位已正,入盆待命盼宫缩。

🖼️

态平

狠决意不忍,
纵容耻如山。

祛爆气难捋,
心破盼家圆。

🖼️

新年

总觉得和去年相比,自己的心态没那么年轻、那么健康、那么积极、那么纯粹。

也许是因为今年的接连受创,带来徒劳的失落、无力的愤怒与讨人厌、被人弃的哀伤,始终找不到一个出口或者载体。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以下的话写给新年的自己:

准备要坚实,行动要坚决,遇困要坚定,受挫要坚强,原则要坚守,规划要坚持。最后,希望马年能生一个健康、快乐、有品德、有追求的宝宝。

危机

我以前觉得有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总是做不起来,是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得到重视。后来发现危机对这些事情得到重视有促进作用,就特别喜欢借助危机。

然而再后来我发现,越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如果发生危机或者被重视,很容易变成过于紧急的事情,反而导致了草率粗暴的解决方案。

下场

我们看见人们越过道德,或是触犯法律,半带着嘲笑和庆幸看他们的下场,以为自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不会有类似的下场。

然而不管是罪恶滔天还是道德沦丧,下场最坏坏不过讨人厌和被人弃。

无以

无地安身,无以承志,无路可退,无限悲凉。

宝钗

评《宝钗的诗》

“所以我看到那些很美丽的出世文字的时候,还是免不了犹豫一下。总认为一个人对彼岸世界太过向往,他就看不到现世的艰难了。”和“宝钗大概是对所有移人情性的东西,都有点距离的。”有一种隐约的呼应。

红楼梦对现实做了深刻刻画,又对华美臆想做了深入渲染;既对人情世故有深刻认识,又以懵懂宝玉的视角树立了一种厌弃逃避前者,沉溺后者的价值观。这两者本质上是矛盾的。 红楼梦里,无论是符合这种非主流价值观的黛玉,还是寄望主流价值观的宝钗,再或是完全进入主流价值观内处心积虑的人们,都没能有好下场。

顾城的事情对我而言是一个最初的警醒,让我明白“逃避构筑美”的此路不通,然后渐渐从人云亦云的倾向黛玉中苏醒过来,带着眷恋,带着不甘,然后以复杂的心情看向了从前被自己脸谱化的宝钗,发现越来越难以汇聚成一个单一的印象。她并不只是脸谱化的功利,也并不如有些人推崇般超然;因为她的处境,她审慎地用上了早熟的处世手法,内心却还在挣扎成长。

心受

我希望拥有一颗平静而坚韧的内心,来接受所有的变化和不变,而不是以一颗激烈而脆锐的心,在抗拒中承受,反而越来越眼高手低。我希望我能不再抱怨和着急,而只是尽情尽力做好我所能提供的服务。我希望我能不再轻易与人产生分歧和争端,而能首先把能达成共识的部分做好。

复杂

不守明规就会导致自己和他人要记住和遵循太多潜规则,而事情的复杂性都是由想得太简单的人导致的。

屡战

筹营后方不甘寂,
杂中炼精视非途。

弃者岂能垮我辈,
再塑箫规重上路。

🖼️

喜临

同事儿女接连诞,
意犹忐忑羡天伦。

忽如一夜豆发芽,
山花烂漫面春风。

🖼️

还家

连轴苦战为年安,
纷至迭来案无垠。

身在樊笼心企渴,
一朝放飞疚难平。

🖼️

心旗

百挫得来倍珍惜,
阻滞关头意须决。

于无措中求巧解,
为矢寻的践其约。

应有

我不会放弃,我不会动摇,我不会退缩。我要看见符合应有标准的事情得以实现,哪怕这是一个悲剧,我也要以我的方式展开到悲剧的尽头。

物用

万物皆有其用,物用亦有其尽。

多艰

白日连轴转,
夜晚噩梦缠。

拿起庶几成,
放下乱成团。

📝 多艰之意分为事多、事艰。前两句说的是事情多,夜晚噩梦往往不是那些恐怖片桥段而是工作场景,TODO白日做不完以致入梦。

白天比晚上好过,因为白天有无数的事情涌来,你也会要立即响应,没有空给多余的情绪;然而晚上,所有的未解问题和今天新产生的问题,会再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产生深层次的情绪效应,而所有的措施都不能采取,只能在失眠或梦中徒劳,醒来又是头痛欲裂、几无寸进。

后两句说的是事情艰难,而且套用拿得起放得下的俗话,说拿起来的没几件成功,放下的事情不理会一段时间就会乱成一团,反过来也说明事情即使以时间管理的技巧分优先级做也难以应对。

当仅仅既重要又紧急象限的事情就已经耗完或者超出团队的所有时间,团队不可能有时间做到所谓的时间管理或者做事模式优化,只会深陷恶性循环无法自拔。团队过饱和之后,激励不足的成员就会离去,激励足够或者内驱的成员就会累死。

🖼️

重逢

《浣溪沙 ·周末加班带新人赶项目遇已忘旧时加班常吃菜有感 》

培养新人又一遭,当年代码旧帐号,积弊裹挟几时除?无可奈何兵流去,似曾相识菜归来,监控桌前独守夜。

惜别

《雨霖铃·惜别》

小蠊凄切。对小区晚,骤雨初歇。谷湘宴饮无绪,留恋处、流程催批。交接相看陌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不回,背影沉沉前途阔。用心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展志时!今宵梦醒何处?空位黯,饱和残队。此去经年,应是鸿图愿景虚设。便纵有千种规划,更与何人圆?

🖼️

因小

因小失大的错误可能很少人直接犯,但是因小拒大、因小求大的错误却很容易犯。

会因为某个方案或系统或人群客观上一个小问题,带来人的大麻烦,然后长期积累忍受,以至于对整个方案或系统或人群深恶痛绝,闻风丧胆,恨不得要把整个方案或系统或人群都拒绝或者设想一个很大的思路来整体解决问题。

序据

推动事情时有序有据十分重要。

有序就是有优先级,不能事无巨细都去烦恼去解决,要聚焦。有据就是一定要提具体的有论据支撑的论点,不能含糊、放大,不能总是陷入到不可知论式的无限可能性里去。

有序有据一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逐步有效地解决问题。

能力

很多人都是还没绷断的那根弦。绷断之后,有的身心俱垮,有的下决心挪窝再战。

绷断之前,就一切都是所谓能力,所谓抗压能力,所谓情绪协调能力,所谓发挥影响力的技巧。这种能力是一种把一切负能量都关在黑盒子里面的能力,一种像可靠部件一样发挥作用却不产生烦人噪音的能力。这么环保的能力,我没有。

含愤

愤怒是一种被触及底线之后的无力,而我,却常年坚持在自己的底线以下妥协维系。

我憎恨我必须面对的过于复杂的困难局面,我憎恨我为了能够把这一切处理好坚定地去成熟去违背自己意愿和原则,而我又恰恰没有面对好,没有处理好,没有成熟好,最终还是泄露了自己的愤怒和无能。

投入

我在哈姆雷特式的过度绸缪中半错过半放弃地远离了我最热爱和最想追求的东西。我转而把所有热情都投入到我被命运安排去做的事情上,然后这些事情它们会坍塌,也会转眼间变成没有任何外部价值。

我想要崩溃休憩,然而刺骨的寒意在后,我并没有崩溃或者休憩的奢侈。车轮继续前碾,我只能选择被碾的位置。

感动

我们感动,很多时候是因为如果我们能够感动,那么这种感动能够帮助我们以更好的心情生活,并不是真的发生了多么值得感动的事情。

无着

想归因外部又觉得那是错误的归因方式,想归因内部却又超不出自己的视界与能力。

需要求助却不知道分别向谁如何求什么助,仿佛可以求来的方法论都已经有在应用,而问题在方法论面前显得没有什么大不了。

想要实现自己和事情,又不愿意给他人和别的事情造成损失。

想要表达自己,却又不愿意驳斥和否定他人。

想要承担的责任,有的没有资格,有的在还没有准备好时就来袭;不想承担的责任在应接不暇地到来,于是勉力予以达成。

想要得到的东西总是未果,不那么想要的好东西却让人忐忑地接连到来。

局面既无法改变又无法自圆其说地接受下来,事情既不是没有进展又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勉强维系生存,无法追求梦想,未能创造价值。

一个正在消逝变形的过去,一个自己没有足够时间予以利用的现在,一个采取的行动不足以保障的未来。

养心

其实没什么拿得起放不下的。无论什么样的动荡挫折,内心都要迅速收敛到与最新的境况匹配。做实在事,交实在人,坚定走好自己的路径,用合适的方式采取适当的力度推动周边,并淡定与不合理现象长期共存。是要规划愿景,但不能任性胡闹放不下愿景。

养心,事才能养好。

劳疾

苦营杂役形枯槁,
重压潜流心焦颓。

鸡血干货有时尽,
执念愿景转成灰。

🖼️

养育

从技术本位来看业务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业务养育技术架构,技术释放业务可能。

没有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就不需要各种复杂的设计模式;没有海量的业务量和持续的业务,就没有对技术架构高可用性上的挑战。而技术缓过劲来把架构做好了之后呢,才能使得以前蹩脚的架构无法实现的业务得以实现。

方案

最劣的产品经理是不懂得去关注技术方案的产品经理,他们以为技术的事情扔给技术,不明白既然是在实现产品需求,就不存在纯粹的技术,技术方案中一定存在着业务上的假定前提,而方案一定会反过来影响到产品业务流程或者需求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方案阶段是介入并完善需求约束条件的最好时机。

施人

由于自古以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孔融让梨式的伪同理心道德,人们始终没有想明白“己所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人们按照自己希望得到的方式来付出,对方未必有所收获,甚至可能产生困扰,但自己这边久了就产生没有得到对等回报的委屈甚至怨怼。真正的同理心是睁开眼意识到对方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

回望过往,人们往往发现,好处很少从强势的好意中得来,反而很多从恰逢其会的交换中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机制比计划体制更有效力。道德原教旨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不如一个现实主义的性情中人。我们再也不要揣着向往渐行渐远,也不要以爱的名义毁掉心魂。

失望

要把安全当作产品来做。无论是体验还是安全,一定要记得不要让用户第二次失望。

不得已而不便利的体验,会造成用户的流失,但不要让用户付出一定努力之后依然得不到便利;如果有一个地方要为便利性牺牲一定的安全性,那么一定要让用户有机会关掉这个便利功能,否则安全敏感型用户就会甩袖而去。

承爱

沉甸甸的爱,时至今日,我依然承担不起,回报不了,依然走在一条辜负得近乎薄情的路上。爱令我变得愧疚,却没有令我变得满足与投入。

这寂寞渴求,却又厌烦难耐,强迫、拖延而又挥霍的我,究竟会组建怎样的家庭给孩子?

猛劲

我总是用力过猛。可惜我总是学不会细水长流地静静地暗暗地一直用力。我总是用了一把猛劲,然后又做完了半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人生充满了这种需要你用尽全力去迈过但回头看微不足道的坎。虽然用力之外一直都有视而不见这个选择,我总是学不会扭头不看。因为我在意,对我而言意义就是全部的意思劲儿。

淹没

这段时间常常萦绕我脑海的是《文科恋曲》里面的一段对话:

——What happened?!

——Life happend.

把一个人变成观念品性、身心状态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并不需要什么翻天覆地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只需要时间最平普的生活渐渐把他淹没。

想要

想要的停歇不会来,想要的前进总还没有。像陀螺一样不停运转响应,但想要靠近一个量子态却有太高势垒。陀螺的轨迹终不能为陀螺自己所有,自己的痒要依赖别人来挠 ,卖炭翁式的悲哀。

人们的眼睛都在说:我也不喜欢,我也还想要,我已经接受,我还能扛住,我仍在积极挣扎。

焦虑

焦虑催人老,森然白发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愁满面,忧绕心。

解决

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所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由于非技术因素才解决不了的。

想看

我想看着大家的眼睛,想看明白自己的信念是不是错的,想看明白自己的方式是不是有效的,想看明白事情应该怎样和可以怎样。

我就像海中的一条受困的鱼儿,想要蹦起来,想要看一看,虽然知道此后是有尽的坠落,那尽头是回到日常和拥塞的坠落。

两面

我的性格有两面:

内里的一面是嗜书如命,兴趣驱使、沉思型、研究型的呆子,理性、沉闷、心性单纯,对心中的原则执拗、对俗世桀骜,对生活、财务和交际上的事情一窍不通。情绪低沉时,我会回到这个内在的自己,这时,会有自闭和胆怯的倾向。

性格的另一面却非常感性,有如一个戏子,会拟合电影和书中的人物,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人,这种拟合,是我在情绪不那么低沉的时候,或者在自己熟悉的地盘,得以盛装出演一个与内里的一面相反的人,活跃而外向,但这一面也给我的性格中引入了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浮躁、享乐的因素。

过去

事情过去很多年了,后来也还有许多性质相同甚至变本加厉的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然而大家都看明白了,这件事情即使在大家这里也是能够过去的,那还有什么不可以过去。时间流驶,每一道伤口都像单独封存了起来,失去了存在感。然后渐渐人的灵魂失去了存在感,渐渐哪怕是物质和肉体,也失去了存在的保障。

我们因为恐惧所以不再真实,我们因为焦虑所以不再善良,我们因为积郁所以不再美丽。我们可以做一些微不足道的正确的、正能量的事情,然而我们的内心再也无法踏实、安宁,也再也无法发至内心的喜悦和勇往直前。因为有些绕不过、改不了、做不到的事情一直悬在那里,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个脆薄无依的单点。

我们互联网人怀揣着一个只愿意破碎一半的梦想。我们徜徉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以为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没有边界的花田。当我们看到这莲花深深根植于的淤泥,然后想,是不是边界以内可以是花田,或者花田可以在吸收淤泥之后反哺淤泥。再后来我们终于看到这朵莲花的残败,也看到这个梦想的惨败。

除了那不可言说的,言说都被保障。这是我的伤口,所以请我忍耐承受;这是你的伤口,所以请我不要揭开撒盐。让我们荡起双桨,相信我们已经做到;让我们随风而去,相信我们从未做过。

侥幸

如果你不能消弭所有的火灾隐患,应该怎么办?每天除了浇花和救火之外,就是选择剩下的资源和时间用来解决哪个火灾隐患。但是你没选择的隐患,过了潜伏期,终究有爆发的一天,于是你还是免不了可能被放在火上烤。

生存在这世间不仅不是理所当然,也不是可以争取,而是侥幸。

毁途

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生命是在同时走向自我实现与自我毁灭。如果看看《纸牌屋》里主角为野心谋划的每一件事情,都既是主角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主角自我毁灭的过程。

人生不是一段没有风险没有失败没有遭殃的历程,它既是在用火也是在玩火。乒乓球总要落地也总有输家,问题只在能打多久,能打多精彩。

归因

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但当你回溯自己的人生,你会发现所有最重大的事件的发生,都没有唯一的真相。

真相在发生的瞬间就已经消失了,后面的一切都是归因与应激,而这也会随着时间渐渐发酵,变得模糊而多义,反复而不确定。

心血

在一次公益技术比赛上,有学生说公益是人人互助,不像慈善是施与受。有评委说,用技术改变世界是要去发现哪些真实存在的需求是可以被技术解决的。参赛作品中技术主要都是用来解决信息传递和信息筛选匹配。除了这个其实技术还能做什么呢?

世间大多数匮乏,需要的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心血。

文明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强势的一方,越容易以看似文明和温和却又不可抗拒的方式悄然蚕食弱势一方的利益乃至安身立命之所;越是弱势的一方,越无法采取文明温和的手段,而只能采取激烈直接的方式反抗和自卫,并会因仇恨蔓延成主动的复仇和杀戮。最后,双方都会变得杀伐果断而不敢留有慈念。

暴力最恶劣的地方不在于视觉上的血腥或者受害者亲人的泪水,不在于愤怒也不在于恐惧,而在于它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最后手段,在于它没有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的能力,在于它会把婴儿和污水一起倒掉。

杀伐果断、斩草除根,最大风险在于,毁掉了本来可以回过头来挽救你的还待成长的生命路径。

优先

我们看见优先级高的项目轰轰烈烈赶在deadline前完成,把许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扔给了永远不会真正启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二期。

我们看见优先级较高但需要单方资源整片时间或多方资源对齐困难的项目,被饿得要死。

我们看见优先级较低但所需时间较短或者资源对齐容易的项目,悄然用去资源优先上线。

网瘾

移动互联网瘾,表面上看它是对碎片时间的较好应用,但它的内在粘性会吞食更多的整片时间:

它让人即使是身边有人也想要躲在角落“独自与世界相连”。它使人变得依赖不断穿肠而过的低熵来维持兴奋,摄入的碎片营养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同化成人的一部分,于是人自身的熵越来越高。

意愿

人要实现自己的意愿,却先要实现无数别人的意愿。

人如此挣扎地想要实现自己的主要意愿,但却总是迎来次要意愿的实现,鸡肋般弃之可惜,所以以难看地姿势紧紧抓住不愿放手,还因此用掉了运气与机会。为事务所碎片化的时间和资源,总是被自己用来满足了低级的意愿,而高级意愿,却始终欠奉。

过得很好,却没有过好。前半句是说被动得很好,后半句是说主动得不好。

人如果为自己的主要意愿付出了很多努力,就会很轻易地实现次要意愿,然而依然依然得不到自己的主要意愿。常常对那些次要意愿“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却无法放下对主要意愿的执着与在意,于是失意,而且是带着羞愧的失意。

贯彻

多年以来我对世界始终没有办法形成可以贯彻的态度。我始终没法贯彻横眉冷对或者低眉顺眼。

我想我一定没有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资格,我怀疑我只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加上一个现实主义者,而理想主义者才是世界前进的力量。

走上

一个健康的人,终究是要走上“所谋者大,志在天下”的道路的。因为永远只有偏安一隅,没有完善一隅。

缺一

古时有战法,围三缺一,其实很适合处事为人。

围三是意志的表达,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缺一是对外界固有规律(原战法自然是利用人的固有本性)的顺用。通过缺一给了外界以选择也给自己留下余地,通过围三对外界的选择加以了引导也为自己完成圈地。

务本

古书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实这个道理特别适合用在没有目标看不清方向的迷茫时刻。

没有方向,那就从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本分做起,做好做细致,做出来了,就成为了方向和道路。有了基点,坚持不懈地织上去,就能织出更大的立足之地,也就能维持更完善的内部世界。

理想

既然现实给了你现实,就不要再在现实里苛求你的理想。

现实本来就主要由别人的理想来组成和推动演进,所以不要这么着急地在现实里找寻自己的理想,或者在别人已经实现的你的理想里找寻自己的位置。

在内在世界里坚持不懈地建设与探索,却以耐心来等待现实的运转,等待轮到你为自己理想出力的机会与领域。

起因

如果我们的起因不会有结果,那么最起码,我们不要为了半个结果毁灭了起因。

等待

我们不害怕问题没有答案。我们害怕我们的问题已经有了一个还在排期的标准答案。

我们不害怕一个还在排期的标准答案,我们害怕一个排期中耗散了初衷的标准答案。

我们也不害怕一个排期中耗散了初衷的标准答案,我们害怕自己在排期中丧失了对标准答案的耐心和信心。

基督山伯爵说:“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

双手

很多年前,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很多年后,我向世界摊开双手,左手理想主义,右手实用主义,“两个方案我都可以”。

但是,最终任现实揉捏,只坚持最初摊开双手的做法,浪费了世界的时间和耐心;相信左手被世界握住,随后到来的是世界右手的痛击;相信右手被世界握住,随后到来的是世界左手的挑战。

不去

世界要求你懂得思考,但更要求你懂得不去做。世界要求你懂得如何表达,但更要求你懂得不去表达什么。

抓住

身体在岁月里衰败失活,在劳作里磨损生锈,我只希望自己能再勤勉一些,勇敢一些,抓住这还能做些什么的年岁。

留存

搬家收拾东西,才发现家里的犄角旮旯放着这么多留存着回忆的小物品。每日居住其内熟视无睹的家就像一个精致的四维艺术品,突然发生了美轮美奂的三维展开。

如果离开人世之后,人还可以自由回放和展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与里头的每件小物品互动,整理打tag,那应该是天堂里很不错的app。

作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作为者,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不知情,另外一个是不由己。

做成

如果耻于自己在做的事,应该怎么办?

我才想明白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把这件事做成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而其他的办法都是苟且。

世间并没有什么只看重过程的神灵,所有的人,哪怕是目光长远的伯乐,都是看结果的:唯一的区别只在于,目光短浅的人,看的是短的结果;而长远的结果,也必须是有结果的。

不讲

要求别人讲道德,是最大的不讲道德。

要求别人讲礼貌,是最大的不讲礼貌。

要求别人讲尺度,是最大的不讲尺度。

未知

孩子在还只有几毫米的时候,就开始极大地影响到未来可能的轨迹,我临渊驻足,忐忑而忧虑。

作为个体的一切不再能,并不会换回自己的梦想在TA身上的延续,也不会对TA自己的道路有多少帮助,甚至未必能建立自己与TA之间良好亲密的亲情。

而反观这些忧虑,却仿佛看见自己的自私与强迫症,看见自己缺乏给予爱的能力,也缺乏得到爱的信心。依然是这样不完整的人格,却依然渴望有所实现,有所家园,有所养育,想要见证生命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奇迹……

哲学

如果一个没有能力去面对终极问题也不在那个面对终极问题的位置的人,给自己唯一能打的标签是哲学,那是很悲哀的。

哲学终究是不能自救也不能助人的学问,不是闲得蛋疼的矫情,就是永无解脱的痛苦自问。

认可

认可与可以之间的距离很远,远得要在无数步棋之外才能发现。我们给出认可,也受到认可。给出认可之后就要忠于这认可一段时间,受到认可之后就要对这认可负责。前者是已知之后停止思考和选择,后者是承担起面对未知时的思考和选择。

认可是有限者必由的选择。

选择不是多么有用的。我们选择认可一方,不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一方会有多好,而只是因为我们知道了另外一方有多坏。其实我们还是不知这一方可以有多坏。

我们做出认可的选择,是因为时间需要我们选择,也唯有时间,才能感受到选择的意义。当下的时间感受早晚,最终的时间感受剩余。

按件

软件开发一个很根子的问题是,市场是用使用价值而非开发成本来付费。市场只管用,而且只要可以,就毫不犹豫地践踏知识产权。开发一个卖五元的app背后的成本是千百倍。

传统软件行业按件出售,互联网行业做免费基础上的:

  1. 打包式的超值付费
  2. 冲动式的特权付费

都是做量稀释和营造使用价值幻觉。

苹果的App Store,光鲜的模式创新之下,不过是古老的按件计费。结合它打专利对抗战的做法,不难看出它保守的程度。对精神产物做按件计费和专利的保护,是不可能长久的。它的管理成本很高昂,如果管得过严,又会付出扼活的代价。

程序

程序正义是有默认前提的,即程序的合理正当且畅通可行。 过分追求程序正义,可能会忽视程序正义的语境。与其争论是不是符合程序正义,不如把焦点放在怎么创造一个让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行不悖的公平环境上。在程序不合理畅通的前提下,利益干系方强调程序正义是伪装过的对实体非正义的回护。

神控

Q:如果神创造了这世界,那我们如何判断何事可以改变,而何事又一成不变,不可亵渎呢?

A:这其实涉及多个分叉选择:

一个信神的人,究竟是相信神是在无意中创造了我们所在的世界(一如我们不小心撞碎于地的杯子形成了一个大爆炸的宇宙),还是相信神是有意创造了我们所在的世界?若是有意,神对于所创造的世界是有完全的控制力(所有事件都有意织就),还是只有有限的控制力?

如果神对世界只有有限的控制,那祂是只有最初触发和设定规则的控制力,对此后的演化并无控制力,还是祂可以按自己意思再度对演化中的世界搅局(一如我们击打还在无摩擦桌面上撞击不止的台球)?

以上的这么多分叉中,不难发现,除非神有意织就了所有的事件,否则绝大多数你经历的事件里,都没有祂的意思在里头。所以祂的存在,与你何干?退一万步,就算祂想要杵一件事在你面前让你不要亵渎,你作为一个凡人,如果不去亵渎不应亵渎的东西,在神眼中,你又有什么趣味?

神相

Q:神不存在。不能观测到的事物就是不存在的。

A: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神以宝相示人,诱人向道,是入邪道。

神存

让我们来谈谈神的问题。

神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世界的可理解性和可互动性、对神圣性和人格的追求、情感上的归宿关怀这三方面问题,几乎是三观(这里指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的一一映射。神的存在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缺乏必要性,而且对于解决问题没有本质的帮助。然而人是如此有缺陷的一种生物,以至于心中无神就会变得败坏。

【无必要】

我之所以强调神的存在没有任何证据支撑,不是我认为神的存在需要证据来支撑,而是我实在看了太多信神者非要找很多证据来支撑神的存在性。神纵然存在,也实在不需要凡人来以如此拙劣的方式来例证,以如此狭窄的思路来推断。对神的信仰和神的存在性根本是两个无关的问题(参见 我的《真信》一文 )。

神的缺乏必要性来自剃刀原则。很多电影喜欢构建个在这个世界之上的世界,外面有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人们倾向于去设想神不是我们的梦,我们反而是神的梦。可惜这样除了娱乐之外就是逃避和懒惰。神在外面的真实也需要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切实面对和解释我们自己和所在的世界,非要引入多层结构来逃避解释?

很讨厌以不可知论来论证盲信或者邪说的合理性的行为。不可知论最多只能推出没有意义的任何理论都具备的“可能性”。对世界重新建模不能天马行空,首先要能向下兼容已经指引了现在科技的科学体系,里面不是臆测是经验以自洽和完备为追求的推广,还要能推出能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的原来模型无法提出的预言。

一个人有权利提出他的想法,但如果他要宣扬他的想法,他需要提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想法,而且不能因为别人指出他的想法无法自圆其说就恼羞成怒或是干脆耍赖。

【无效果】

上面说到神对于建模和互动(第一观)是无效的,我们应该回归物理。那么祂对于灵魂(后两观)又有多少正面作用呢?这完全取决于你信神的方式。

个体十分孱弱的人作为形而下的生物,要从底部实践往上认知,形成顶层设计式的建模,需要大量既有的经验材料,更需要利用基于既有认知造出的工具来获得新的临界的经验材料。一个民众没有足够的认知材料和闲暇精力来开创形而上的体系,所以往往依附在既存的形而上体系里养育自己的小小变种或混血。

神学体系不是一个有建设性的体系,它不能有效指引我们和这个世界的互动。《论三位一体》是我读过的最无用的书之一,圣父是创世与双义的ruler,圣子是爱与关怀,圣灵是神圣的附身,围绕祂们建立的神学体系在我看来过分严肃得可笑,因为这一切都是一个凡人既不自洽也不完备的臆测。

神可以用来做方向指引,可以用来做抉择,可以用来自省,可以用来面对挫折坚定信念,可以用来面对苦难自我安慰,可以用来面对诱惑坚守理念。但祂,作为一个不存在的投影,很难说能在最打击的挫折前、最惨绝人寰的苦难前、最美好的诱惑前起作用。而且祂往往只是膨胀的ego,很难说真的有把人往善路上带。

如果真的有人因为信神而变得更好了,那只不过是他把自己人格中好的一面投射在神这个概念上,形成了一种内心的对话。那些不能投射其上的恶念和欲望,与其对峙并被压抑。有时候,神的形象则来自引见者的人格,人们最初都是从身边有品格的人身上归纳出神性,然后归功于神罢了。这一切都只是心理学。

不甘

生命如果失去了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精神气儿,那TA就已经死了。技术如果失去了对结构合理化的追求,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需求的演变会使原来合适的结构不再适用,需求的淡化会使原来精心打造的结构没了用场,结构的自然演化会使它变得臃肿失衡、补丁累累或是千疮百孔。可如果我们预见到了一丝未来,总不能什么蓝图也不规划。

这种不甘,是生命力的核心。

绩效

Cruelty is mercy. If you can't be cruel to others, because you are not cruel enough to yourself.

If your team is not fast enough, certainly no one would be left behind.

求精

如果不能有好的产品,那我宁可放弃这个需求。

勉强

想要不用勉强活着,只有不勉强活着。虽说并不是说勉强去做,就能不用勉强活着,只是连勉强去做都没有的生活,岂不更为勉强?

丰富

有很多个人格,以往总是觉得丰富,挺好,甚至觉得如果要养育一个孩子,也不愿TA只有单一的人格,觉得是该有处境和经历给TA叠加上一层一层的人格,据此在这个混沌复杂的世界里行走体验。

只是近来发现,平静时人格们相处甚谐织就复合,可当情绪起伏波动,七情六欲就分别把单一的人格摆上台面,浪了。

抗拒

唯一能使我们有勇气抗拒强权的,是理想主义。只是当强权披上了理想主义的外衣时,我们的双眼还能否识别。更为甚者,当强权就在主张理想主义本身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抗拒的意愿。

其实理想主义不是用来实现的,因为理想主义的实现历程无法理想。理想主义只能用来抗拒另外的理想主义的强势实现。

不喜欢

世上本来没有我。后来我发现不喜欢这世界。但是世界不喜欢我的不喜欢。可我又不喜欢世界对我不喜欢的不喜欢。

我尝试着用世界对我不喜欢的喜欢,来换取我对世界的喜欢,但世界喜欢的部分总是好小好小地镶嵌在好大好大的不喜欢的部分之上。于是我不喜欢我对世界的喜欢与不喜欢,可我也不喜欢这不喜欢。

屁股

我们没有全知的双眼,没有全能的脑袋,有脆弱贪欲感性的肉体。没有全知全能,所以没有正义,没有公平,但有亲疏,但有喜好,这就是我们的屁股。屁股没有对错,只有大小。大小之上,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道理形成的不是对屁股的保护,而仅仅是对屁股的制约。

制约来自其它屁股。单个的攫取的屁股难免无趣。单极的威慑的屁股终会破碎成河。所以有很多差不多的屁股,使着劲,才都在凳子上坐住了。久了,有的屁股泄劲了,有的屁股不耐了,于是屁股的格局就变一变。使劲的时候,好多小屁股就哗啦啦地摔下来,用血肉把道理摔成模糊的样子。

担当

军人若用枪走火,不能怪枪,因为军人不是平民。

一个成年人不能满足于自己是平民,因为成年人要知晓起因和后果,要具有知识和能力,要睁开双眼,要承担责任,要有所作为。

虽然睁开双眼,只能窥见一隅。虽然承担责任,只能选择性忘却。虽然有所作为,只能差强人意。

舒展

最为缺乏盐论自柚的地方之一是校园,那是萌芽被掐灭、天性被驯服的丑恶场所。很多年以后,我看懂了那些中年男子或中年妇女的姿态和心思,看得更明白的是我不想也有一样的姿态和心思。

如果没有压抑,如果可以拥有有序舒展的自柚,人们一定不会选择爆发宣泄的自柚。

理想

有人说理想主义只会是一剂有害无益的兴奋剂。

其实,纵然现实主义,也并不能保障一个未来。未来本来就是一种理想。我们能有每日的口粮,有事可为,本来就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依附有资源者的理想主义,将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投注在他理想大厦里的一块砖上。

就是因为我们每日为现实所迫,所以我们才格外需要理想主义。理想主义不适合没接触社会的人去遐想,但当你深陷在社会的现实主义里之后,只有理想主义能帮你抵御现实的侵袭和压迫。理想主义让你一点一点地挣扎,从现实的地面稍稍撑起一小片理想的帐篷,让中间有了一丝可行的缝隙。

服务

在有些餐厅吃饭,会听到服务员之间嬉笑打闹。如果按习惯思维,可能觉得这些餐厅管理不善,服务员培训不足,不够职业。当我们走进餐厅,在我们自己看来,是自己的生活领域延伸到了餐厅,期望得到中性职业的服务。而在服务员看来,工作是他生活领域的自然延展,其实他与你之间只是生活领域的交叠。

服务行业将服务人员中性化,运作黑盒化,效果承诺化,规则标准化,并把被服务者作为唯一主体来指向的尝试,掩盖了主体的交叠,也掩盖了主体的不可靠性。当你发现理应愉悦顺利的事情突然为一些他人的生活细节或疏漏偏差所阻,你才突然发现你从前曾有的不职业不可靠的时刻,如今化身他人来给还你体验。

神圣

人生有时需要形式上的神圣性。

在生灵的枯骨牺牲、日常的琐屑忙乱之上,毫不自惭的人类需要属于自己的形式上的神圣性,响亮地向世间宣告自己要在世上达成的事情,或是为自己做成的事情留下刹那的烟花。纵然要考虑成本,纵然要在生活的夹缝中来挤时间,如果被劝放下形式上的神圣性依然是无比残酷悲凉的。

雨衣

生活就是一种折叠雨衣的心情。

病蜷

病了是累了,不想有人嘘寒问暖,不想被催着看病吃药,只想被这世间放过一刻,只想离开健康时那虽然识破生活的荒凉冷漠却对它保持热情关切的状态,享受一下被霜打的感觉,做一只蜷起来的小猫。

对外界的感知被削弱,内在症状的感知却被放大,于是人作为作者的幻觉被戳破,成为纯粹的受者,静静喘息抽搐。

选择

患上选择厌倦症。

选择太多,又无法预览,一旦做出选择又驷马难追。有时候是有好多都似乎适合,都舍不得,有时候是似乎都不怎么合适,都不甘心。所谓最佳的选择收敛极慢。有时纵然很快选中,但心思又在中规中矩和别出心裁之间来回跳跃,不忍放弃换了一个角度之后的选择。

如果多于一个选择者,就更是犹豫煎熬。一方的偏好反馈出去之后,又因为收到的他人反馈而有了新的发展或是转变,反馈网络就如此震荡反复,找不到平衡点。纵然找到了,做出的选择又似乎与最好一点也不着,不过是个最不坏的局面。可虽对大家最不坏,对单个选择者而言,已是相当坏了。如是纠结,差强人意。

振翅

我们讨厌这张网。但我们不能破网而出,因为破了网就失去了供养,所以我们必须织网。但是我们没有能力织网,网以不可抗拒地方式织着它自己。

所以到了最后,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一只尽力振动翅膀的蝴蝶,遥望网另一端龙卷风的模糊前兆。没有野望的我们,依然有自己的向往和坚持。

理由

做方案和决策,最重要的是理由。有的人只记得想法,有的人只记得决议。前者没想过理由,后者忘记了理由。

只有理由才能抵消掉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不能是当时造就现状的理由,也不能是现状导致的理由,而必须是保存到了现在依然有效的、纯粹的理由。

如果没有别的理由来抵消,理由就应当牵动现状往前走。

面对

每一天我都会看见三种面对这世界的行为:畏懦不敢言、庸颓懒于言、钝疏不知言。

不一样

为什么你对我不能和对Ta一样?因为我对你不一样。为什么你对我不一样?因为你对于我不一样。

有些事情你希望它是真的,却又害怕它是真的。其实它就是真的,但它不会成为真的。

时机

做事千万不要在别人做起来之后才做。要么在别人开始做的时候就辨析其价值专注紧追或者充分预研——如大公司;要么就在没有人做的时候就低调先做——如创业公司。否则,先行者做起来已经塑造了用户的体验,已经改变了潜在合作伙伴的预期,甚至惊动了管控者,你失去细做慢培的时间,在雷达下举步维艰。

细作是仔细挖掘产品价值,加法试错和快速调整,减法做精做深;慢培是塑造最初的产品形态,培养用户的习惯,调理合作伙伴的观念,还有躲过管控者僵化的目光与祸害者无孔不入的手脚。如果你没有了时间,就再也没有机会去选择节奏、伙伴和方式,而是身不由己在先行者的阴影和跟风者的推挤下踉跄前行。

风光

人类总是推崇攻城掠地的英雄,史书上记载戏剧化的荡气回肠的内部的利益重构和对外的创新开拓。建设经营类的角色总是面目模糊,唯有当他们默默无闻的成果面对巨变的考验时,他们才被推到风头浪尖。

如果说一点一滴的构建像基因的漂变,那成王败寇般残酷的实力选择就像是自然选择,骤变不过是比渐变风光。

挺进

有的人不愿扎根,有的人挺进乏力。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我要做一个扎根、挺进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扎根是安于个人的现状和趋势,挺进是不安于集体的现状和趋势。不能扎根,就没有现在;不能挺进,就没有未来。既扎根又挺进,个人和集体才能一起从现在走向未来。

观念

如果说理念不同是对大象的本质的认识不同,可以理性辩论探讨最优或者共同发展,那么观念不同就是在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的观感强调自己所抱的那一部分象体,是脑袋和屁股强有力的结合,只能各自主张,各自采取行动。

不怕理念不同,就怕观念争端。

桥梁

我关心的研究,前一半是信息(和规则)如何生成结构,后一半是结构如何产生信息(和意义、效果)。

前一半可以理解为基因型如何变为表现型,即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后一半可以理解为理解为生物体如何产生意识。

这是两座桥梁,两座遥相呼应简直要共振的桥梁。我们有时是在两头中间建一座桥梁,有时却要从一头出发顺着桥梁摸索,找到另外一头。

程演

编程要看为什么而编。作为海量互联网公司的成员,我们一边选择合适的模式语言来实现业务的规则和流程,一边选择合适的系统架构来高效承载请求和数据。

其实编程是我们掌握的强大的推演工具,最适合用来认知而不是搞业务。

两头

得到现实的,遗憾没有实现理想;追求理想的,失落没有占据现实。

更多的时候,两头都不着调。

无望

有时候人会讨厌自己改变周遭的方式,甚至这种企图本身。绝望地看着不能改变的事态和自己,绝望却又坚定地走在一条讨厌还是要走的路上。睡梦总是这么快褪去和被忘却,然后又不得不拖着疲累的身躯迎战巨大的风车。看不出坚持的是什么,又为什么放弃。是沙漠,是孤岛,是无助,是俱伤,是痛麻。

孤技

团队小的时候:首先是技术选型不成熟,稳定不起来,因人而废;然后是技术选型缺乏变革的动力和精力,历史问题或因版本太小太频繁而无力根治,或因需求少而无人问津;最后技术选型没有足够的试错、摸索的空间和培养团队的时间。

没有业务量,养育不了性能和可用性。没有危机,团队没有排除障碍自我变革的力量,甚至规划一些优化都会陷于没有说服力、没有优先级、没有资源的境地。一个能得到检验的技术团队是幸福的。

船长

一艘大船的外壳千疮百孔,舵不好使,发动机动力不足。船长发现了,认为是自己的船员不够努力维护,而只在享受这条船。船长忘记了是自己开着船冲撞让在船舷外冒着生命危险在修船的人掉落在红海中,是自己逆着海浪行使损坏了舵,是自己让发动机在徒劳中损耗,是自己定的规矩让船上事比人多又人浮于事。

强烈

我没有一颗强大的心,但我有一颗强烈的心。

认同

『有一道槛,却始终没有迈过去,这使得日后的“平庸”成为必然。这道槛,就是没有逃脱他人认同感的诱惑与限制。他们没有树立起一个坚强的内核,一个由自我认同所构筑的坚强内核。当缺少可以让内心安稳下来的独立标准时,每个人只能因环境而随波逐流。』

摘抄来源:

机制

All mechanisms, no matter natural or social, are technical, and involve decent understanding of dynamics.

勒马

今天初步想明白,情商不是说不会因为情绪把事情搞坏,而是不会因为情绪把已经有点坏的事情搞得更坏。

作为一个情商比较低的人,只要努力,可以悬崖勒马,也可以做到不会因为性格缺陷反复掉进同一个/同一类悬崖,重演历史。再理想一点的状况是,在悬崖勒马之后,还能一点一点调转马头。

为公

没有风险、牺牲和付出不会有产出和得到。如果总是认为除了系统性风险之外多搭一块积木不会有危险,一定会积累产生系统性坍塌。

做一个不想“搭便车”的人,做一个想要借助一阵东风洗去过往铁锈的人,总是少不了要满手泥污。在改进公共设施的路上,愿咱们一起共勉。

殊路

人生有时候就像一个热爱国画的孩子,后来进了油画专业,却尝试用油画的笔触来画出国画的意境;有时候却像同一个孩子,选择了国画的专业,沉浸在国画的意境里,却也偶尔尝试着用国画的笔触,表达油画的趣致。

穿行

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绿色、枝蔓和树间的光影,因为在数万年前,我们身上90%以上的基因还在树上穿行嬉戏。

简化

你不需要推动整个复杂的机制来产生你要的简单结果,而只需要推动机制中对结果真正有贡献的部分,而那部分会服从更为简单的规则。

比如:对于矩阵X,向量θ, y,你需要▽_θ ((Xθ-y)^T (Xθ-y)),这是矩阵运算,而其实结果只是一个实数,所以你可以利用矩阵的迹(对角线元素之和)的性质来简化求解。

枯愿

所有鲜花的归宿都是枯萎。每次处理她们的时候我都桑心地想,人们为什么要用这么短暂的事物来去祝愿一些人们希望恒久的东西呢?无论她们代表了什么美好的事物,枯萎并丢进垃圾桶的结局都是一种不祥的悲凉。

监督

人类学习是未监督的感性学习和有监督的符号化学习的结合。

Instincts prior to experiences are causing faster reaction(reflected on inputs) than response which provided some sort of supervise, and built-in relevance would be providing an intial heading. But what makes a system thrilled is always some causality strucures in inputs.

Yet there is always the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re-exist world in the way that the pre-exist world formed through a more complex procedure than that tiny little internal of the cognition system. Once plugged in, learning would be much faster due to the use of symbols.

对称

『There's nothing that's more important in a democracy than a well-informed electorate. When there's no information or, much worse, wrong information, it can lead to calamitous decisions and clobber any attempts at vigorous debate.』

-- MacKenzie McHale, Newsroom S1E1

权力的来源从来都是信息不对称。比起选择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对称的信息。

在氓主的组织结构里,参与选择的人们需要得到对称的信息;在一个金字塔结构的组织结构里(比如一个企业),管理团队需要得到对称的信息。

创伤

Living in hell, in pain, in doubt, in hatred, in struggle, in despair, in the destruction of humanity, sanity and ego.

One could never put aside the trauma and become a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child, could one?

产权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失控,一种是对于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另外一种是对知识产权侵犯者的过度追究。深陷缺乏保护也缺乏追究的现状,这种不爽忘记了控制尺度。

从最严格意义上来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无疑是不合理的——比如毒瘤般并且下降到相互卡位使绊级别的专利。广受赞誉的《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这种被动删除的方式,陷入的困境是增加得比删除还要快。臭名昭著的《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则包含了审查和告密的原罪。

知识产品发布于世,就像晶体扔进水里。没有不溶的晶体,只有溶解平衡。不能降低获取门槛的知识生产者,就像剥削着衣衫褴褛的工人的资本家,资本家陷于缺乏有足够购买力的消费者的局面,知识分子陷于缺乏有足够鉴赏力的受众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廉价拙劣的小品文盛行于世,而真正的知识工作者无以维生。

成为

感情上常见两个错误,等人和找人。

等人:总是不自信地被动等待或者期待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有的过早误判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基于误会产生念想和感情,有的即使对中意的妹子也要等待对方好感才定向感情。

找人:想找符合一定条件的妹子,但不知道自己首先需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会进入能遇到这样妹子的圈子。

其实人在世间只需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因为别人想要自己所以才想要别人的想要,因为后者本质上是为了爱自己,而且想要借助被需要来证明自爱的值得。人应该去做想要做的事并成为想要成为的人,进入未知的领域见到未曾想象的风景,然后遇见恰好的人,在一起定义专属的幸福。爱是成为加上遇见。

IO

人生的确很多时候是在等IO,但是你并不是在系统调用API之上等待,而是在内核里面忙碌的推动IO的完成:这是一条丢包率时高时低的网路,你需要有拥塞控制的耐心,和快速恢复的韧性。

必要

有些人对别人的自杀总觉得没有理由没有必要,但对于自杀的人而言,只是活下去没有了理由和必要。

婚愚

婚姻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之一,它把一群不适合在一起的人粘在一起折磨两个想要在一起幸福生活的人,最可怕的是它还会制造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在这深不可测的漩涡被迫承受其中的撕扯。

枝节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忍着委屈还是得罪人,害得别人过不好自己也还没得到最基本的东西。人一生能有机会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去付出的机会太少了。

你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枝节不断地准备,最后在越接近的时候才看明白想要的东西的形态已经被枝节侵蚀得面目全非了。然后还能怎么样?抱着枝节洗洗睡了。

游刃

虽然我总以使命感而深深投入现世,却一味只寻找游刃,不愿苦耕;因为与现世的疏离而很难彻底融入,无法享受即使在意的得到。在这向上而又无常的一年里,我意识到了自己做了太久的幸运儿,识别了我始终逃避却真正应该承担的责任,那就是去无可挽回的失误和失去,在其中完成建设和保有。

补天

每每功亏谁知苦,
夙愿得偿笑颜开。

累年残疾一朝愈,
流失用户还复来。

诱罚

大多数人禁不住诱惑,同时又禁不住惩罚。

想要

要玩乐欢笑,却害怕事后的冷寂;想秉烛夜谈,却承受不了夜晚的结束。很难有机会独处,却又那么孤独。心的窗口,总因为时间窗口而闭塞。

在屏幕前,不知如何选择;在键盘上,无法释放表达。想要不倦的双眼和不乏的兴趣,想要专注的时间又想要激发的事件。发起飙来也不能挣脱,失起落来也不能避离。

前进

有些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有做成事情的勇气却没有做成事情的智慧,后来还是没有智慧却也丧失了勇气。

当举目四望很多短板的时候,是能坚持把自己这一小块做长,还是破罐破摔?前进的人,只是放弃不了挣扎。

情味

『深情似海,问相逢初度,是何年纪?依约而今还记取,不是前生夙世。放学花前,题诗石上,春水园亭里。逢君一笑,人间无此欢喜。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汨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心头阁住,儿时那种情味。』

——龚自珍《百字令·投袁大琴南》

语言

一种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扇门,是一种审美。从小被单一的思维方式和单一的审美方式框限,在单个人或许是必经阶段,在一个群体,就是灾难。

在一种语言里表达起来繁复的,另外一种语言里做了强有力的简化;一门语言里面需要反复培训大家才开始注意的良好使用习惯,被另外一门语言直接固化;一门语言里面需要拼装组合才能实现的模式,在另外语言里内嵌。反过来,有些语言是另外一些语言的拆解。相互映照不是锦上添花,是必需。

不只是编程语言,所有的语言都是世界不同形式的符号化,从而对于理解世界有启迪作用。

须折

『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Then be not coy, but use your time, And while ye may, go marry: For having lost but once your prime, You may for ever tarry.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因娇羞惜爱怜,乘此春光嫁少年。等闲负了青春约,此生难再觅良缘。』

——Robert Herrick

惩罚

林格:思想的享受:

『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主要是要唤醒他的自尊和自信:我是一个真正的人,优秀的人,优秀的人错了应该接受惩罚,接受惩罚是为更好地做人,内心更强大。』

幼稚

如果有什么能害死自己,一定是自己极低的情商和极其幼稚的心性。

放养坐等,或是夺取圈着,又或是推脱出去。想要理解,想要表现出理解,又想要被理解。

人每日总得收拾幼稚的心情,才能稍微成熟一点地做好接下来的事情。不忘坚持,但不要执着。

委屈

受委屈,远远没有被受委屈的人冤枉委屈了他难受。

道德

没有道德宽容度的人,也就不会有什么道德。

会议

对于会议效率的追求,于是害怕所有的深挖、展开,而只希望走完会前预定的议题,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浮躁?如果一个会议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那么会议要么只是沦为宣讲,要么会议只是沦为过场,要么会议是没有必要聚齐真人来开而可以以其它形式进行。

最有价值的会议是那种超出预期的会议。走出会议室,大多数人才知道事情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才知道其他人的思路、角度、动因、处境、预期和自己设想的并不一样。

非婚

养小三是富足之后的饱暖思淫欲,是在世间站稳脚跟持有地位之后,进一步满足自我欲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有足够的筹码来换得塑造理想异性伴侣的机会,但并不互为着落和承担,是一个把人物化的过程。然而,对于双方而言,随着事态的发展付出的代价会超出各取所需的干爽。

婚外情是苦逼人儿逃逸现实生活的一个窗口。婚姻锁定你的人生,家庭生活日复一日的必须维持,象征着曾经的选择对你的囚禁。双方在婚外情里,终于可以不戴上经营现实生活的枷锁,终于可以在人生中走出一条象征着自由选择的岔路。然而,对于双方而言,随着事态的发展付出的代价一样会摧毁随心所欲的自在。

两种非婚恋情,本质上是二而一的。都是取恋爱的形式不取恋爱的实质。恋爱的形式赋予非婚恋情以欢愉,恋爱的实质会摧毁非婚恋情。

恋爱

爱情是不存在的。相爱的双方,只是在各自沉浸。要沉浸愈持久,只能交互愈少。描绘爱情的函数相对单纯,交互越多,越难拟合成美丽的曲线,反倒开始反映噪音和琐屑。所以唯有思念小量曾经的交互,爱情才能恒久。

恋爱却是双方要深入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忐忑的双方找寻到了着落,又肩负起了承担,是一种被接着和接着的双向的充实,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被消弭遮掩的过程。更深的交互意味着更多戳破幻觉的机会,意味着纯粹精神的爱情会逐渐消失无踪,双方需要在实质性的层面有更多地交缠。

从生理到经济,从父母到孩子,从吵架到照应,实质性的交缠挽救和稳固着幻觉,在幻觉中建立了婚姻和爱情的真实。你一生,去这般付出一生来得到一生的机会,就此一次。

心行

同情和安慰并不是失败者应得的,正如信服和歌颂并不是胜利者应得的。它们不过是伴生的现象,煽情而矫情。

人以心念行于世间,需要的不过是作为之前积极的内驱和作为之后安心的归因。前者外应梯度和落差,后者外应规则和仁德。

仪式

一份爱是一种仪式,它赋予你理由去选择激发你本有的一面;一份爱是一个幻象,维系幻象所需的条件,你通过拿出自己的本有的一面,与外界交换,从而保有。仪式不会把你洗礼做你所爱者寄望的样子,失去自我认定;交换所需的自我阉割,并没有你想象得多,偶尔还能享受到回夺的乐趣。

所以大他者在最后,不过被小对形用来自我滋长。

沉浮

你可以辜负商业社会第一次,但你不能辜负商业社会第二次。

你可以埋怨商业社会为什么对失败者如此浮躁,不过不要忘记了,第一次过来围观你成功的,也不过是商业社会的浮躁。而下场比你悲惨却从未有过上场荣光的人,不计其数。

男子

『对方是一个血肉组成的普通男子,有缺陷有弱处,会无常和变质。他如何承担起这种精神上的信念。这非他所能具有的力量。……他如此摆弄生命里这几个女子,方式既不尊重也不理性……他无法接纳你的性格,无法消化关系所衍生的伤害,这并非一种有悲悯和责任的关系,没有担当,也缺乏宽宏。』

不合理

世界是不合理的,利用其不合理可以发家,但发家之后如果不转型走上合理的轨道,终究只能跌破原形。

或者说,利用其不合理本身就是超越不合理的第一步,但在迈出第一步后,却只是把这种利用经营成合理,而没有继续往前走,那最终也只能成为不合理的附庸,从而为时间的流驶所淘汰。

继续

Elaine Barrish:

『Most of life is hell. It's filled with failure and loss. People disappoint you, dreams don't work out, hearts get broken, innocent journalists die. And the best moment of life, when everything comes together, are few and fleeting.

But you'll never get to the next great moment, if you don't keep going. So that's what I do, keep going.』

对穿

日子并不是真的很坏,但它在变得越来越不值得。

自欺欺人在日子里走着,直到有一天被它刺个对穿。

诗人

『一个真正的诗人或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纯粹的个人;必然极度警惕于自己成为某种象征或代表;必然警惕于任何主张、理念和立场;必然永远对任何社会环境感到强烈的不适;必然永难摆脱痛苦且无休止的对周围环境和自我的反省;必然永远敏感和细腻,内心遍布波涛和暗涌。 』

心舞

不喜欢你此刻的舞姿,因为这段舞不是来自你的内心,也不再适合你的身体,而是来自外在于你的目光,来自另一个时间的身体。

所以到了最后,一个人的舞蹈,只能在心中跳。

心速

没有坚守原则,不仅要承受破坏原则的内心反噬,还要承受坚守原则本来可以规避的苦果,既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又失去了幽怨的资格。见风使舵走在一条反复无常的路途上,或是优柔寡断任由系统超时无响应。

守着心速,就错过这世间;追着世界,就拽乱了心速。所以只是跌跌撞撞地,走着,走着。

忘渎

每一天20点正坐上班车回家,都感觉是在渎职。

有段时间有种斩断尘根的感觉,晚上周末全心忘掉工作,只想家务事读书事玩乐事。

最近有点保持不住,累案积尘,焦灼渗梦。

依一

待一人的温柔,难以恒久;着一木的移情,终未长存;浸一刻的景致,不堪倒映。

拾回

最近总是觉得自己心念不坚,变通默然的事情太多。没有坚持的事情,化作事后懊恼的叫嚷,实是无趣。

少时没有培养起来的毅力,被悄然噬咬,在失去单一的执念后,四下崩泄。事情不能揽着,放着又发了霉。究竟心该大些小些,用力该松些紧些?

至少在有东风时,能拾回重要的象限,总是好的。

危机

危机带来蜕变。无危机难以打开僵持惰怠寻租糊混的局面。

从一个国家,到一个企业,到一个团队的发展,再到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如此。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最好的机会就是危机。

减量的苗头可以让人起了防微杜渐之心,变质的威胁可以激活组织的生命力,崩盘的危险则可以让组织涅槃重生。

得罪

在需要得罪人的时候,我一直以来的信条是:得罪所有人,就谁也不得罪了。

如果忌讳得罪他人,那为何他人不忌讳得罪自己呢?应该做的事情要坚持做,如果有更柔和的办法可以寻求,但如果没有,一定要果决坚定。就像在战场上,有代价小的战术当然要寻求,但如果置于死地,畏缩是最坏的选择,当然要浴血迎面而上。

无序

人大多数行为是没有可观测的次生效应反馈的,都泯然遗失在时间里。而那些次生效应被放大并最终反馈回来的,却并非你选择或者预期的。人就是在这种复杂而荒诞的交互中,输出了变形的形象,得到了错位的回馈。Just happen to be。一种巨大的随机感。理性控制的无力感。

所以人必须从简化的泥沼中挣脱出来,面对不同的具体的事情采取根本上不同的简化方式。世界如此复杂,面对它,企图保持简化方式的一致性是没有意义的。人必须在不同的角度间跃迁穿隧,规避落入任何单一的势垒。

社会的自发性仍然相当明显,任何自以为在作为或被控制的想法都是简化的想法,而离自觉有南辕北辙的距离。社会没有单一的秩序在起作用,也就没有选择的必要。单一的倾向都是值得警惕的,因为那是迷信的开端。

正如国内文科课本是以逻辑(这种充满了同义反复的循环分点论证算不上逻辑,委屈用着)的外表包装了意识形态一样,西方的经济学课本也是以数学的外表包装了另外一种意识形态(同样有带催眠的隐性的先验的循环论证)。它们都让你下意识简化地理解这个世界,从而使你的遭遇带上规律感和必然感,然后默许。

推动

事情推不动,根本原因还是你没有找到对方在意的理由,或者你根本就还没有,只能等待,等待那不知什么时候降临的东风。

未知

——你可知一个女子要下定决心跟着一个男人去面对未知的时候,需要怎样的勇气。

——对于一个男子而言,最可怖的莫过于踏上了已知的路途,而丧失了未知的可能。一个女子作为女人时对她的男人的期许需索,不过是他作为男人已知的承担。对于他而言,最要紧的莫过于保有未知的可能,和做好面对未知的准备。

种树

职业经理人:你要我业绩,我给你漂亮的业绩。你要我种树,我顺便种些树。如果要我忍着不去收获默默种树,我忍不住也沉不下气也不打算撑到那个乘凉的时候。

用屁股做事的人,终究会输给用心做事的人。

难测

晨起日头好晒被,
午间可会淋骤雨?

绸缪每每见骄阳,
天公变脸伞恰无。

🖼️

可靠

什么是可靠?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可靠的。你开始钻可靠的牛角尖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把你所不能做到位的事情,转换为别人不可能做到位的事情,最终你就心安了。无论怎么去上升你的动机,你的动机是要把自己从不确定的事情中拯救出来,让别人背负这个责任。

我又想起了海德格尔:

器具的器具性确实存在于其有用性之中。但是这种有用性又根植于器具有根本存在的充实性之中。充实性即可靠性。

凭此可靠性,农妇被置于大地无声的招唤中去。凭此器具的可靠性,她把握了自己的世界。世界和大地为她而在,伴随她在她的存在方式中的一切存在只在这儿,即在器具中采用器具的方式。我们说“只是”,因而陷入错误,因为器具的可靠性,才给鞋这纯一的世界带来安全,并保证大地无限延展的自由。

器具的器具存在,即可靠性,根据一切物的不同方式和范围把它们聚集于自身。器具的有用性无疑只是这种可靠性的本质后果。有用性回荡着可靠性,要是没有可靠性,有用性只是虚无。一件器具会用旧作废,同时,使用本身成为无用,即逐渐磨损,成为普通的东西。所以器具性逐渐消失,成为纯然的器具。在这种器具性的消耗过程中,可靠性也消失了。

忍受

实现方一劳,需求方永逸。此需求已永逸,彼需求又得一劳。一劳复一劳,实现方每日加班加点劳作,不过为了各个需求方各种需求的永逸。实现方每日RY(repeat yourself)来保障需求方的DRY(Don't repeat yourself)。

这就是为什么需求要评估必要性,要排列优先级。大家suck it up,需求方通过忍受部分的不DRY,换得实现方RY中的少许喘息。忍受是每个人应尽的本分,因为你已不需要忍受的部分,正由他人替你忍受。

不气

人生有两件事情很难做到:不生气和不泄气。

准备

有时候你不知道该不该去做准备。

不做,你不知道是不是在糊里糊涂任由准备的时机、半路的成果流失。做,你不知道是不是在杞人忧天任由不可控的未来把本可以掌握和珍惜的今天糟蹋。

有时候你明知道一件事你的付出要大于你最终的收获,你却无法放弃,因为坚持这件事的重要性对你而言超越了任何的代价和收获。

痛彻

没有痛彻心扉,是因为已如坠深渊。文字和言语,都无法化解逆流的情绪。你无法一个人去远行,却被留下一个人面对。我们是抱着多么可笑的侥幸进入这世间,怀着多么糊涂的敬畏任由被决定。你最在意的逆鳞,却是他人有意无意的轻忽。你挣脱的恣意,却坍塌和扯碎了执意的本原。全是错,没有用。

纪律

严格执行纪律,我们认同,即使这意味着违规者的哭泣。但是我们不能认同,当纪律组织自己出现低级错误并影响循规者时,却要因为推诿和补偿的操作难度而既无善后亦无惩罚。

我们可以接受公正和严格,但不能接受公正和严格的双重标准。不过,这就是我们投胎的世界,我们早已自知。

位置

我们常常批判线性价值序列。作为维系秩序和动力的杠杆使用的线性价值序列,诚然值得批判,然而批判的共鸣者却有位置的区别:

是根本没能进入到线性价值序列中,在秩序之下的逆袭;还是深陷线性价值序列之中无法自拔,在秩序之中的自嘲;抑或是超越于线性价值序列之上,在秩序之上的睥睨。

市场

市场一开始是用户价值。你有一套做产品的思路,仔细打磨,把它做出来,把量做起来,把用户习惯培养出来,让这套模式站住脚跟,乃至把行业带进来。这个模式在这个时候就成为大家共有的,同行可以做到相似的程度,只是因着各自的地利或者优先级排序各有长短。

这些长短在用户这里并不能整合在一起,用户反过来成为同行间争抢的蛋糕。上游变得紧俏甚至觊觎,为什么我向你们下游倾注了我的资源,为什么我的羹被你一杯杯分走。市场到最后就是利益纷争。而官进民退的市场就是用户价值的消亡和垄断集团的竭泽而渔。

退化

从前我们纠结的,是喜欢了个人,后来我们纠结的,是找个伴。

我们就是这样从寻找爱的人,退化成寻找配偶的动物。

——又见朋友征友有感。

普通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

——穆旦的诗句,摘自《冥想》第2节

高考

高考。我们都恨这个我们被迫在意的仪式,都知道这个仪式决定的不过是在哪里忍受现实,但却依然必须摆出尽力献祭的姿势。

线性价值序列上的所有点都是这样,你讨厌它在前面,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讨厌它在后头,成为你的伤痕或者代价。这从来不是人应该选择的一条路,更不该为了走上这条路还挤扁了他人。

等来

我常去公司的两个饭堂,一个饭堂只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队伍,排完了之后很多很多的菜,另外一个饭堂很多条很长的队伍,每条队伍排完了之后是各自不同的很少几样菜。

后者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选择,付出,最后却并不剩下多少有质量的选择。也像高考,我们的青春和生命被吞噬和浪费,不过换来一地鸡毛。

最坏

神仙打架,勾勒着凡人的生活背景。上面残忍抵赖,所以下面没有道德底线。上面贪腐奢靡,所以下面争权夺利。下面只能比比谁更坏,因为谁也远远无法超过上面的最坏。

事情发生了,无论多么无意或者误判,不正视不面对,便把这件事情从偶然铸成必然。我不愿永远无法参与到承认当中,永远背负这十字架。

动愿

『不是改变的愿望为他提供了行动的动力,而是行动的愿望为他提供了改变的动力。』

我现在也变成这么一个人了。

拒付

『谈论韩寒,变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心理按摩。你沐浴了青春、酷、成功、机智、还觉得自己参与了一场反抗,同时又是如此安全,你不需要付出任何智力上、道德上的代价,也没有任何精神上的仿徨,他是这个社会最美妙的消费品。……对于韩寒的热烈推崇,是整个社会拒绝付出代价的标志。

韩寒成了所有人的借口,人们借着他撒娇,卖弄自己那可怜的“小心思”。但公众必定为这种愚蠢和怯懦付出代价。既然他们对于真正的成就缺乏兴趣,不去赞叹那些卓绝的道德勇气,不去准备接纳真正的思想,他们就只能在这个烂泥塘中继续打转,相互抱怨、相互麻痹。』

——许知远《韩寒受推崇是庸众的胜利》

复杂

系统复杂度在现实研发中最大的来源是两个:不知剪裁不分主次的需求导致设计面临高于必要的复杂度;出于简单快速实现的想法,每次都对需求做了过于狭窄的预设条件,导致后继需求不断破坏之前的预设条件,最终系统成为一堆互不相容的补丁,凑合过活。

相反,过度设计带来的复杂度并不多见。秉承简单的设计原则,这样天真的想法把系统设计得支离破碎,复杂难懂。不正视复杂度在模块间的合理分配,想让自己负责的部分简化,只不过是把复杂度扔给了其他人负责的模块。

模式

从业于互联网,拥抱着层出不穷的需求,面临着安全、完整、稳定、性能、容灾、成本、自省的挑战,苦苦经营着模块与流程的秩序和可维护性。方案和思路可以各异,但作为一个整体团队,需要沟通的基石与判断的准则上的一致性。

形象化的模式语言把模式这些单词织起来,形成了分析与沟通的武器与平台。一张张模式的有机集成图,就像一张张法则秘纹,让人有无限的领悟与收获,却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既往设计的简陋拙劣。苦楚欣慰。

信心

事情会在你看不见顾不来的地方骤然败坏,也会在你看不见帮不上的地方悄然柳暗花明。

正是因为我们总只能感知全情的部分,我们才更应该对事态保有信心。

我们倾吐失望,其实是期许与争取;悲观的心情底色,我们却绽放出这般没心没肺的灿烂笑容。

忘境

人们在沟通时总会忘记对方不在自己的上下文中。

搭扮

搭扮。眼缘。

穿线

这个世界给我们画下了很多很多的线,我们在线们织成的网中抱着侥幸闪展腾挪,以为自己可以不去区分软线和硬线穿越线网,这是一种自欺欺人。

虽然不能精准地经营,但是粗糙的取舍排序,还是胜过拼命硬撑。

这里还有一个教训,就是如果不留下机动,变化来时,你伤及的都是硬线。

凡作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凡人,承认不论是自己亲自做还是与人合作,最终的产出都会差强人意,承认无论哪种做法,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唯一需要抉择和控制的,只是在事情的哪一方面,我们可以接受差强人意和代价。

如臂使指、合作无间都是神话,唯一能相信的,是相信平等异性生命的交互、制衡、演化。

诚意

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开公司也好,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不能没有和人合作的诚意。

想人合作时信誓旦旦、颐气指使;人家要合作的时候却言语闪烁、诉苦推诿,不会有好下场。

立此存照,以鉴将来。

抽象

过于在意一个抽象的外延,就会失去这个抽象的内涵。

人总是得在不知真情的情况下,去面对自己幻象和错觉。

一瞬间偏颇的想法,抹去一切前因后果具体人事记下来,就成了映照无数因果人事的镜子。

园校

写于母校老校区

徐风草荷香,
迟波逸思漾。

叶雨洒苔阶,
抚卷掩幽肠。

🖼️

只愿

经历和见闻,给了你不安,你便蜷作一种形状,不为安全,只为安心。

只愿就这样肆意地失声哭泣,任性地拒绝不喜欢的事情和自己,不知好歹地挣伤亲人的心。在没有苛责的怀抱里,没有无声等待的敦促,失语地凝固没有边界的时间。可我并没有这样的奢侈。我并不愿有这样的心情,并不愿未曾有那样的心情,也真不愿在这样的心情之后又有了那样的心情。每一片我,终究孤苦无依。

为何你耐心的限度,容不得我的沉浸超过。因着厌倦了应对和决断,只想要一片沉默宁静。

杂悟

过刚易折,兼听则明。此事古来知易行难。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因地制宜,因利势导。

没有人心,不能成事。然而过于爱惜羽毛,也不能成事。

急智权变,不如深谋远虑;垂拱而治,也要乘风破浪。

压导

组织的目标不过是一粒微尘,如果另有巨大的餐刀或是蝇拍,只会在蛋糕旁灰飞烟灭。组织内层层激励与压力的传导,难以触达流转不暇而并不落好担责的底层。组织内层层汇报与反馈的机制,很难完成预警和推进的职能。循环等待和节奏不齐的境况,很难说是得到了梳理还是反而造成更多的混乱。

执行和传达层面忙碌充实的运转,在嘹亮的号角声中克服组织内常规内耗,并且自身成为效率损耗的一部分。损耗和复杂度依旧守恒,区别只在哪个目标来承担。淡定排期或是火烧火燎,都不能超越事态自然发展的速度。为了交待而慌乱的折腾,反而打乱了应有的水到渠成。

无价

越是明白自己的努力其实毫无价值,就越能明白这种毫无价值是多么地必然,从而最终明白这些毫无价值的努力多么值得。

当一种价值成为无人认可的价值,它才能成为自我消费和无需认可的价值。

时机

取舍。进退。

是势在必行之时方才识时务随波逐流,还是时机已逝却后知后觉事倍功半,抑或是借机行事随遇造势,烘托酝酿而终水到渠成。

成事不在一己,不在执念,不在孤行。天时可期,地利可营,然人和不易得。谙熟可植,忠勇可培,庸难扶,愎难服。

风云际会无好手,
千里马来非佳期。

熙熙攘攘不得志,
形形色色难如一。

帽子

“不稳定”和“不配合”的确是两顶常见的、含糊的、却因为其含糊而分量很重的帽子。

流程

不能指望一套流程能成为解决一个组织痼疾的银弹,不能指望每个人提的意见都是考虑周到的建议,更不能指望一群人的反馈能够总结出一个改良的方向,因为立场有强烈的对冲和相互淡化效果。所有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并且已经自然收敛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强推、强加或是强行简化,都只会惨淡收场。

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努力,不过是在时过境迁导致的半途而废中,残留下那有益的些微。更多时候,我们初衷良好的努力,不过成为后人广为诟病的痼疾。最初的一念之差,在事态的发展和历史的惯性中成为了不到迫不得已再也摆脱不了的日常。

流程的意义在于它的残余,浓缩的都是精华。流程的残余,是组织阻拦naive的设计与实现的过滤网,也是培养人成长的反刍机制。组织在扩张过程中适度的失序,是经验浓度、流程强度和信息同步程度的稀释的自然后果。如果没有这种适当的失序,不足以产生生长的张力,也无以达到新的平衡。

错推

推业务,好不容易取得一个对方领导点头,他的平级与上级便一重重地浮现出来,隐约而不着力的阻力,好不容易穿越了决策层面,又陷入到执行层面的泥潭。与对方利益相悖、相左,哪怕只是错位,己方组织意志的实现都会遭遇很大阻力。

有些推业务的同学的人生,便是在此处推也是恰逢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在彼处推也是碰上对方或己方另有重大项目,都曾为项目耗尽心血,蹉跎青春,不堪之后转投他处,又开始新的循环。有些推业务的同学的人生,却恰恰相反,不是开拓蓝海就是在风向扭转之时刚好切入。我们便是这两种量子态的叠加。

存因

Raison d'être.

Lou Andreas-Salomé.

重来

不能原谅遗忘自己参与的决议还要求决议的执行者既往不咎的人,或者团队。可以接受变更,但不能每次都是推倒重来,多次决议都不能建立共同的记忆基础。

想学

希望我能早日学到从同事身上感受到的那种涵养,希望我能早日学会与不同工作风格的同事契合工作,希望我能早日领会培养和激励一个主人翁的用心和手法。

挣扎

看见有中学生借着《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题目演讲,说现行教育给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让学生付出努力和青春,却并没有使学生找到理想,也没有使学生离理想更近。演讲中透出一种强烈的幻灭感。然后成年人评论说:中二病真可怕。

我们成年了,我们闯过了那段岁月,然后觉得那是必经的路途,然后当时的挣扎就是错的了吗?周遭在强迫自己接受一个自己不想要的理想,甚至这么一个周遭使得自己关于理想已经失语,当时同样处于这样的周遭下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挣扎吗?

当时的我们想要的,是一个能够孕育正常人格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先行者们迈出了他们各自理想的一步,而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光辉,并选择一条可心许意的路途去投入。

我们不要看见,我们的长辈们,不过是历史悲剧的不断重复;我们不要看见,我们的长辈们,不过在做那些他们不情愿做的事情;我们不要看见,我们的长辈们,不过在指望我们也去做那些他们也不愿做的事情,去增援无物之阵;我们不要看见,我们的长辈们的现在,是我们长大后最可怕的噩梦。

回望那时升学理想的被强迫,让我想起了我的现在。并不是我不热爱我的本职工作,并不是我不倾心经营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是我不愿意始终在做少年时未曾梦想的业务目标,不愿意始终陷于少年时竭力想避免的生活方式,至少不愿意不是在回归少年时理想的路上。

从某个角度看,人生不是不断上升和成长的过程,而是一种不断的失去,失去原来掌握的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初衷,失去专注与单纯,失去从前坚守的信念,换成为人处世的哲学与手腕,变得更成人,更职业,却干涸了内心。

或许有人说,所谓失去无限可能性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从而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然而,失去的无限的可能性里,还有那自己力所能及,却或是因为没有人提点而未能意识到可以,或是因为疲于应付而未能专注,或是因为遭受否定而自我怀疑,从而没有做成或者做下去的事情,还有错过的拥有健全人格的机会。

我喜爱我的路途,是因为一路上有令我心悦诚服的人,有未曾预期的风景,有引出我潜力的历练,不是因为有行为令我不齿的人,有毒害我人格的环境,有浪费我青春的事项。人应当而且有权反抗不适宜的成长环境,即使还未找着明确的方向。

虽然今天的我已经不再少年,但我永远不会跑去“理解但不赞同”自己的过去,在我心目中,永远会用少年的标准去衡量我现在做的一切事情,而不会反过来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少年时代。在我看来,那样的做法就是本末倒置。

如果都经过那个年龄的我们现在说我们当年从来没有试图理解自己的处境,尝试思考自己应该做的是什么,而只是情绪化的叛逆,那么,我只能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现在也属于成人世界了,但我仍然不认为我有权力把我的下一代关在一场教育浩劫中,或者要求他吃足够多的亏并最终加入到成人世界当中。

如果一个世界值得留恋和生活,我们才有权要求下一代适应和接受这个世界。

钱为

男人赚钱, 是为了不需要向他人要钱(自立), 是为了能无须操心生存琐事而专注于功业(志向), 是为了甚至别人欠他钱他都可以不去追还(尊严)。

齿轮

绷得太紧的我,总是陷在这么一种齿轮的图景里:组织的意志一定会得到实现,one way or another, through one or another。

过于认真是过去的我,也是现在的我,只是或许曾经只是对自己在意的事情过于认真,而现在是对于组织在意的事情过于认真,而没有给相互之间留下喘息的空间,也没给流转留下逸致。

成员

不喜欢那种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推动痼疾的解决以实现使命必达的那种阵痛而无力的感觉。

好想在一个有成熟的敏捷实践的团队中作为普通一员去浸淫,感受那种理所当然的有序、透明、专注,而不是在理所当然的泥潭中被逼破浪乘风,花费心血和时间,却未能帮到团队多少。

编程

My job is to turn the problematic stuff into something programmatic, and to prevent programmatic stuff become problematic.

教育

一个健康的家庭应该能够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并给子女一个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

孩子在家庭中应该能够感受到父母对彼此的爱,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到信任、尊重等积极情感,感受到家庭中存在的秩序和人性,从而建立完整的人格,能自爱和关爱他人,能尊重和信任他人,具有维系、优化乃至建立秩序的信念和信心。

孩子最初通过家庭至亲作为认识世界的触角,养成最初的兴趣、行为习惯和基本素质,并在后继的人生中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走向一条他/她自己的探索旅途,认识和改变世界与自己。

孩子在早年接触到限制、风险、痛苦、矛盾和争斗,通过这样的过程成长和成熟,懂得规则、尺度和自律,学会承受、规避、转化、经营和争取,带着勇气、耐心、韧性和智慧面对后继人生的关卡。

孩子不应该受到虐待也不应当被溺爱,孩子自己的意愿不应该受到践踏也不应当被无限纵容,孩子的行为不应该受到过多限制也不应当缺乏引导和约束。父母双方应共同协商对孩子的教育方针、教育计划,并就对孩子的具体教育措施达成一致后才采取,以确保(尤其在其年幼的时候)孩子能够得到清晰明确连贯自洽的指引。如果双方无法就孩子的教育方针、计划、措施达成一致,应采取对孩子成长危害最小的方式给孩子多元化的选择,而且应该能确保双方在孩子面前的威信的对等。双方应尽一切可能避免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争吵乃至打架。

以上描述的内容更多适用于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前。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双方应该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和孩子保持适度沟通,采用适当的方式规避和孩子的关系恶化与矛盾激化,保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在场却不再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从家长和监护人的角色逐步向平等行为能力的亲人、朋友的角色转换。

家庭

成为

在爱情中的个人首先是个人,是他/她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变成了今天的他/她,然后才会成为在爱情里爱和被爱的那个人。在爱情里,保持个人人格的独立性和充分的个人空间是和保持两人的亲密关系同等重要的事情。如果在恋爱和婚姻中人变得平庸和失去自我,爱情也就失去了灵魂和理由。

遇见

双方在恰好的时间遇见恰好的人,于是在一起定义专属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忐忑的双方找寻到了着落,又肩负起了承担。双方珍惜遇见彼此的机缘,珍惜这唯一一次付出一生来得到一生的机会,愿意与对方携手走到时间的尽头,成为对方身边永不消逝的照应和伴侣,愿意为婚姻和家庭的完整牺牲和付出。

做到

以前我们思索、怀疑、追寻、抗争,后来我们在信仰里获得安生,然而其实只是做到。双方相信爱情不是短暂的激情,不是完美的感情,不是绝对的安全感,只是两个人一起来做到,一起给对方美好而温馨的体验和记忆,一起在琐屑的生活里建设出一个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肩并肩心连心手搭手一起应对变幻的际遇和未知的路途。

赋予

日子,像任何符号一样,自身并无任何壮丽感,只是我们在赋予中,自身散发出微光。

时光

时光是奇妙的东西,它让你陆续看见美好事物最终的败坏,偶尔也让你等到最终的花开月明。那些干系我的事情,走在它们旁边的时候,我在酝酿和怯于里错过着能够发挥影响的时机,直到走着走着,那些事再也不干系我,直到走着走着,我变得只能对那些事投以不甘的回眸和遥远的关注。

冰山

时势中的一些事件,激起极大的惊惧和希冀,然而事涉宏大,作为微小,呐喊观望过后每每只能回归平淡无奈的日常。岁月稀释过往,随着冰山的长大,主体渐渐沉入海面以下,山尖离致密的冰核愈来愈远,是寡淡,也是撕扯。山尖虽然蜷作回护微小的样子,筑起小巢,却没有忘记顺着冰核与天穹之间的连线抬头仰面。

调整

世界上有两种人是难以成功的:一种人不能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总是保留着过高的期望值自怨自艾与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却无力采取任何行动来跨越鸿沟;另外一种人太懂得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却太容易满足在现状里,失去离开舒适区的勇气和准备,在命运的流转面前只是随波逐流,与上策擦肩而过。

不被

越战期间,一美国男子每晚都点著一根蜡烛,站在白宫前表达其反战立场。一个雨夜,他还是拿蜡烛站在那里。

Q: 先生,你真以为你一个人拿著一根蜡烛站在这里,就能改变世界吗?

A: 我这样做不是想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我。

进行

  • 每一日,都是如履薄冰。

  • 心态的调整永远赶不上事态的变化。

  • 曾经枉费的功夫,回过头来拯救当下的措手不及。

  • 每一天都是一场纵横交错的战役,有时候当天能够舒心地告一段落,有时候要靠第二天卯足了劲来挽救。

  • 对外合作的时候,还是要懂得下让一步。

  • 合作者不契合是常态,要平常心应对,只要别闹成合作者不和。

官僚

官僚=RAMMPP=Report(频密而无人细看的报告)+Approval(过高层审批)+Meeting(低效无果的会议)+Measure(不反映实质的数据考核)+Process(为了规避问题无限膨胀的流程)+Project(没有业务价值却有PM在努力挽救的项目)。

它们都是敏捷的大敌。

包袱

领域专家=经受了足够多方面的吐槽,任何一个方案拿出来,都知道每个方面会如何吐槽的人。一个领域专家,在做一个合格的软件架构师或是合格的项目经理的时候,反而有更多阻力要去克服。深植领域,就了解历史包袱,就容易深陷旧需求、旧流程、旧实现的泥潭,就不容易给出干净的设计和快速交付的时间表。

“真的领域专家,结合业务目标,可以有大智慧的,优雅的设计,平衡的艺术。”

这一个依然遥远的目标,正需要克服这一路艰险完成蜕变。悖论是,在不断加塞的业务需求中,一个平台的基建优化被无限地打乱节奏和推后交付;然而如果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平台的建设就失去了业务的依托。

需求

“敏捷开发的四个价值观应该是沟通、简单、反馈、勇气。现在沟通成本倒是越来越高,而简单和勇气又去了哪里了呢?做互联网不应该怕犯错,怕的是不够及时高效。”

不够及时高效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考虑不成熟、不系统的产品需求太多,而需求的描述又含混不清。不合格的需求文档,造成大量误解和沟通成本。

新业务要尝试要试错这个没错。但是基本功课没做,没有用研和数据支持,不考虑业务逻辑自洽,拍脑袋式的模仿式的枝节需求就会导致用户和研发的双重迷惑。高效的前提是专注。

需求方总是在埋怨为什么做得这么慢,为什么出现偏差,为什么总砍掉很必要的需求,为什么上线后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这恰恰是对敏捷理解不够导致的。敏捷的核心是需求方和实现方的充分交流,之所以鄙视文档是因为文档往往是一方闭门造车让另一方接受的结果,充满了大量另一方难以认同的假设和臆想。

需求方不能自恋地认为白板流就是敏捷,转而埋怨实现方的效率低下。实现方需要流程和时间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把东西做出来,把质量做到位。之所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是因为它凝聚无数码农的血汗。常常见到始乱终弃的需求,经不起挑战和细化,美好的蓝图只做出一个鸡肋。

需求方常常在交互上可以精确到一个像素,在业务流程上却粗枝大叶,经不起推敲,场景用例覆盖不全,优先级不清。这是不可取的。到了项目后期,逐渐成型和确定的需求没有沉淀为文档,口头沟通确定的事情,后面却被需求方遗忘否定。目前需求和研发的敏捷,使得很多时候到了测试组编写用例的时候,才把需求积淀为文档,在这方面,测试组替需求方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时至今日,我已经常常做需求方,常常发现,自己在提需求时,缺少多少功课造成项目资源的浪费,造成团队走了弯路。在我看来,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有的反思,都要从需求这个根源开始。因为需求方的需求质量,决定着整个团队是否白费,最终的产品能否为用户创造价值。

实现方应该理解需求方完善一个需求需要试错和实践检验的过程,需求方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实现方的所需要做的工作。敏捷的核心在于需求方和实现方的充分交流,而且在交流中,各自坚持各自的立场,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需求方和实现方不是理想和现实的对立,而是理想的实现路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误会

人这一种充满了谎言、掩饰,记忆不准确,判断含糊的生物,居然能够合在一起做一个项目并且完成成果,实在是奇迹。大量的功夫耗在沟通、确认、同步,大量半拉子的信息误导决策。接到的需求不符合原始需求,方案的要件原来不存在,设计的高压线最后一刻收紧/放松。这种种种种,唯有翻工再来。

如果说团队内出现沟通问题,是需求管理和研发管理可以解决的话。当项目跨团队的时候,出现沟通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了。谁是那个靠谱的接口人?其实“何以靠谱,唯有代码”。

战线

为什么我们渴望搭上好的业务线?好的业务线创造的业务价值所带来的满足感是无以伦比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业务线都不能做优变强,纵然我们被放在了好的业务线,我们也无法站在那个主导产品和系统形态的位置,体验那种塑造感。纵然我们被放在了这样位置,也将无法把它做成或者继续做成好的业务线。

有时候,你长期被自己的所在业务线的需求方夹击,业务线的数个核心矛盾把你焦灼地钉在那,你会失去余光,深陷孤独无助。唯有在回顾时你终于能见证同行者的血泪风采,从中收获力量与信念。

民科

民科的有力武器是,批驳主流学术群体如何对他们的学历不屑一顾,如何不接受他们的成果,他们是如何创新发现了前人所未能,他们是如何发现了现有理论的重大问题却被卫道士迫害。这些都是人们愿意去同情的,反正不懂。

其实民科和韩寒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企图以叛逆的姿态取得其地位,然后迎合主流群体的价值观。他们之所以能得宠,关键还是学术共同体深受学术丑闻伤害形象,学术腐败削弱实力,应试教育毁坏其再生。

脑残

小孩子答题都是很直觉的,只要有一点成立的理由,都可以形成他的答案。所以,只要不是很内向的孩子,都会活跃地想,积极地抢答,哪怕逻辑不完备,哪怕错了。

成年人在本质上是脑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渐渐只能做自己总是在做的那个领域,日复一日重复着相似的行为脚本,失去了通用能力,或者懒于动用通用能力。而幼儿才是完整的脑子在活跃地动用。

汇合

无论海面之下的冰山体有多大,无论微博可以伸出的触角有多长,都不能改变我们只在微博这海面上看到了一座座冰山的山头,茫然不知海面之下问题的本质是否已经改变。我越来越不愿意在这里形成对任何人任何事的结论,因为在这里的我只是时间夹缝里的我,一个没有探究也就没有(哪怕是对自己的)结论权的人。

那么新的悖论来了,微博正是靠每个人在不知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媒体。也就是任何群体的力量来自于其非理性的部分,而非其理性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无意义(在不知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汇合成了群体的影响,而这个汇合过程有了其意义。

制衡

氓主只是运行机制的一种标签。无论机制是否拥有这个标签,机制外都要能与机制内相互制衡。

正治总是会成为经济的挡箭牌。少数的强势的利益共同体是自觉的,而弱势者的利益共同体虽然更广泛,却缺乏自觉,在“搭便车”等困境下会一次次发现自己的无力制衡,但这也是觉醒的必经过程。

硬伤

“你申请的是X,X是什么?X的意思是问题到你这里就结束了。虽然有很多方面你都表现出很好的潜质,但这一块是你的硬伤,一块没有意识到的硬伤,它会让你做得很好的一个项目在不起眼的地方崩溃。让你带着这样的硬伤成为X,会危及你将来所做的项目,也是对你的不负责任。”

牵扯

青年男女,双方都没有多少社会能量,于是在人生的关卡,不仅不能拉彼此一把,反而会成为彼此的牵袢和干扰。

可是,一代一代的青年男女,都在这相互牵扯的痛中挣扎,熬成了老夫老妻,熬出了身后那条歪歪扭扭的路,散布了一路的缺憾与弥补。

郁郁

有时候女子不说话也不吵闹,但她的姿势和眼神里却散落着“郁郁不得男”。她的男子看着,便又看见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无论这志是女子参与在大他者里外在的期许,抑或这志只是男子投射在小对形里自主的念想,都嘲笑着自己在现实里取得的些微荣光。

所以难怪我们都要从梦里逃到现实里,成为一个个心理稳定的职业性的员工,套上这充满了可靠感的外壳。

婚心

青年女子希望结婚,本质上是出于满足虚荣心,贪恋作为新娘穿上婚纱众人环绕赞美那成年后许久没有享受的公主般的地位,旁边的新郎不过是一个标签,一根象征着着落的柱子,嫁给谁并无要紧。青年男子希望结婚,本质上是用给出承诺的形式守护那种对一个女孩好一辈子的心情,与娶的是谁也并无关联。这种青年的心情,与少年时那种只对一个明确的人深深钟情并寄寓所有念想的心情不同。

而中年的男女,在失去了年轻的可能性所留下的期望余地之后,在为了期望余地做了无数的努力之后,彼此相望,看到的却是青年时那份心情的坟墓。于是有的人想要个可意人找回最初的青春,有的人想要个可意人体味沧桑。

作品

每一件作品的历程都是如此:焦虑、酝酿、雕琢、挖掘、推出,最后跟进。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独处时间以换得专注,以在临界状态中超越那个不能完成这件作品的自己。

自夸

要自夸自己做过的项目真的很难受。

做项目的时候,因为自己是那个要达成这个使命的人,所以毫无疑问地相信项目的意义和自己工作的价值。做完之后,又深知以自己的标准来看,项目做得七上八下。失去那种正在做的状态,也就心中空落。而许久之后要追溯自己在这个项目中体现了什么能力,真是强人所难。

主张

又遇到浏览器兼容性的问题。人与人就是这么不同。有些人倾尽全力推行自己的标准,争夺市场的习惯和认可,占得一席之地。另外的一些人只得倾尽全力为了覆盖更多受众而兼容这所有的标准。前者是攻,后者是受。

如果没有勇气去支持一种有弊端的主张并为之付出代价,人就只能为所有主张的所有弊端买单。

句柄

“一等的天才搞文学(尤其是剧本),二等的天才才搞哲学。”

哲学,或者任何形式的说理,织起的都是细细密密却自成一体的符号体系,外在于读者,读者的把握只能通过过度简化的“句柄”,从而失去了整个符号体系背后的意蕴。

写说理文的时候,无论你怎么抽丝剥缕地去论述,人们看完之后,总是企图用一两句话把握你的“中心思想”,用一种过度的简化替代从而也就消解了你丰满褶皱的言说。而戏剧呢?无论怎么企图写影评把握,人们记得的,还是那一个个有着色触音感的细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孔,那荡气回肠的情节和对白。

而文学,却是把世界观点染在故事和人物里,一个个细节,从读者的心丛中悄然发芽,最终内化在读者(仅次于肌肉记忆的)情感记忆和脚本记忆中,天生无法被任何“句柄”的简化而抹杀。

温吞

『什么叫公正的专题?经常有人质问,专题不把各方观点亮出来,不公正。其实不是这样。公正的专题就是新闻专题不表态,评论专题不温吞。作为评论专题,公正就是不偏心而不是捣糨糊(所谓“平衡”),做到论据可靠、论证严密。反而有时因为众所诸知的原因要凑一些无用观点上去,这才不公正。』

名利

名利对于是非的危害是很严重的。

如果一个人非常有名,从而具有大量或强烈或隐隐的粉丝团甚至是一种现象或者文化的代表,而且他的是非和一圈人的利益攸关,任何人在讨论和他相关的是非的时候都会莫名地陷入混乱,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

家安

游子所系,唯有家安。

诛心

不要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辩论中也不要总是质疑别人的动机,这是诛心之论。

从来没有完全纯良的动机,被质疑者没有,质疑者也没有。动机可以作为行为分析和预测,不能拿来论断是非。

总是在该讨论是非的时候讨论动机,终究还是一种反智。

修辞

修辞是一种让人更好地理解一种想法或者事实的表述手段。说理时的修辞,对道理的简化,它既是一种易于人接受的表述方式,也是对道理的真实动力学的一种过度的简化,形成了一种诱导,也是纵容阅读者的懒惰。

如果我们竟以修辞的词句作为思考的方式,那离不思考也就很接近了。论争皆修辞,扑朔无真相。

韩寒

对韩寒的印象,主要是对应试教育的反叛(虽然我认为他完成的个人反叛,既不系统有效,也没有代表意义——偏科和厌学),新概念作文大赛,《三重门》,高中时对他的评价(“韩寒,只是喊喊而已”),2011年他的部分博客(好的时候,评价是“这篇博客是对某某现象或某某想法的一个很好的表述文本”)。

坏的时候,评价是“避开症结言他,只求轻佻的反讽,插诨打科,总是笼罩一种不指望和淡漠”。他偏好过钱钟书的文字和学问,早期作品,充满了对其有些过度的模仿。从博客和我读过的一两本没留下印象的小说可以看得出来他的阅读、言论有快餐的气息,思想没有明晰的诉求和追索,始终有点淡淡的慵懒淡漠。

“公知”韩寒从未做过,也从未有兴趣和学识去做时政攻坚者。他看不见问题的症结,只见到好大一团驱不散的乌云奇形怪状,于是隔靴搔痒地嘲讽之。不过至少,有些人是更差的领骂者。

『在这个转型中的浮躁社会里,就是越浮躁的声音越容易赢得听众,大众只需要观点、姿态、声音和警句,借来浇自己的块垒,不需要逻辑与分析。背靠断裂的历史,面临优势文化无形的压迫,很多知识分子的自信心也缩小到只容许他们重复发出和接受那些貌似强大、绝对的声音。』

『韩寒的神话是反智,是消费至上主义。韩寒诞生之初是以反抗体制的面目出现的,个性与天赋,造就了他原始的成功,但很快反抗变成了一种符号,而天赋又不足以弥补缺憾,这使得韩寒身上的商品特征比其他特征更加变得本质化。』

『韩寒的话语策略大抵是“逆取顺守”,指他以颠覆秩序的方式赢得声誉,却以顺应主流价值的方式固守并推高这种名声。……韩寒是叛逆与消费一代即将回归主流的最好象征。』

韩寒就他个人而言,反叛和反思【群体暴力、集体规条、盲从、体制】(以下简称拉康的大他者“Autre”)。但韩寒现象却是反智和消费至上主义的,他的名利也正是群体暴力的另外一种体现。因此,韩寒现象的悖论就是,他以反抗Autre的姿态得到了Autre的委任。

他的力量全在这委任上,所以他不仅不能更有力地反抗,而且他的反抗反而强化了Autre和对他的委任。无论他的初衷和自我认同(拉康的小他者“autre”)如何,都已经不再重要,并且会被他有意无意的行为所消解。

《三重门》的序中曹文轩高度赞扬韩寒的少年老成(同时大讲同龄人怎么儿童),并阐述这是人文知识造成的。这一个价值判断不知影响多少读者,但是韩寒自己的博文对此的看法是,这样“少年老成”的作品,恰恰是一个少年对于钱式幽默中的“老成”拙劣的仿写;而所谓旁征博引,不过是一个少年功利的装逼。韩寒的出名和“成功”,来源于他自己鄙视的一面得到了不知情(不懂其它同龄少年)的长者带有矫情的关爱色彩的赏识。这还是一个悖论。

无偶

迄今为止,我是一个没有偶像的人。

这并不是说,自己未曾模仿某些影视明星所演的人物,或者未曾喜欢这个那个歌星的歌并期待新歌,或者未曾喜欢谁的文字并融入自己的文字,或者没有暗暗敬佩一些把事情做成的人。

但我始终未曾见到可以高度认同的诉求和路径,也从未全身心投入任何一人,始终保持疏离。

难宁

事多难得宁定,纷扰不见本心。

兔年

度过了一个行色匆匆而碌碌无为的兔年,有些工作上的事情,渐渐有了可为的影子。算上自己业余做的事情,也一无所成,不过启了一个开局。兔年多事、多变,过得不算太平。躁动甚多,做了很多名不符其实的事情,得到了很多虚妄的外物,内心实无增长,能力也仿佛渐渐架空。龙年不求龙腾虎跃,但求龙马精神。

尽责

『没有责任感是一切劣行的根源。』

责任感,分为感觉和感知。觉源于志,知源于智。

责任感的失去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更深的根源。关注圈立志,影响圈界责。尽责大小,则看进取程度。进取程度,又制于判断、能力、意志、局势。若执迷于误念,纵然进取作为,也可能违背初衷。若受重挫,信心立地尽失,也可能从此看开暴弃。不一而足。

责任感可以失去,可以转移,可以缩小范围,可以有所取向偏重,可以起伏动荡。一人一时可以依靠责任感,一个团队长期却难以依赖于此。老系统架构、大公司病等各色弊局,终不能因责任感而治。

可以

永远不要对你所在的行业和公司轻易生出悲观的想法。

差距是可以追上的,市场结构是可以悄然改变的,服务质量是事在人为的,错误的战略是可以修正的,所能获得的资源和投入是风水轮流转的。

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一个有基础的公司,一个经受过挑战的队伍,看两年、五年开外,里头的未知正是应该投入的地方。

尸位

我们都希望别人以平常心对待我们。我们的特质,纵然包含明显的瑕疵,也是造物主的一笔偏锋。然而我们自己对别人却又未必有这样的平常心。

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合法性都是有限的,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致命的缺陷,以及我们某种程度上的尸位素餐。因为我们只是人,我们的职业性和文明不过是包装。

存疑

『所谓的由乔布斯和苹果引领的空前创新时代掩盖了一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文化,越来越不利于那些有志于驯服自然、重塑世界的重大科技进展在这里生根发芽。人们赞美运用科学知识的人,但却对那些探索可能带来更大突破的新知识的人抱有敌意或者心存怀疑。』

年心

冬寒指日还春暖,
雨雾朦胧先润街。

年心似箭佳期近,
一岁枯荣在此节。

📝 去超市一趟所作。这还没到春节呢,雨就开始斜斜地下,周围的建筑物都笼罩在雾中,空气清新湿润,带来春意。盼着过年放假的心情,今年已不剩几天。古时,年过得好坏定调一年的年景,而现在,明年的战略项目Q1迭代也到了关键节点。

吟句向来打油,韵不强压,平仄只作均匀处理。

做了一下格律检查,原来第一句为“冬寒指日待春暖”,改为“冬寒指日还春暖”。后面两句违反了平仄,但似可算作拗救。押韵没问题。

犯傻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s are silly things,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still silly. Trying to be smart would only make them ugly, and even more silly.

生日

2012.01.07

祝自己生日快乐。今年的愿望是平安健康,许给自己,许给亲人师友,许给所有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许给所有帮助了我的人,许给所有忍受了我的人,许给那些我只能关注而无法帮助的人们。愿邪恶和疾病不来猖獗地侵扰咱们的安康。愿咱们共同走出末日之年的荫谷。

尘梦

“现实是为了那些不能忍受梦的人们准备的:幻想不在知识这一边,它已经在了现实本身,人们正在做的事情这一边。他们非常清楚事物实际是什么样子,但是他们仍然就如同不清楚一样地去做。为了能够继续睡觉,保持他的盲目,避免醒过来进入他欲望的真实,他逃进了所谓的现实。”

时常想,我就是那个不能忍受梦而逃进现实的人,而不知不觉,我在尘世里已经前行了数年。太多的事情闯入和改变了我们的生命。我不知道自己在时光的网中挣扎的时候,网它是否真的有善意而自己只是忽视了。这些年,是一个巨大的破折号,划出一道让人无比心痛的鸿沟,两岸的自己相望,已只能沉默。人生若只如初见,这话也是适用于看自己的倒影的。

遗忘是个令人心痛的词汇。然而世事的身不由己,本身就孕育着最终致命的一击:心头的惦念,始终不能抵消行为的遗忘。现在我的双手还抚摸键盘吗?还在书写文字吗?是否遗忘了灵魂,只在佛家所说的欲界和色界耕耘?撕裂我平静世界的事件,依然在我心中激荡怨恨,在彼世无法安宁,竟然躲到现世里去了吗?

回想大三。很晚,我才在抵触中意识到职业生涯将如此一票否决地决定今后我们的灵魂是能在生活中自然舒展还是为生存所役使并被改写得面目全非。找工出乎意外的顺利,尘世的成功,在我过去的所有年龄里,都很稀少,所以那时我的喜悦,极大地荡漾。我写道:“我是属于彼岸的孩子,偶然间发现此世梦想的可能。”

两点一线的日程,渐渐使工作以外的生活变得苍白;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仿佛完全寄寓在紧锣密鼓、跌宕起伏的工作中;自给自足给自己一种前所未有的成熟感,然而孩童的怯意和单薄仍然挥之不去。

工作使我们真正进入了成长的茧,然而现状并不是成长的完成。我们始终不甘和挣扎,在最违心的刹那,我们仍然选择做回自己。我的寄托,始终在人,在心田,不在尘事;只是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令孩子骄傲的父亲,却是我想在沉思之外达成的。

我在尘世里的生活,便是世间最平普的幸福。尝试构筑一个能存生于世的未来——一个家庭,这便是我那时想要建立并护送到永久的花园。人生和感情,都比想象的要成人和复杂,然而始终不想撤去,心中那孩童的注视。愿年少时的影子和梦想,始终不被时光吞食。而关于外在,我始终相信命运的流转变迁。

今日,我已经长成老去如斯。今日的梦想比之孩童,更为多彩,更为成型,却更为模糊而缈杳。我没有走上梦中的路途,可现实与梦想的裂痕,愈加隐蔽,使我在日子里安然虚度。

尘世就像坟墓的挣扎,它碾碎心高者的尊严,挑逗恃才者的玩火,麻木念仁者的相残。梦想和信念,并不在它面前有丝毫灰暗,然而方向和自我,难免有些迷失和退却,在彷徨中远离了那唯一可以切近梦想的路途——勇气和毅力。

人在自己心里,一直都是自自己己的,只愿缘牵着我们遇到的人和事,能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愿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累了的时候,能有甘霖抚慰修葺我们的心,使重新走起来的,是没有残缺、自自己己的我们。愿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能感觉到无法被扑灭和埋葬的,通透的年轻和快乐。

在尘世里梦想相随的旅途,亦是走向梦想的路途。

一一

一夫一妻制的傲娇,是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们在后工业社会飘零浮萍般的不安全感,才使我们需要锁定和唯一。在一个心理更稳定的社文化里,人与人之间,并不需要这般猜忌与排斥,而是共处互济。一对多是常态,把它铺在互斥的时间格子里,反而徒增离别背叛。

移情

人生都是苦逼的,即使一个外表光鲜的人生,所以,没必要找寻一个移情的对象。我最爱的移情对象,不是真实的个人或者事件,唯一的只有文字,我的文字,和那脱离了作者的、其他人留下的文本。

唯一可以移情并且怡情的,只有符号体系。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和人,都是拉康所谓空隙(void),恰恰反而是并不存在的、不堪附丽的虚无。

芦苇

生命如此脆弱,朝不保夕,上天不会承诺我的存活,我的承诺和我被寄予的期许,也会转瞬消失不见。人生的意义和宏大叙事,我早就放弃了在意。

我所每日践行的,只是能做想做的事情做一点,能想想想的问题想一点,第二天起来,居然还活着,于是再做一点,再想一点,于是人生就逐渐超出预期了。

自觉

早在儿时,我就是“No correct revolution before correct SOLUTION”的强迫症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歇斯底里的矛盾体。理性的认识与叛逆的行动,后来逐渐被时光掩埋为理性的行动与狂野的认识。对光的渴望和路途的追索,前者诉诸抒写,后者诉诸阅读。

选择了工作,选择了入世,是因为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思想和梦的彼岸长期生活,虚浮无着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于是现世反过来成为了我的理想,而技术成为我和现世唯一的桥梁,我在犹豫中决绝地走过了桥梁。“要有动手能力”这当时的理想,毫无疑问应该基于“要有动脑能力”,而这是最易在动手中失去的。

工作中的我相信关注圈不是影响圈,相信拒绝是一种能力,相信“需求优先级”,相信“It's not a problem unless with a solution”,不相信带有“毕其功于一役”色彩的任何想法,相信任何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情,相信渐变和改良,相信政策之下的对策,同时也进一步减弱了对于自己动手建立一种机制的信心。

依然是相信理性、渐进、改良的人,所以才在看到建设公氓社会与正治国家的制衡时,感觉找了制度变革之外的路途和理论基础。持续地关注着那被掩埋的公共事件的正反两面,感受着冰山之下的火山,火山之下的冰山。必然王国张力的爆发和归于无果,我始终不是能助之实现初衷和正面影响的自觉者。

作为一个拥有着芦苇般脆弱的思想的芦苇,在“改良自我、改良手边、长期持续构建”这个基点之外,进一步确定了以下两个基点:

一、亢争事件的正当性以及它的不被懦弱者移情、野心家曲解、中庸者责难的天然权利;

二、对正治戈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信念,和它既大势又小众的属性。大势是民众自己自发而非自觉的行动而形成的。没有大势,自觉的小众也无法完成变革。

脱敏

算是正式形成一系列脱敏词了,正治、戈命、氓主、谱选、哆谠、自柚。

第一个词象征公正,其实也转义为我比自柚和氓主更强调的制衡。第二个词的戈同时象征武器和戈多,第三个词源自“氓之蚩蚩”,第四个是靠谱,第五个是哆嗦,第六个的木字旁象征生机盎然。

一向

沦落在现实里是年轻人最大的悲哀。执拗地朝着一个判定的方向戮力,才是我们这可悲的弱小生命唯一做起来有意义的事情。不断拥抱外来的变化,不过是浮躁。

开来

『与过去和未来相比,知道我们当今站在什么地方,以及处于历史中的什么位置,也许更加重要,否则,总会以为我们永远是过去的产物,以及不得不成为未来的铺垫与牺牲品。过去确实很重要,但它并非一定注定了今天,而且还将继续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而未来虽然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却一定是我们创造的。』

多元

『哈维尔追求的反抗是要求生活本身的多元和实现这些要求的基本权利。

“生存的本质是倾向于多元多样和独立自治的,是转向人类自由和完善的,所以,生活在真实中是人类对外力强加的反抗……是人类争取重新获得责任的意识,是一种明明白白的道德行为”

绝对的意识形态控制,因为以意识形态来实行的统治,把人的生活和历史变成僵化的理论和规律,从本质上扼杀和否定了生活的真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排斥性的信仰,它窒息了人生内在的多元经验和真实性,在人与社会的直接体验之间建构了一个代替真实世界的表象世界。』

在意

何时起,我竟变得如此急功近利。太在意,就会失意。被激励,不能被功利。

沉浮随波去,安能摧眉折腰事需求,使我不得开心颜。讨人喜,惹人厌,都是浮云。淡定。

错位

人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看见了会厌倦自己所有赖以生存的基础。那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赫然是违背心意的错位。初衷的迷失,兴味的沦丧。

一时间,我的神经网络不再收敛。晨起后的失落,像雪花一样飘来,而我只想戴上黑色头套,孩子气地逃遁。

云心

什么是云?

在我看来,云的核心是无提供者中心、指向使用者的高质整合。

包括云流量(P2P,离线下载),云存储(网盘,s3),云部署(gae,ec2,dotcloud),云挖掘(用户行为收集分析),云平台(open api),云应用(SaaS,appstore)等等。

专利

从专有盈利换技术开放的初衷,专利逐渐变成克隆制衡,以使通用技术不会陷于专用而引发专有技术混战。

依据

中国人口中的理论依据,就是某权威来源的说理文本,而不是理性和逻辑。可悲。

同归

在身边,总会有同类,只是殊途同归的认同,难能可贵。

最寂寞的,还是自己远离自己,走上了不归之路。

学子

Q: 连复旦的学子都不懂得尊重自己的vote,利用好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福利,试问:给普通百姓vote能有作用吗?

A: 我实在不能明白这种伪知识分子的自矜。我们这一代所谓学子,是高考前应试教育氛围和上大学后颓废玩乐氛围培养出来的,于内于外,无论是才干还是见识,并无任何值得自傲的地方。我们对于每日生存的环境漠不关心其运行机制与细节,懒于改良,怯于变革,我们如何能够对得起手中的vote?能比“普通百姓”强?

人为

处理了这么多运维问题,有一个信念必须坚持:无论看上去多么神秘的现象,99%出于简单的人为错误。有时候是操作漏做,有时候是观察这个问题的人本身把问题的性质误判了。人类理性无论是执行力还是判断力,都是如此不可信任。而在人类遮蔽失误的本能面前,你永远无法还原这个人为错误是如何发生的。

所以,不能指望人,也不能苛求人,如果人为错误可以发生并propagate,一定是机制的问题。但是机制永远是不完善的!一个员工之所以有其其应当被奖励而非被替换的价值,就在于他可以在不完善的机制中可以发挥一个有责任心个主动性的人的作用。不愿意做任何超出自己狭义职责之外的员工是最先应该淘汰的。

自埋

如果一个系统在最初设计的时候,考虑了防范风险,却没有在业务前置后置逻辑校验上下功夫,而是采取限制较多的机制,以至于阻断了正常的产品需求,当有一天这个正常的产品需求需要实现,要突破这个限制的时候,就会引发未知的bug。

有时候,我们采取较死板的机制,不仅仅是因为风险的考虑,还是出于懒惰。乍一看是规避问题,实际上我们将问题埋到了未来。

区别

有人说:人跟人的区别,在于每天晚上8:00到10:00你在做什么。由于我不承认线性的价值序列,我也就不认同人与人的这种区别,是差别。我相信无论你晚上8点到10点做的是什么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促使你在晚上8点到10点干这些事情的那种初衷、心态、渴望和意愿,在于培养起这种习惯的成长环境。

很多话,看上去很有道理,可执行性也很强,照着做了也的确有收效、有益处,而且大多数人坚持不下去,所以深感很有哲理。于是,这些话很畅销,很流行。其实,我们缺的并不只是这些道理、习惯,我们缺的是这些道理、习惯背后那颗心。你要什么,你就得到什么。你没有真的想要,于是你得不到。

思维

面对的问题,决定思维的方式。

砥柱

不要低迷,要振作。花时间在爱好上,但也要反哺工作。多考虑团队成员的感受。

万事开头,总需要这么一个人。有些事情没有坚持,也就相当于没有开始。既对业务熟悉,又对技术精通的人,如果不承担中流砥柱的职责,帮团队建立信心和积极性,就是失职。

幻灭

有些事,很哀伤,无以言表。我们所恐惧的,我们并没有这样的幸运去逃避。发生了,就像幻灭。

快乐的日子就像秋后的蚂蚱,儍丫蹦达。一点点小小的快乐的原因,最后都被毁却。

遗憾太多。走得不慢的日子我们未曾珍惜。

象限

『在公司里面做事,资源总是有限的,需求总是无穷的。』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多快好省的完成紧急而又重要的任务,如何尽快搞定紧急但不重要的扑火,如何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按部就班的安排下去,如何拒绝又不重要又不紧急的打扰,这也是一种能力。』

驾驭优先级的四个象限,而不是被它们奴役。

天性

俄狄浦斯的果绝和哈姆雷特的熟虑,都不值得自豪。

然而,面对不可知的世界和无常的命运,人应当热爱自己的天性,这是唯一可以做的。

爱船

爱情并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是一起抵御这个孤寂乏味的世界的船。就像一般等价物金钱从手段变为目的的时候,就消灭了它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爱也是如此,它是御寒的衣物,是野营的帐篷,不是目的地,它也不会给你关于幸福全部的答案。有了爱,生活依然艰辛,但却有了滋味和暖意。

正常

在目之所及的土地上,正常恰恰是最难实现的,畸形和丑陋却成为最方便而最终屹立不变的现实。

树梢

根据一个组织(由人组成)或者一个系统(由模块组成),其架构、秩序、执行、沟通、反馈、激励等机制的成熟程度不同,可以把各式各样的组织/系统和其发展历程看作人类产出的一棵树。当我们进入一个公司/开源社区,或者开始维护一个模块的时候,我们都像牛顿站在巨人肩上一样,站在树梢。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和可以站在怎样的树梢。美国梦——人生而享有平等的机会——其实是一个无视历时世界的共时谬误,在黑人的问题上非常明显。我们出生就在不同的树梢(且不论经济,单论能接触到的组织成熟度),或者开始工作时来到了不同的树梢(且不论公司大小,单论能接触到的系统成熟度)。

由于我们最初所能站在的树梢是不平等的,而树梢之间又有迷雾,我们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树梢在何处,无法眺望到更高的树梢。这棵人类文明之树(单论人类能创造出来的各种单体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智慧结晶),我们每个人并不能平等享有。这种共时性的不平等是不可摆脱的,唯有通过历时性的过程来弥合。

一个人在组织当中,不仅要承受历史问题,而且由于自身水平限制,或者一些自己无法做主的决定,不得不制造出新的历史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贡献和成长的双重难度 给人带来了困惑。其实这个描述,正是人生的历程。无论在哪个树梢,都是如此,只不过所在的基线水平不一样罢了。

很多事情我们都看到了有优化的空间,我们没有做,这是一种冷漠的原罪。但是我们没有做,是因为尝试过,失败过,意识到了以不成熟的设想去超越一个组织前行速度的企图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我们只能做我们有意愿有能力有精力三者齐备的事情。我们选择蛰伏,以期有更为合适的机会,出手、抓住、建功。

原罪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滴血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法摆脱不可否认的原罪。

我们都和那些人一样残忍。我们活着就是罪人,死了还是罪人,于是我们活着接受罪罚,因为活在这个地狱般的世界就已经是最大的惩罚。

欣慰的是还能看见光,虽然是正在消逝的光。

篱下

热诚和能力的双重缺失,如果不挣脱,又何去何从?

责任感,是束缚是伪善是懒惰是借口是缺乏勇气。

求复活(重新有活力)。求重生(摆脱枷锁)。

听话、妥协,就是失去热诚的开始,也是失去能力的开始。艾希礼的被寄篱下。

顾城

顾城。他有美丽的句子,但没有一颗值得我们移情的心。

三体

『智子:“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来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

——刘慈欣《三体3:死神永生》

Q: 我觉得三体3是负道德的。充斥着对文明的不屑一顾。

A: 文明是个敝帚自珍的东西。道德是个自觉的东西。宇宙面前,这都不重要。三体3让我遐想,让我哭泣,让我向往也让我战栗。作为一部科幻小说,我并不要求比这更多了。

愿望

世上的一切,实际上都在那里供我们随意取用,只是看你有多想要,想要的形状如何。或者换句话说,别的一切这个世界都可以给你,唯一不能给你的是你的意愿强烈程度和愿望的形状。

时至今日,我依然是那个慵懒的,无意与任何主体争抢的主体。作为一个碳基二足生物,我不过是“文明社会”的阶级再生产所生产出来的一个没有基本生存能力和资格的弱小生物罢了。我忍受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忍受了我,夫复何求?

我回看自己的心象,里面有许多温情或者可怖的幻觉,却找不到自己的愿望。我有心结和情结,它们构成得了我的渴望,却不能形成愿望。饥渴,焦灼,想望,足以给一种渴望咸咸的幸福,所以渴望不需要实现,可以随遇而安。

在这个底层如此简单美丽的物理世界,我唯一能做的,是为它增添万千多样中的一个个体的有序性。如果只是承担角色,维护有序性的延续,其实也很有意义,因为在这个时刻衰败着的世界,如果不增添新的有序性,甚至连当下拥有的有序性也会很快丧失殆尽。

我不需要这个世界也不需要我自己,但这个世界却需要我,而我却需要这种需要。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对我生效而且可以提供持续热情的幻觉。不管那种意识形态的幻觉,实用就好,因为这是在生活不是在冥思。

但这依然不是我的愿望。

可行

创业者不等待自己的愿望也不等待需求,他只是抓住一个可行的机会。

汲幻

婚姻是个幻觉贯穿始终的过程。

从心意未定时带着激情的求爱,到婚纱照时浓妆的脸和做作的甜蜜表情和动作,再到七年之痒后为运营婚姻的敷衍。

正如人生,我们在幻觉中汲取力量构建了更持久的幻觉,而后,曾经的幻觉变成了身后的真实,当时的真实成为了一时的幻觉。

信仰

一种信仰之所以成其为一种信仰,最关键的就是你信仰的对象必须不存在。

如果你信仰的对象存在于这个这么物质肮脏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对祂的信仰就是一种幻觉。只有当祂并不存在而你如此相信,祂才有资格成为一种信仰,才可为你的心灵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纵然你目睹诸神的毁灭。

带到

我是如此憎恶中国的互联网业,因为它充满了舶来品和克隆品,赚钱的往往是那些满足需求却不能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东西。但我又是如此热情地投入到其中,因为它虽然不能创造多少这世上没有的东西,却可以把这世界上有的东西带到需要它们的人身边。

原创如农,克隆如商。曾几时何,我们也认为商业不是创造价值者,而是谋取他人劳动果实者。知识产权的农和商们,总有一天能够共赢。不能因为目前的机制在商面前保护不了农,就重农抑商。

期诺

我恨这个世界定不下来的人,我恨这个世界要求定下来的人。

面对。取舍。打时间差。

电商

『C2B模式的本质是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物流。以这三个为支柱搭建起一个消费者驱动,而不是厂家驱动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互联网的优势真正融入到了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阿里曾鸣:电子商务的未来不是B2C而是C2B

阿里的同学,非常有愿景。我一开始以为C2B是类似O2O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远远超出B2C的“从线下往线上搬”的“赶时髦”,也远远超出O2O的“从线上往线下引”的所谓“回归”,而是一种非常未来和人性的愿景。

iPhone就是典型的反个性反柔性化,是一种审美的商业化霸权。这样的产品越成功,影响越坏。

精致

看自己两年前写的代码,那个时候是多么精致的一种心情。而今,只剩下了严肃的态度,却不再有精致的奢侈。

碰撞

『我们只是战士,不管怎么认为也不能改变法则制定者,唯一能做的只是在认为对的立场中与敌人战斗,等待那或许能看到或许看不到的理念碰撞的结果。』

——陈佑

解释

有些事情总是这样,事后的解释也说得过去。但是这样的“无厘头的结论告知-舆论汹涌-勉强的解释”的历程已经经历数次。理解,但那种说轻了不够尽心说重了不够厚道的感觉,“只是当时已惘然”。

秉性

说男人的秉性是喜新厌旧,其实不太准确。男人是喜新厌久怀旧。

实干

『我们是公司,我们用自己的办法和手段在完善我们这个社会,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中国一直不缺批判思想,中国缺的是一批实实在在干事,做千锤百炼苦活的人。就如公司不缺战略,不缺idea,不缺批判一样,公司其实缺的是把战略做出来的人,把idea变现的人,把批判变建设性完善行动的人!』

——马云

协助

有些同事要求他人协助工作的时候,总是不懂得先把工作细化到别人能够协助的程度,要协助者反过头来主导细化的过程。可不是任何同事在任何时候都有空反过来主导细化的过程的。

心皿

皿。四壁透明,洁净无尘。虚怀若谷,中空可纳万物。

同化

『想把一个人完全同化到集体,对个人特殊性的抹杀必须彻底。他的悲欢、骄傲与自信都必须源自团体的机运,而非源于他个人的前途和能力。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产生孤立感。即使困于孤岛,都让他仍然觉得处于团队的注目之下。要让他觉得,失去与群体的关联不亚于失去生命。』

——Hoffer

王莽

看变形金刚三的擎天柱,想起了王莽的事迹。

一个只有信念和光辉,却没有义气和人性的leader是可怕的。

杀器

『“要听话”用来杀自由,“要孝顺”用来杀独立,“就你跟大家不一样”用来杀个性,“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用来杀想象力,“少管闲事”用来杀公德心,“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杀自尊,“我不许你跟他/她在一起”用来杀爱情——这就是中国父母著名的“七种武器”。』

中国孩子,就在这七种武器的威压之下,痛苦地找寻自己存活于世的方式和意义。

进取

进取意味着小心假设、大胆求证、高效执行。

碎片

内心坚强凝定,从未厌恶过自己的人应该不多吧。当时厌恶自己和所做的事情,许久后却可能反而引而为豪。人哪,就是这样分布式地生活在相悖的时区里,支离破碎的矛盾体。如果我们相信现在对过去的认定,而不去刨挖自己的记忆,我们会像单独的一片碎片一样“完整”,反之,我们会像全部碎片一样“破碎”。

“完整”还是“破碎”,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纵然表现得不正常,我还是尽力去变得像更多碎片一样“破碎”。

材料

如果说《猫和老鼠》里折磨不死的Tom是《弹性力学》,《犯罪心理》里的连环杀手是童年受到巨大创伤而导致的《断裂力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材料力学》,有韧性也有限度。

弄清自己是什么材料,能承受怎样的力,能到多大限度很重要啊。嘿,我们是各向异性而且各模量值非常数外加应力生生不息的材料。

不能

可行的技术已经在手中,却不能用它来铺脚下每天行走的路。

这不能,是外界的不能,是内心的不能,更是能力的不能。双手的劳作追不上双脚的前行。于是脚下的路,打满的补丁皆是拾来的路砖,摆不做想要的样子。

果然啊,还是这样幼稚而孤独的孩子,套着没磨成形的齿轮,踉踉跄跄地在机器内,想要给出每一个遇到的齿轮需要的给力,免不了一地洒落的机油。

迎上来自己不想要的,却也是自己弃之可惜的。这世界的一切终究在这样的别扭和珍惜中,融入了自己。

内心

人的丑恶或是善良,不在内心,在与内心相持的那一个内心。纯粹无邪的灵魂,我们或已错过拥有。我们不再有未曾为己私伤害他人的矫情,纵然遗忘无法掩映。我们也曾向这世界暴露过自己内在狼藉而狰狞的针线。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漠然和匆匆,不能忘记构成今天基石的安心合法化过了的原始丑恶。

关坎

能使我们无能为力的深渊,在纵身跳下之后,不过会变成曾经的旅途。然而惧怕避过,终此一世,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

沟通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最坏最坏的沟通者。要传递的究竟应该是什么信息?

深陷转瞬即变的诉求漩涡。数据还没有同步就被更新。被只吐露了90%的信息迷惑。被不断的变化和翻案打乱脚步。

于是成了生产力的桎梏。

松紧

最近对于把关这件事,似乎分寸又变得含糊不清了。似乎很多时候对于做真实的严肃的事情,我的态度都是过于保守了。该松的时候却紧绷着弦。那么尺度究竟在哪里呢?

人事

从实施方案的,到出具体方案细节的,到衔接总体方案的,再到审定方案的,再到只在乎方案结果的。

当我们远离具体的事务,我们开始只能信任人,人,人。人成为最后的关键。沟通,反馈,激励,支持,开始成为最重要的事务。

戴表

抽样戴表。形式话语。傲娇文断,莫名你便被那些声明圈在里头。在其中,你依然蒙在鼓里。

如果你想禁不住想嘲弄你自己吐出的字眼,你却依然相信这形式能维护住内容,那你是不是自欺欺人呢?

工期

工期预估,究竟是一种承诺,还是一个初步的可以延期的计划。

如果认为是前者,我们就要给出尽可能贴近过往经验现实的时间,并且就这个预期和领导PK,之后作出的时间承诺,一定做到,甚至提前;如果认为是后者,领导只认可偏短的时间计划,但允许延期,而计划成为促使项目尽可能减少延期的一种生命节奏。

『现状是需求方把它看成是前者,实现方把它看成后者。』

侵统

秦最初是六国中的最弱国,国力积弱,民风彪悍;元蒙在草原的恶劣环境生存,羡中原沃土;满族也从灭族之危走向强盛;日本由于岛国的危机感,也带有扩张需求。这些都是生存于恶土上的带有狼图腾风格的民族,地理和历史造就了他们外侵的需求和本领,也给了他们外侵的契机。

我是不向往大一统图景的人。小国寡民,最好地保存了文化的多样性。然而总会有相互征服,于是各种文化消灭和民族压制,还有那“非我族类”的血腥杀戮。但历史就是历史,无论如何谴责,无论如何觉得耻辱或者仇恨,当时那铁血军旅无人挡住,已是不可挽回的过去。将来一样会重复历史,路边总有夏花凋残。

在侧

不安全感、仇视、不信任、恐惧,这些不是现实,这些是对现实的应激反应。如果企图苛责这些应激反应的不理性,不妨先想想,引发这些应激反应的庞大现实。

法纪运行崩坏,对法的信念和信任崩坏,法治的氛围崩坏。责难民众和舆论不珍惜生命,不尊重法治,复仇理念过于原始等等,固然是正确的,可是有庞大的吞噬着每一个人的现实在侧,映照之下,这样的责难显得多么无稽、淡漠。理性那不媚下的姿态,在卑微的蚁民看来,多么孤傲和距离。

仰望

『几乎所有男性在小屁孩时代,永远想象不出,自己终将死在某一天的事实,并且认定自己肩负着拯救宇宙的神秘使命。』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的索取,而在于你的仰望,不在于你的实现,而在于你的企盼。这不仅关涉到你生命的想象力的问题,更关涉到你生命的品质的问题。仰望和企盼什么,必然就决定了你生命的品质和想象力终将会成为什么。如此,不但保留了生命的轰轰烈烈与高洁,亦可让它沐恩到一种神圣的临在。』

玩物

社会把人类关在城市里,还不允许人们闲时在游戏的田野上驰骋吗?

社会没把下一代的家长教育好,没把下一代的老师教育好,下一代能喜欢家长和老师吗?社会自己的运行,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价值观的沦丧。没有定位没有价值,下一代就没有办法给自己找出奋斗和成长的理由。

不是玩物丧志,而是无志玩物。

抵制

Q:XXX对我YYY了。强烈抵制XXX!

A:为什么要因为一粒老鼠屎抵制一锅粥呢?XXX和任何组织一样,都不是完美的客体,而由有缺陷的人组成。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会发生,或许因为沟通不到位,或许因为疏失,或许因为渎职,但作为受者,如果不积极加入到纠错反馈机制中,任何组织都会衰退败坏下去的。最后一个可靠的组织也没有了。

用脚投票是最消极的纠错方式。它寄望于损失后的觉醒,毁灭后的重生,却不愿意点滴促进有缺陷的事物成长。

意义

现在回想一些久远的项目,突然感觉印象模糊。当时为项目而奋战的心情,上线时那种蛋终于孵出来了的兴奋心情,虽然还能确定地感觉到它们还在过去的彼岸,却那么杳然,仿佛与现在的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没有当下正在进行的项目,过去会变得虚无,加上人员的变迁更迭,更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有一天,当下也会变成过去,加入虚无的行列。而当下的远望未来,也会变成过去的未来,再变成过去,也消弭无踪。那天项目管理的课程问,项目收尾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我们都没有猜到,答案是庆祝。庆祝不能凝固时间和意义,但能给项目一个句号,没有句号,开放的尾端会使意义像漏沙一样快速流失。

我们不能说,当曾经一点一点架起来的架子变成了已经在自在运行的丰满系统,意义就消失了;我们也不能说,蝴蝶扇动的翅膀的影响,消弭进了小数点后上千位,蝴蝶效应就消失了。客观的意义和影响总是存在的,但是主观的意义当下如果失去了感受的主体,对于曾经那个深深浸入意义里的主体就是灭顶之灾。

意义网络堆叠繁复,它的根系依托在最初的体验的记忆。感受意义,实际上是体验的苏醒。意义的源起说明,意义在未来会苏醒,最终挽救意义的归宿。可无论怎么架设意义网络和那永恒的意义感受主体,我们最终无法回避意义的失落。然而只要主体依然企图存活,我们就无法和意义的失落一同坠入虚空。

对意义最具毁灭性影响的,是意义的脆化。意义仍具其形,內心却再无支点附着。意义被坐吃等死,没有回溯,没有苏醒,没有激发。于是,我们不能再发掘和创造新的意义着点,甚至我们自己,成为那个不再能感受到意义的主体。所以,我们绝不能遗忘鲜活的体验和热切的初衷,否则我们的意义会从根坏死。

伟业

自身的老去和异化,导致它不愿意面对自己年轻时的热血,不愿意面对自己曾经为理想奋斗的时刻,不愿意面对那么多青年建立它时对它的期许,甚至害怕自己,害怕别人成为年轻时的自己,害怕自己成为自己年轻时斗争的对象。

所以它想要抛弃自己的回忆,骗自己,现在是甜的,那时是苦的,自己做对了。

废死

近来常常想废死的事情。“Devil walks”,这是受害者最可怕的梦魇,恐惧使我们无法安心接受肉体消灭以外的结局,生怕施害者依然没有对法律和生命的敬畏。施害者的逍遥不仅构成一种嘲弄和猖獗,而且对受害者的安宁构成挥之不去的威胁。这样强烈的情感使我无法像有些学者一样嘲笑死刑拥戴者的愚昧冷血。

无数无辜者伏诛的可怕历史,“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的思想,都说明着死刑制度的可怕和无用。因为参与到“以狂欢的方式处死一个人”的过程中的不适,和因为无法参与到用聚光灯挽救一个无辜者的过程中的难过,都说明了正视死刑的正常人其实是难以接受死刑的。所以我无法拥戴死刑。

我认为废死是应当的,认为不应当鼓吹死刑,但仍然认为死亡不是无公正社会下草民的最坏结局。相比废死之远水,我更关注斩立决的减少,关注死缓、无期、有期之间的区分度和判例比。

生命

生命不能丧失的价值却是脆弱的生命无法承受的。

生命的真实轨迹,不可能遵循现实主义手腕规划的弧线。我们还是要前行到我们能到达的地方。

绿烛

很多事情不可以做,很多话不可以说,很多念头不能想,很多内存不能访问。但我可以做的,是黑屏。是皿字加上一撇,也是症结。从此阻塞堵死。然而选择了青绿色的蜡烛,是因为还相信心灵,也还相信希望。

忘怀

有时候我会忘记我有多么不爱自己。

吵架

吵架是要吵的,日子也是要一起过的。婚姻如此,国与民亦如此。

国家总是害怕吵架,一旦吵起架来,心里就恨不得对方只有默默做家务的时候,只有温柔的时候,只有侍寝的时候;吵得再凶一点,就起了家暴的念头,起了灭口的念头。这样不好,这样不是长久婚姻之道,这样子谁也没法一起把日子过下去。

有钱

Q:有钱男人多娶几个妻子养的起,女人嫁了这样的男人吃的好,穿的美,生了孩子得到好的教育,皆大欢喜。没钱男人自己都养不起,娶了老婆还要养孩子,嫁给他们的女人劳累一生,孩子输在起点。这些男人娶妻生子是伤人伤己,是社会的灾害。

A:如果社会没人劳作,尽皆数钱,才是社会的灾难。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想法,不过是线性社会价值排序的卖萌表达。

归因

Q:现实如此浮躁快餐,究竟是谁的错

A:实际上是谁的错根本无法追溯,追溯也没有任何意义。有一个概念叫做归因,指的是你把原因归诸何方何处。而心理学总是一再忠告我们,归因于自己并致力于改变是最为有益的,而实际的原因无关紧要。所以我相信,如果我快餐了,那一定是我的错,是我在世态浮华前没有坚持自己的初衷和信念。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理论。当然当它成为心灵鸡汤式的快餐心理学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沦落为维和的工具。事实上,归因理论对于受者是有益的,但是对于“作”者,受者要坚决反对他们用归因来忽悠我们,而敦促“作”者去追溯真正的原因。

珍惜

『珍惜这种事情放在这样一个感情快速消耗代谢的时代,变得难上加难。就算你失去了一件非常想要的东西,痛苦也转瞬即逝,因为很快地,他们将被琳琅满目的新商品所取代。对一件事情一个人太执着,已经被认为是情商不够的表现,是那些几乎被看做患有偏执症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当很多男人责骂现在的女人太物质的时候,其实那只是因为女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发现,男人的感情实在太廉价了。那些毫无创意可言的电影院,餐厅,酒吧,海岛度假,床单,被子,拥抱,亲吻,甚至是情话,它们被无限制地重复使用,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生满历史和故人的细菌。』

『一个女人的天真是24岁的时候相信了男人的承诺,但是30岁之后她们会更知道自己可以拥有什么,舍弃什么,看轻什么,得到什么,相信什么。而那些男人却永远都不会懂得,岁月对一个女人的真正意义是她们度过了漫长的自我救赎与成长之后,沉淀下来的那份可以俯视生命的尊严与平和。』

邻史

对于邻近的历史,有太多的消息和细节没有浮出水面,又有太多的传言和说法难辨真伪,我们既无力作出准确的判断,又无法抗拒当下对邻近历史的过度粉饰或矫枉过正,更无法否定掉对历史的暂时的片面的评价对当下历史进程的正面影响。

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难以邻近评定。

公设

没有公理,所谓公理均为公设。我们对事实进行有损简化后,凝炼出观念,而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提出假设,这就是公设的“设”。它作为某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在体系内普适,这就是公设的“公”。而“具有公认性、真理性、不证自明或无法证伪性”的公理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

规则

强势者践踏规则,弱势者趋避规则。投机者玩弄规则,懵懂者不知规则。规则就此荡然无存。

活悖

只想活下去是活不下去的。

社会的工作要求我们不只是想活下去,而是有所追求,才不会被淘汰。而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在被淘汰的边缘,我们往往变得只关心切近的生存,结果惨遭淘汰。

汉语

纵观国家语委建国以来多次对汉语的修改,大体上有两个印象,一个是常常屈服于人们的误写误读,并且反而依托行政力量将当初写对读对的人们变成了异类;二是从前那种过分崇尚表音文字的倾向余毒未消,不断地在没有充分的象形理由的基础上,对汉语做一些带有去象形色彩的简化和“规范”。

当依托行政力量的国家语委,凭借居其位者的语言观念,就在“规范”的名义下“扬弃”传承五千年的汉语和汉字,汉语迎来的是一种莫名的悲哀。因为一旦大多数人已经为新的规范所教育,语言原本面目的再生产就已经完全变形,而成为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小变小弃倒也罢了,深层的改变则会造成严重杀伤。

投注

人们从来没有真正长大,我们只是学会了把自己的未曾长大隐藏或者投注在某几件事情上,that's our kink, hidden in the closet.

事案

社会发出的对实体正义的呼号是自发形成对程序正义的侧面舆论监督。但是作为自觉的法律人,面对公然违背社会契约的行为,如果只是像柴火一样收集一案民怨,以己意点燃做民意威慑,实际上是学界和业界对自身自觉的力量的无助,反过头来对自发的力量的心理依赖。

正如面对虚假的事案报道,媒体应该以基于客观细致的调查工作的报道作为对抗;面对枉法的司法程序和判决,律界应该以基于证据和法理的专业意见作为对抗。要求每一个媒体人或法律人对每一起公共事案发出细致报道或全面意见是不可能的,只会演化为民意面前的一种民粹主义的表态。

中国目前出现在公众视界的事案,司法程序、判决结果、当事人庭外活动和处境,目前呈现的是一种严重的比例失调,折射的是正直的法律在社会力量对比之下哈哈镜般的扭曲。公权力在事案中的作用纵然引起围观抗议也依然悄然奏效,顶多暂避风头。

因此,我以为在事案中最为关键的,是靠近事案的媒体人和法律人对案件的专业跟进,和他们对伪媒体人和伪法律人的对抗,以及他们对当事人庭外处境的保护。民意所能做的,就是支持他们的敬业活动,以凝聚的目光护佑他们和当事人不被另外的力量干涉和威胁。

与初衷相悖的手段,最终会反过来摧毁暂时达成的目的。信奉群众运动和信奉极权主义同等可怕。我们在文革中已经明确体会到这一点。武断的义愤,是一种反智和反理性的行为。“如果你不想成为下一个”固然道出事案与每一个人的攸关,但它也封装了恐惧和仇恨。它最终只会引向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零和博弈。

仿照马克思的话说,当一种情绪(而非理念)被群众掌握时,它成为一种物质力量。但一种自发而不自觉的力量,往往如同自发的经济现象,只能堕入社会规律的必然王国的循环,我们最终又回到混乱而悲惨的起点。

Q: 围观只能警示和监督,无法干预。这就如看戏一样,观众再怎么起哄,碰上个不要脸的戏子,就是赖在台上,起哄就不能改变演出进程。

A: 戏子不要脸,台下的京剧大师一个传统的做法是挑战对唱,邀请围观。当观众们对京剧的行规丧失了信心的时候,京剧大师更不应该把纠正寄望于带领观众起哄。

哲观

哲学和每一个人赖以认识自身和世界关系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哲学理念影响着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对世界的观念和行为,诉诸于人与世界的关系,来源于人对自身、周遭存在的反思的心理诉求。哲学的确不追求可观测的现世意义,因为它的诉求超越短暂微渺的我们。但它的现世意义既早于亦超出我们的人生发生效力。

存在,以及其上一切衍生,尽皆真理,也就包含了人类自身。但人类对存在的认识,则只是观念。人类在茫茫宇宙面前的微渺卑劣,不影响我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因为我是人。甚至我觉得活泛的生命反转赋予了存在存在的意义。

我不相信观念高于人类,或者高于生命。每一个人的每一刻都自成真理,骄傲地否定着唯一的“真理”。我相信世界的多样性,相信平等异性生命的交互与制衡,而与相信一元论的我道别。这个是哲学不是物理,所以我可以谈信念或者相信。

化学

——见吐槽“化学是伪科学”所写。

化学是实验科学,关于反应的都是定性近似理论,毕竟化学量子力学没法计算复杂的化合物和有机物( In principle, solve Schrödinger Equation is not possible for many-electron atoms or molecules due to many-body problem, in practice it requires two levels of approximation),更无法预言复杂化学反应的基元步骤,只能作为实验建立的反应模型的佐证。但面向实验定量分析的分析化学,面向化工规模应用的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都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基石。

“The job of a theory,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o the least: Prediction, suggestion, explan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remembering.” 化学的理论可以事后解释,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哪些反应不可能发生),在某些领域可以给出预言。这就挺不错了。

我从前认为数学自成一个柏拉图世界并决定物理实在可以如何,而我现在认为物理实在是世界的根本,数学并不比它更基本,并相信所有的数学都有物理实在对应。

只能说化学没有纯理论。但是理论物理里目前也没有啊——我认为凡是基于微扰论的,从量子化学到超弦理论,本质上都不是纯理论。路径积分和费曼图只是强大的计算工具,不是理论。

从费曼图开始,理论物理变得不仅仅解是微扰的,甚至连方程本身都是基于一定的微扰得出的。计算机可以暴力算微分方程,但它不能改变理论的微扰本质。超弦理论一直没证明高阶收敛。另外还有高能下高耦合系数的微扰问题,还有混沌力学问题…

有谁说过,如果他能记住所有粒子的名字,他就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了。不妨设想一下,假设宇宙停留在高能状态,我们又是高能化学产生的生物,那我们的化学,就不再是关于原子,而是关于非基本的微观粒子的化学了。由于微扰论不再适用,基本粒子化合复杂,反应规律也会像我们的化学一样难以捉摸和预言。

对浸透前人实验的理论的衣来伸手的我,总幻想科学是精巧美丽的模型,以为理论物理就是规范对称性的发现,场方程的推导、求解、定性研究、微扰定量计算。4年的环境工程里的化学、微生物实验,给动手能力极差的我的收获,就是科学是从实验中来的,理论也要能应用于设计实验方案才有意义。 

蹒跚

外在多头需求的急切预期与实际上能够处理的需求效率,通常存在一个相当大的张力。通过在下班后注意力的彻底转移,依然不能阻断如影随形的烧灼感。我被插入阻塞,而使需求饥渴。曾经以激情冲出的细节黑洞,延时地发挥着它们使人疲乏的心理效应。毕业生眼中的一张白纸,倒映出一个脚步蹒跚的油桶。

当一个人淤积了颓丧、愤懑、自我怀疑的情绪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对于已经深陷而习以为常的工作生活状态中使每一个人都难受的部分,就像深深戳入肉中的一把刀,人们不愿挪动也不愿谈起,因为那破坏我们适应出来的安然。直抒胸臆过于刺耳沉重了,唯有拧成麻花的晦涩文字可以倾注,换得刹那解脱。

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规模可控的版本被琐事凌迟推延,眼睁睁地看着一盘专注的考虑被琐事打散成一次次重新捡起的思绪,或者预见到它的必然如此,是一种莫名的痛。当你在BOSS眼中看到那他所预期的而也的确该当如此的项目成员齐心协力、专心致志的项目开展场面,你又如何能以生活中的丛丛杂草去回应?

秩序

中国日渐失去的目田,是相互断裂的多个群体间的相互恐惧,恐惧造成对目田的积极限制,也造成对目田的消极放弃。

之所以恐惧,深层次的原因是秩序的丧失,社会运作和内心的双重失序。

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秩序,是人们得以交汇融合形成社会的基础,也是人与人间得以脱离黑暗森林状态的基石。

人们结成社会,是达成契约要告别“人对人是狼”的黑暗森林,而教育则是契约的再生产。极权秩序之下,社会无法达成它的最初承诺,因为人们在它之下如同电泳的胶体,不依附极权的不得自保,反抗极权的不得善终,而依附极权的调转头来戕害依附前的自己,人与人之间变为极化的黑暗森林,而教育也完全失效。

倪匡

倪匡小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植以极具真实感的细节和动人的情节,并借以反思人性丑恶现象。他树立起外星人这个崇高客体,嘲弄人类落后的科学及其上衍生的闭塞观念。他常带着阴谋主宰论的想法把人性丑恶归罪或求诸外星人,又敝帚自珍地把他们低估得不具备爱等品质,是对人类的敌意、绝望和颓唐的自矜。

后来

无意中又听到这一首我最爱的歌。歌名虽是“后来”,却是我对当下的态度。

歌声将当下拉到辽远的时空外回望,使这一刻充满了梦一般的朦胧美丽,流淌着对此刻尚有而彼刻已杳的年少时代的怀念情怀,沁透无比的珍惜和眷恋,带着终极关怀的味道,拥有着要执子之手一起从不成熟走向长成的坚定。多么美。

识货

为什么我们被马马虎虎对待,为什么我们被敷衍?因为我们不识货。识货的人在一个习惯了敷衍不识货的用户的商家面前,也只不过被特殊对待一下,甚至会被鄙视为麻烦和刺头。

在不识货的用户面前,不糊弄用户的商家竞争不过糊弄用户的商家。后者成本低廉,扩张迅速,容易形成销售量和识货标准的双重垄断。

项目

又互不相让项目优先级,又不愿意控制项目规模的发散扩大,又不想给足够的时间,又想得到明确靠谱的时间安排。

别说项目经理了,这么好的梦,我也想做。

婚恋

『婚姻的难处在于:我们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和他(她)的缺点生活在一起。』

我们想恋爱,是因为需要对自己优点的认可;我们想结婚,是因为需要对自己缺点的接纳。

演化

有些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但却是它的必然演化。

有些执行者是权力的依附者和狐假虎威者。他们的内心把任何责任推诿给了政策制定者,却私下享受暴虐的快意。他们不是没有人性,而是人性在极权主义下的异化,是任何初衷良好的事情企图以极权主义的方式贯彻的必然恶果。

少年

有的人的少年时代是痛,有的人的少年时代是梦。

愿为

愿为狄奥根尼。

汉诗

陈先发对汉诗的本土性有个概述:

『重视形体的,音律的;重视隐喻和寓言的;以意象诠注生存状态的;重视生存状态而轻视生活状态的;重胸怀而轻反省的;个体生命隐性在场的;对自然与人世持适应性立场的;依存闲适性而轻视批判性立场的;重视修辞的。』

健康

将来一定要让孩子保护好牙齿和眼睛,保护颈椎和腰椎,锻炼柔韧性,锻炼肢体力量。

健康不仅是事业的本钱,更是心态和心情的根本。

匮乏

非赤贫的穷人最匮乏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因为他没有闲暇享受他所能承受的稍微大笔一点的消费。

敬耻

跪有两方面意味,一是敬畏,二是耻辱。两者是同一的。如果没有对某种更高精神、法则的敬畏,行为会毫毫无忌惮,内心会毫无信念,态度会毫无谦卑。而内心没有敬畏的人,也就不会知耻。但男儿膝下有黄金,跪是珍贵稀少的对敬畏和耻辱的承认,它不能成为一种常态,而是深渊,是临界,更不能被强迫。

恩是因心,本质上是对因的敬畏。人回想自己一生,从生命的起源传承,到所居所食所衣所用,再到自己孜孜不倦时父母师友的循循善诱,再到人生中经历的人和事,无不承大千世界而有。这不是唾手可得,而是苦心凝成。人虽孑然一身沧海一粟,却为整个大千世界所哺育,此有心之因,怎能不令小我敬畏感恩?

小学

小学是充满了恃强凌弱、狐假虎威的秩序,不公、欺诈和背叛并不少见。如果谁还保留着对小学的真实记忆(不是一厢情愿美化的),应该记得那黑暗的年代。或许你不是那个被黑暗的,但你一定记得那些被黑暗的同学。

所以,所谓纯真的童年,是成年人对小学生的移情美化,根本就不存在。

理论

『First find FACTS, then summarize LAWS, then figure out how it WORKS, and finally point out what it IS. A hypothesis works reverserly, but not science.

The job of a theory,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o the least: Prediction, suggestion, explan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remembering.』

成熟

Albert Schweitzer:

『决定一个人本质和生命的理想以神秘的方式存在于他的心中。当他走出童年时,它就开始在他心中发芽。当他充满青年人对于真和善的热忱时,它就开花结果。在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始终像青年人那样思想和感受,陪伴着自己的生活道路,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

通常,我们看到所谓人成熟的标志是:顺从命运的理性化。人们逐步放弃年轻时珍视的思想和信念,以别人为榜样追求这种理性。为了能更好地经受生活的惊涛骇浪,减轻了自己生命之舟的负担。抛弃了被认为是多余的财富,但扔掉的实际上是饮用水和干粮。现在轻松地航行,但却是一个受饥渴折磨的人。』

拒成

『一位美国教授考察中国后的感叹:中国人活得太累,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个词组:成功和拼搏。我很奇怪,他们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却想追求幸福。普通中国百姓,的确没幸福也少性福。另:小学到大学,忙着各种考试;毕业后忙着结婚;结婚后忙着生孩子养孩子;退休后给孩子看孩子……如此活着而已。』

拒绝攀附式成功,拒绝相残式拼搏。尽责工作,安乐生活,专心致志。

可悲

Humans are pathetic beings trying so hard to be worthwhile.

舞蹈

对人生的两种态度就像对舞蹈的两种视角:

一种是你在舞蹈中的你的头上,沉醉地看到和感觉自己身体相对于世界的运动和四肢的姿态,不顾及别人看来是否是群魔乱舞;一种是在跳时始终追求旁观者眼中的舞蹈美。

应该说,没有后者,就没有作为观赏艺术的舞蹈;但没有前者,也就没有爱舞的舞者。人生亦如此。

褶皱

从爱因斯坦年轻时代的带有自命不凡色彩的关于物理学全局对称性统一之美的理解,走到规范场理论揭示的对称的局域性(规范对称性)、非阿贝尔规范代表的不可互易性、对称破缺方式的非唯一性。每一步进展,都让我们意识到,宇宙的统一对称性,远比最初设想的要褶皱、精巧、多样而生机勃勃。

目前,由于缺乏质的实验进步(质的进步指理论区分度大,可以证实或证伪理论的进步),理论研究特别百花齐放:

One of the features we identified is the famous blahly-blah, which has been claimed as evidence for a number of theories including blah, blah, blah, and various other candidates.

道德

一个被掠夺的阶层,一定会贪图不劳而获。一个自身难保的时代,不会有团结友爱。一个容不得说真话的社会环境,不会有道德。

深埋的道德是一种自我辩护的矫情。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渐渐会一再越过当初划定的底线,成为自己最初不想成为的人,甚至完全迷失了自我和初衷。

数学

Q: 是什么促使学生非常乐意做这种题呢?万恶的恐惧!又是什么促使家长帮助孩子做这题呢?好讽刺呀,爱是用来鼓励孩子屈服于恐惧的。

A: 在你看来,学习都是来自外在压力,而不是内在好奇驱动么? 数学能培养一些普适素质,关键是不要谋杀孩子兴趣。

Q: 本人数学学的特别好,也没见得数学培养出了我其它方面的素质。

A: 千变万化中取其不变,分析推理,分情况讨论,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耐性和细心,还有对违反直觉内在却又合情合理的现象的理解。我数学学得不好,但我能从数学学到这些。关键还是,兴趣有没有被谋杀,有没有着重在培养素质。

切实

小时候以为有梦想有爱好,学和主业无关的东西是不切实际,但是不愿放弃不切实际。

长大了才明白,没有追求和远虑,不肯做短期内没有收效的事情,不肯务虚只肯务实,才是最不切实际的做法。

从前的“不切实际”,才能造就许久之后的今天的实际。因为这个世界既不一蹴而就,也不按部就班,而是暗渡陈仓。

局面

居位者和肉食者,边高歌猛进边腐烂散架,边掠夺边维持一个生活质量停滞、宫民矛盾僵持的局面。没有能力,也逐渐失去意志。

他们的王座不会速朽,只会有无形的牢狱把我们绑架向不想要的方向,并无情碾压路途上不识时务的生命。或许可以呐喊一时不被封杀,但是最终被咎的下场无人问津。

谢绝联想、转发。

徐娘

半老徐娘才特别有韵味。经过辛酸之后跌落凡尘穿越岁月的美丽。

太年轻的美女并没有这样让人心疼的能力。

看到

『我不只想与你谈理想谈追求,我还有我的迷惘和无助。别人看到的是我荣耀,你要看到我的执着,别人看到的是我的成功,你要看到我的奋斗。』

排序

『社会价值排序就是一种观念和心理上的食物链,在其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人性的联系,人等同于物品所以排成高低不等的位置。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那么他人便不是一个个有平等尊严的个体,不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只是在观念上可以歧视的抽象物。』

『人有自由意志,要受到一种“存在伦理”的约束: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自我承担责任,不能轻易出卖和扼杀。一个出卖或杀死自我的人,就破坏了自己的内心,他必须付出精神畸变的代价。他看不起自己,把自己出卖的责任推给外界;同时恐惧看到那个出卖了自我的本来的自己。』

『掌握权力、金钱、媒体等稀缺资源的强势群体,受到体制庇护或对弱势群体进行压榨,为了免除道德焦虑和获得安全感,他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筑牢社会价值排序,从而在价值上“合理”地蔑视弱势群体。另一种是保持对弱势群体的仇视,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掩饰自己的恐惧和道德焦虑。』

堕落的过程,是从抗拒开始,妥协为过渡,最终转向积极迎合。

陌己

人在陌生的平等友善者面前可以更自在也更清晰地展示出自我,因为他们的目光不存在因你成长史而来的成见的,而是暗含对你的尊重和赞许,他们更能直接感受到——从而作为镜子让你感受到——你内蕴的可能性和生命力,而你也能脱离了大他者加诸你的意指网络和符号委托,而感受到自身的自然舒展形态。

结作

Shelley Glashow: “Tapestries are made by many artisans working together. The contributions of separate workers cannot be discerned in the completed work, and the loose and false threads have been covered over.”

邻近

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花费时间艳羡他人与自己梦想的邻近,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这邻近。

软弱

《极权主义的孩子》()文中每一笔,都仿佛在写我的青春。

『竞赛与监视,其实是我们教育中的基本模式。极权训练出了人的自我控制,和一套检省内心的技术。极权主义渗散了罪的观念,定罪和赎罪的过程弥漫在每个角落每段关系,成为存在的基本给定条件。极权主义的孩子不会组成反抗的团体,在苦难里彼此怜惜或谅解。而是组成各个单位,以荣誉的名义相互仇恨。』

少年时的我,有着充沛的不平的信念,和老师、和班主任、和级组长、和整个应试教育、和一切僵化秩序,进行堂吉诃德式的战斗,每每闹到要被开除的边缘;然而我的软弱在于,我始终想以一个优异的成绩(=体制内的荣誉)去为对应试和极权教育的反抗和挥洒青春(=体制内的罪)辩护。

今日,我依然如此软弱。

年华

为什么我们还可以以主人翁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把世界作为我们的花园和战场,那是因为我们还在最美好的年华,因为我们还没有为我们的欲望背上重负,因为我们手中仍握着无限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还没有迎来自己中年的窝囊和老境的凄凉。

裂痕

『德曼的解构阅读,是用一种方法揭示出,文本的意义将拒绝最终被组合成某种阐释框架。它是对批评中体现出的、试图控制文本的野心的一个警告,也是对批评中普遍的表现出的自我中心的反对。解构阅读从对文本自相矛盾的揭示,转而阐述对文本进行连贯统一的解释之不可能。』

文本与世界的裂痕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那里已经很明显,但在他那里,文本仍是自成完整的自组织,甚至在罗曼罗兰那里滥觞为“作者已死”的夸张和能指任意性的游戏。然而解构主义解构了文本的结构,保尔德曼又消解了评论文本的真理性。至此,作者、文本、阅读者成为三座相交互却无法到达彼此的岛屿。

写微博比写博客自由的一点就是,你可以在三段围绕同一议题的微博中,表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态度,隐隐暗示三种并不兼容的宏大叙事和意向,但却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在它们的融洽与裂痕间,展示了世界和自我固有的多调,而省去了调和融熔它们的自我欺骗性的纯形式的衔接笔墨。

 

重构

在详细设计讨论的时候,总会发现明明很简单的需求,却绕在错综复杂而又敏感易碎的只为少数牛人掌握的神秘的历史遗留逻辑里转不出来,大家在哀叹中讨论出了妥协方案,却又大致勾勒出了一个能够解决这个项目遇到的困难的高灵活度高扩展性的简洁优美方案,仿佛只要推倒重构就能解决古往今来一切问题。

每一个新人都想抛弃所有因“历史原因”而做的曲折妥协,重构一个适应所有需求的系统,可是无论他是花工夫实现了这个构想,还是想出了很简单巧妙的办法规避“历史原因”,到头来,他却是又造就了后来人的“历史原因”。

无论是IT系统,还是办事流程,随着需求的变化,它都会僵化变得不适应而呼唤重构。重构之后那吸取了过往经验教训打造的仿佛完美的重新开始,很快又变得千疮百孔。一代代系统、流程的老去死亡间,只要我们始终有传承,就不会重蹈覆辙在原地兜圈;只要我们始终有热情和希望,就不会死气沉沉在原地踏步。

误认

任何社会学理论的企图,在真实的历史展开中,最好的效果也不过是一种“误认引发的洞见”。对处境的误认可能促成一些行动,这些行动能够推动符合意愿的结果到来。所以误认构成了一种后验的洞见。

多样的误认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状态,从而使社会历史的真实展开具有太多的偶然性。

全文:

阴谋论

『如果人们在试图解释某种不利于自己的现象时,不是进行多角度的、客观的分析和思考,而是简单地归结为是他人对这件事实施了阴谋并得逞了,这样的说法就可以理解为是阴谋论。 这其实是一种偷懒的方式,所有复杂现象都不用追求本质原因了,只要理解为有人陷害我们就可以了。』

摘抄来源:

沉浸

我喜欢做事的过程,然而无论是大他者还是自己,要的都是结果和进度,于是一种张力始终弥漫。

托庇在一个庞大的企业机器内部,所以感受到的只是张力;如果果露在荒野江湖,对做事过程的沉浸,只能为自己书写墓碑。

启蒙

『现代意义上的启蒙者,不再坚定、勇敢、热忱,确信自己找到了济世的良方,而是犹豫、彷徨、甚至有些阴冷,生怕未熟的果实毒死了偏爱自己果实的人。他们在启蒙实践中,经历着抉择的苦痛,灵魂的拷问。』

摘抄来源:

花泥

按:见“求忘我”语所作。

在贪著妙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识”,代表着求知欲,代表着知识在“我”这里的融合。花泥是有序生命体的消散,也是新生生命体的养分。

所以,虽然“我”是空的,却融入了更大的生生不息的空。这样的人生图景,美丽而意足。

世间本来无有我,
何必以我求忘我。

悲喜触识着此在,
百年之后化花泥。

犬儒

『犬儒主义从根本上说是对改变不公平状况的绝望,于是只能承认现实,然后再在冷嘲热讽之中认可不公和不义之事。圆滑和韵于世故被看作是成熟的表现,为公平正义进行的抗争则被视为幼稚。』

病老

去看望病中的老人。

并不是第一次面对老病者的处境,然而依然很难过。

布满老人斑的松脱皮肤形成层层褶皱,控制不住的喃语呻吟,手下意识的划拉,无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不适和意愿,对护工的不周只能无力和自哀。眼睛里看得见心头的明白,喘息很久说出一句言简意重的嘱咐,紧握我的手强而有力。

幸福

幸福就是一朵不需要别人懂得的花。

退潮

微博如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影响圈外的事物(关注圈)的态度。

它只是一个拉平了的台,唱戏的人和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们既义愤填膺,又迅速忘却。长期念叨的人毕竟是少数,浪潮过去后就再也形成不了合力。

傲慢

《三体》: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科普

我喜欢的严肃科普书籍,是那种有实在技术内容并且reference充足(可做扩展阅读),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节展开分析和讨论,而且有些许学科断代史的感觉(讲述些探索路上的人和事)的书。

最讨厌玄思或者通俗太多的科普书,它们像轻纱,像迷雾,美丽,但不是桥梁。

复杂

『在一个交互复杂系统中,各个部件能够以预想不到或各式各样的方式相互关联;一个反馈信息能够引起各个部件在不同时刻变化状态,或改变它们与系统其他部分的关系;而且,其可能状态和相互关系并不十分明显,或是无法很容易地加以预测。

正常事故起源于复杂性,所以试图克服这些事故而增加种种安全检查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它们反而增加了复杂性。』

路哀

我其实只对很少的事情真正执着和投入,但我对要做的太多事情,都是一种虽不好胜却不愿败退的心态,结果在很多枝节上,就被所要做好的细节、所要付出的代价与并不强烈的意愿间的矛盾折磨。

世界上最悲哀的不是走投无路,而是既没有更值得的路,也没有更好走的路,但是却有一条路。

切片

什么是博客?是过段时间给自己切个整片。

什么是微博?是时时刻刻给自己切个小小的伤口。

整片整片的肉卷与细细密密的小伤口,哪一种是更彻底的果露?

博客就像积分(准确的说是黎曼和),微博就像微分(实际上是差分),我们的内心则是那个不可解析无法袒露的函数。

梦核

昨晚的一个长梦,醒来面对生活,就仿佛面对一个因为玩不下去久置积尘的游戏关卡,无比的疲累和不情愿。梦中从小到大熟识切近的人都生活在儿时的一条街上,街的尽头是我现在工作的大厦,却仿佛云雾般遥远。梦中的师友以一个身份另个面容出现,却道出关于再个人的辛秘。

梦里许多早已忘却的记忆迷蒙而来,直面心中创伤的原核,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结凝成的面具,保护意识掩映下的颓丧肆意。仿佛又拾起了孕育多年的有着幽蓝光芒的细小想法。仿佛简朴飞翔。梦醒来,我又成为那个坚硬而丑陋的套娃,层层包裹着柔嫩、美丽而脆弱的内核,戮力前行。

文明

在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时,由于力量的提升,在旧阶段力量层面上发展出来的技艺会因淘汰而失传。

从而一个文明可能发展出过于单一而不受控的力量,文明的整体科技水平——从重建文明自身的能力上来看——可能并不一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增加。

舞蹈

舞蹈是一种伸懒腰,一种肢体舒展心情的艺术。

爱域

爱是对自身与他者关系的一种完满解答。而这个解答是不可能的。如果世界有真相,真相中也不会包含关于我们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答案。

因此爱的彼岸不是先在的,它是作为偶然性的我们在偶然性的路径中开辟的体验领域,是主体的超越与融合,是如此珍贵而不可能的体验与绽放,构成了贫瘠人生中涓涓的滋润。

马克思

我对马克思有非常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在中国被广泛误解,无论是奉为意识形态的上层,还是被灌输因而反感的底层。由于被斯大林教条主义影响,在中国马克思无论是本人还是思想都被过度美化或丑化,只在学术界保有一小片真实。这使得谈起与他有关的话题,都要绕很长的路才能回归正常的谈话基础。

另外一方面他就像爱因斯坦。他的思路和方法指引他找到了早熟形态的正确思路,从而释放出人类无法理解和驾驭的力量,这是他未曾预见和不见得乐于接受的后果。在历史进一步展开(或物理学进一步发展)之前,他对自己的工作及其影响的后果会是一种混合了懊恼、遗憾、徒劳、迷惘的感情。

在西方(很大程度上也仅限于学术界)他的思想由于更好地和思想史合流,得到更为客观的研究、解构和发展。苗头和症候是被很好地揭示了,然而明确的目标和途径却是没有的,前者是因为生产力突破的形态及其推演影响不可预知,后者是因为具体、偶然、群体的历史总是在强迫症与歇斯底里之间徘徊展开。

就像量子相空间内的体积生命得知自己存在的真相之后,对他如何在日常时空的世界更好地与周围相互作用没有多少助益一样,掌握了自身与社会真实关系的个体也很难更好处理日常现实,因为底层的真相无法直接提供表层的影响法门。它更像一种零性接触,释放出真相存在方式的信号,所以影响是分化而深远的。

短小

——微博读控的形成意味着大脑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在下降。微博写控的形成意味着语言提炼能力的提升,以及记录闪光灵感的好习惯。

——思想都是短小凝练的,但是要详细的记录明白,的确是需要长。

——对于短小的思想自身而言,过度的记录和解说对其是毁灭性和灾难性的。我们之所以从小受这种无意义的展开的训练,仅仅是为了给他人提供浅层的阅读快感。将一丝闪光强行展开成宏大叙事,对于闪光而言不是营养而是枝蔓。

耐心

有些事情认真无益。

一开始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考量和准则,做到后面,进度受制于认真遵循考量和准则的时候,人们便都失去了耐心,变得爱咋咋地了,变得“等有问题再说”。

这样的事态发展,让人心灰意冷。

普乐天

『金台花,燕山月,好花须买,好月须夸。花正香时遭雨妒,月当明时被云遮。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间最苦是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至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李百川《绿野仙踪》里的右调《普乐天》。

兴趣

我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深入学习的兴趣,总起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减少误解的兴趣,一种是减少误用的兴趣。

第一种近似于“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二种类似于“愿做一个好用可靠的螺丝钉”。

第二种兴趣的发展对于职业生涯是有益的,第一种兴趣的发展则对找寻生活的意义有益。

出家

——我对工作的希望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有病有灾时能够有所保障,第二个是工作有足够的精神和时间暇余,可以供自己去做那些十几二十年才会出成果的事情。

——哈,找个合适的寺庙出家。

——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寺庙也难见清净地。最好出家处,当在染缸中。不过寺庙生活归农归心,我是十分向往的。

面孔

身旁之人,多有可敬可取之处,然而却没有一棵大树,令自己仰望为榜样。

左右望去,不是无奈自嘲的面孔,便是自以为得意的面孔,没有一张淡定勇毅的面孔,引领自己前行。而自己,却又还未能成为这样一张面孔。

回头见着枕边人一张宝钗的面孔,面带温婉执意,也只得往生活深处行去,历事犁心。

脾气

有时候你的锐气锋芒,在莫名之壁上一再来回挫伤,然而事在必行,又不能不坚持折腾。在这过程中,锐气非但没有磨作鹅卵石,反倒不断往内深植,在心火里横冲直撞不得解脱。

于是脾气,反倒越来越不好。

执求

所执所求,尽皆虚妄。

所执为虚,心象所凝,无有实着,时过即弭。

所求为妄,需索予取,仅沁立锥,意灭即坍。

然此在既有这心这意,便无法不执所执,求所求。有情皆孽,奈何大道孕孽,天地生有情!

然既寄此身,牵绊成结,执与所执相背,求与所求相错,从此心现破缺,意生彷徨,失却简单宁定。

心高

苏姀:

『男人嘛,都是心比天高的。他们一定要做那些自以为不得不去做的事,便往往会将真正重要的人扔在一边。总是得许多年后,他们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所以说啊,男人都是长不大的。我们大多时候,便是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等着他们长大。』

作为

个人作为主体在体制中的不作为。

基层官僚在不作为的同时,还会悲情地把责任推回那个非理性而控制欲的上面,而掩饰自己求安求稳的怯懦无能。缺乏经验又缺乏勇气的我们,若成了基层官僚也会如此。

所以如果身受,如同己作,是谓同情。

投资

投资一事,终只能做保值散险之选,难以寄望为念,亦无开创得果之喜。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终不能自动结果。死的资本活该贬值,活的资本活该落空。

唯有认准可为之实业,才有些许志趣,成可自豪,败亦无悔,赔赚不足为道。

崩坏

礼乐崩坏,不在四壁,在心房之内。

民科

使民科带上贬义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位于科学共同体内,而是在于那种自命不凡、不求甚解、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质疑先于理解、冥思重于演绎、诉诸非专业大众媒体的作风。这些都是想做一个对自己和社会有益的科学爱好者所必须规避的作风。

泥潭

一个深陷困境的人走出困境的愿望,需要和无数处在稳境的人保住自己稳境的愿望相抗争。看到有人陷入这种泥潭,我不怨抽象的全局变量,我怨人心,我怨制度,我怨未尽力工作克服内部困难响应客户投诉的自己。

八卦

八卦是人类社会行为进步的推动力之一。没有八卦,每个人的人生就成了相互孤立的各自不断重复彼此宿命悲剧的死循环。我们有穷的生命和有限的承受能力,往往使我们为失误付出沉重而长期的代价。而八卦,使我们可以为彼此分担失误的代价。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和蚁群没什么两样。个体能力有限的它们需要大量同类在空间上合作,而寿命有限的我们需要大量同类在时间上合作。否则,单个人的人生,只能进食繁衍,实在难有任何成就。我们的整体依然如蚁群般弱小,因为时间的传承远比空间的合作损耗大。所以,每一点承前启后,都弥足珍贵。

锦花

钱在本质上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宋思明说:“这世上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真正的问题。”

如果爱情,所谓的爱情,连钱这个锦上添花的东西都不能战胜,那么当不可或缺的东西失去的时候,它能够挺住?

因此,连钱的问题都应对不了的爱情,不是爱情,充其量是感情。

终问

Approach your problems from the right end and begin with the answers, then one day , perhaps you will find the final problem.

—— Robert Hans van Gulik

回归

只有内心回归专注,才能平静处理琐事;只有内心回归理想,才能坦然面对现实。一个独处时自在而专注的长假即将结束,收心回工作。

回到公司,坐在座位前,突然发现过年时回归的那种专注淡定刹那消散,又变成零散烦乱……

身吝

我们常常在向他人提供帮助时无意中摆出不愿意的身体语言,透露出自己的吝啬和虚伪。

工具

人类制作的一切工具,最终不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就是浪费了大自然的时间。

人类各种需求,总有其不依赖工具而更省时的方式。现代人为了满足一个最基本的需求,比原始人需要占用更多自己的闲暇,或者要占用更多的资源(换算成大自然的时间),而且事后留下的手尾,不是占用个人更多的闲暇去收拾,就是占用大自然更多的时间去降解。

这是一个死结。人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依赖工具和之上分工愈细的整个人类共同体。前半生以命换钱,后半生以钱换命。我们无法在最美好的生命年华享受简单的生命本质。

从本质上来讲,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汲取环境中低熵以提高自身有序程度但最终走向环境和自身双重枯竭的庞大而徒劳的生命体。个人摆脱不了这种有序的给予和拖累,但可以以尽可能返璞归真的方式与之共存。

专家

有懂和给的愿望,但既不能懂,又不能给。抄录编织符号,不得索解,无力践行。大体便是“专家”处境。 

证疑

逻辑证明的优点不在于强迫别人相信,而在于提出了怀疑。一个证明的展开向我们描述的,其实是何处值得怀疑。

英语

——拽什么英语呀,最讨厌英语了。

——英语只是世间一门普通的语言,而任何的语言,如方言、古汉语,都是一座桥梁,连向生活在那个语言世界里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应试教育在摧残人的兴趣和信心方面最为擅长,如果我们无法推翻它,至少我们可以让它不戕害自己。

孩养

女孩富养的关键在于让她多感知到财富、奢华的并不稀罕,没什么了不起,否则养出来的不是物质女就是虚荣女。

男孩要穷养的概念应该是使男孩从小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懂得竞争、争取、博弈、分享。

认穿

『马克思利用历史现象学这个工具所做的,就是一方面在肯定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揭示市场经济的罪恶,宣布市场经济必将灭亡,另一方面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期待着由他们来做“掘墓人”。可唤醒“掘墓人”之后,他却又告诉工人要暂时忍受这种具有现实必然性的痛苦,期待偶然性的革命时刻的到来。

“现存的都将是灭亡的”观念让马克思拥有了彻底的革命性,可是对有限生命的个体而言,顺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通过“公平”的竞争,获取财富、地位和幸福生活,比批判市场经济,唤醒被物化的意识更加具有诱惑力和方便。

对有限生命的个体而言,长期不消亡的现存就是一颗绝望的子弹。也因为如此,提倡忍耐、爱、救赎的宗教和哲学才有了大批追随者。而提倡反抗的哲学,就像青春期的激情一样,总是很快让位给下一轮青春激情的爆发。能够一生保持乐观而绝望的人并不多,所以有人才要逃到美学、艺术、文学中去寻求救赎。』

摘抄来源: 

个人看穿现存秩序的必然消亡性往往没有意义,因为这种看穿,不仅不能使他具有推动现存秩序消亡的能力,反而削弱了这种力量,正如发现五岳剑派剑法破解之术的令狐冲,因为使现存消亡的力量,恰恰是在对现存秩序发挥到极致产生的,而且是现存秩序自身症候的必然结果。除非我们正好站在现存消亡的边缘。

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是无疑的。可个人对它只有在误认中未曾预期的客观促进。就个人赋予自己努力的意义而言,个人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进展。人可以幸福地努力,终生深陷意义的幻象,将自己的人生织成宏大叙事,最后满意地死去。在他的幻象秩序消解的同时,他人生的无数碎片才沉淀为剩余者的真实。

如果说所有的婚姻都是错,而长久的婚姻都是将错就错;那么,所有的人生都是错,而长久的人生都是将错就错。有情皆孽,当你在纠结中完成了对自己深陷的纠结的救赎,当你的完成取消了完成的意义,当已经无法继续作孽,你也就失去了人生。

女性

『男人用处境、偶像、模板来帮助和要求女人回归平静,重新回到客体的地位,回到给予爱的角色,回到等待的命运,回到生殖的物体。女性又一次被灌输给予爱是一个女人的最大荣耀,她们再次被要求等待一个王子。不论如何,她一定会有一个接她走并将她置于被动客体地位、关在家里的人,这个人,就叫王子。

男人愿意把女人当作仆人、玩具、伴侣,她是客体的、没有攻击性的,以他为中心,以他为标准的。男人不愿看到女人变成了一个进行设计的超越主体,在现代女性身上,男人惊恐的看到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她只能是物化的,象征着他对世界的征服。

女孩子在骗局中,沉浸在被夸大的自恋中。在她眼中,自己就是整个世界。她忽视了别的女孩子的存在,认为自己就是最特别的存在。她等待奇迹,她将自己禁锢在等待奇迹发生,等待被王子选中的被动之中。她是花朵,她是王后,她是女仆,她是雌鹿。她乐于成为躯壳,她乐于成为猎物。

每个人的双肩、只够承担自己的痛苦,每个人的双手、只够抓住自己的幸福,每个人的双脚、只够走完自己的旅途,甚至于,每个人的双眼、只够看清自己的孤独。人与人至多是相互扶持,没有谁值得完全依靠。 

人类在平等问题上纠缠已久,可惜大多数平等永远无法实现。 男女平等也是这样:男女关系有点像西班牙舞,情意绵绵却又剑拔弩张,有时一方投降、有时双方缴械、有时互不相让——恒久的平等难以实现。在众多遭受不平等的弱者中,最不幸的那一票应该投给地球上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

摘抄来源:

一滴

佛语:“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有一滴一毫,也是好的。人生苦短,只求刹那光华顿悟。

无出

没有什么知识能超出我们的智商,如果感觉太难,它不是超出了我们的记忆,就是超出了我们的耐心。

相寻

花市人多走散寻回所作。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

走马前边行,
流连人没漫。

众里茫相寻,
一枝蝴蝶颤。

孤僧

按:春节花市所作。

花市灯华人如潮,
我缀其中如孤僧。

皮色红尘愿尽历,
只求得透空中道。

📝 前两句是闹中孤寂,华景空心。

后两句中,色相狭义指可被感知的世界,广义指围绕主体的符号秩序,是心相不是实相。皮相则是借指实相。存在是不可能的,对存在的意识更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却确实活在双重不可能中。不可能的存在唯一诱人的是它的之所以可能,亦即道。没有道,一切便都是空,都是色。

心意

唇间春意露,
身后臂膀环。

安居甜蜜意,
携手浪迹心。

📝 世间男女偶遇相恋后,虽情意绵绵,心中所憧憬的,却是不一样的幸福。小龙女要的是终老古墓,杨过要的是携手浪迹天涯。女性常以家庭为终极价值、归宿,男性以家庭为事业生涯的基石、港湾。这种爱恋的引力和心意的相背,构成了长期相处的张力。于花市看见一对甜蜜情侣,心有感而作。

年归

回家是什么?回家是和家人的见面拥抱,是絮叨不休的家长里短,是帮不完手的家务,是难以尽遵的规矩,是年年如此的磕碰拌嘴,是总是说过得很好的电话中不会说起的变故辛酸,是伴自己长大的书本物品的气息……

年是无法无天的浮萍,回到了家族的目光中,是一个如此沉重地感觉到自己年岁增长的相应担当的时刻。

姻损

婚姻损害的不仅是个人的自由,而且关键是侵入了自我的完整性。它不仅不可能解决孤独,而且还火烧了本来伴石而生的青苔。

动力

不甘受辱,不堪期许,不舍眷顾,这是我的三个主要外在动力,也是对内在动力的三个主要阻力。

三问

——出生三问:我是谁?我可以做些什么?我需要懂些什么?

——你离出生已经很远啦。此时此刻你应该问我今天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明天的安排有哪些?然后十分钟睡觉。

——你这是营营三问。执一念节律营生,终不知何所从来,何所耕为,何所依凭。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一个人带到这世间。最近见得婴孩多,而离为父已近,故有此感。 

为意

何以为意?不以为意。

象形

英文是象形文字,甚至是象形程度高于汉字的笔划、偏旁部首、字体三层次全息象形文字。这一常识,普及程度还是太低了。纵然不作为常识,作为学说,知晓的人还是不够。

任何和其语言在相近时期发源的文字(即排除类似韩文、日文这种借其它文字作为自己发音的助记符的“文字”),原则上均自然拥有自己的象形起源,这才符合文字创造的天然规则。所谓象形文字,指基于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 假借)及其衍生规则创造和应用形成的文字。

青春

看《90210》的感想:剧中人几乎尝遍每一种关系组合,闯了每一种祸。深深爱恋,深深失望。深深相恨,深深相谅。青春反复率性,悲欢分合,挣扎无定。固然这是编剧的把戏,可是从某一个点移情进去的观众,却被带着在一个青春里历了无数次转生轮回的劫,重新回到了青春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无限地抗拒长成。

青春就是在成长中无止境地抗拒长成。

舞蹈

喜欢看 《舞蹈学院》(澳剧)。

看自己错过了的年轻和成长。看有唯一而专注梦想的他们。听每一音都颤抖心弦的音乐。闻田野的气息。

给欠

My life isn't created by me , but was given to me. 

I always owe, never own.

双生

So what do you want? 

Insult and comfort, or glory and envy. They are always born as twins.

If you wanna take either one of them, you'll have to take them both.

凝睇

『案上水仙葱绿,笔下小词忧郁。何事在心头?往日相知难聚。凝睇,凝睇,心事无由传递。』

穿疏

穿梭其间时生倦生厌,疏离与之时却难舍难分。

求真

我们求索的,究竟是真相、真理还是真本事?

抗惧

从前的我如此惧怕对过往的不可保全,而今的我如此抗拒对未来的僵死固化。

人生就是抗拒平庸、浮躁和功利的过程。

心随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随宜

诗意

人要做的有两件事,绘写诗意,以及捅破诗意,然而诗意地捅破。

隐藏

标题的藏念宝藏的藏。

『The human heart has hidden treasures...In secret kept, in silence sealed...The thoughts, the hopes, the dreams, the pleasures whose charms were broken if revealed.』

自尊

社会中传统的男性有两个自尊源泉:一个是经济(算上经邦济国)的支配地位,一个是性的支配地位。

但是真正的男性的自尊源泉,是类似海明威笔下的男人,那种向天向地无止境探索,与天与地战斗捍卫不息的精神。

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不属于社会。

凌迟

生命被琐屑切碎,是肢解,是凌迟。

不钻

当一个人远离生活去思考哲学的时候,他也就自绝于哲思,成为挤牙慧的矫情人了。哲学不能专门,正如佛不能专门去成。

人只有见识生活的表面,才能穿透它。在自己脑子里钻深的,只是牛脚角尖 。

事变

事变而急,急而气,气而怒,怒而怨,怨而挫,挫而怅,怅而哀,哀而靡。不可取。

象限

人生有四大象限:技、图、陷、遗。

技是人所秉以嵌入社会的本事,是使社会对你有所期望、给予现实回报的基点。图是人心中志趣图谋,是使你戮力向前的内在动力。陷是人生陷入的纠结循环,是使你不得已却又心甘情愿付出最多代价的症候、情结。遗是除却你在世时一切喧嚣浮华,最终存留于世的印记。

图是你自觉想要的,陷是你不自觉想要的。技是社会想要的,并使你得以接近想要的。遗是社会最终消化吸收的你。

人生于世,这四者虽集合于一身,却仿佛全不相同,相互牵绊矛盾。

少年时看《红与黑》里的于连,心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写出了这四者在于连身上的疏离与交织。

相守

天下糟糠之妻无数,而其夫成大事者甚少。偶有一二一日成凤,世人皆羡伊眼光。谁知不过世间最平普之相遇,相看,相扶持罢了。

爱是细节,爱是现在,爱是相守,爱是一生。

不叛天长地久,只因曾经拥有。

人呵

『人呵,我真的爱你,爱你的虚荣,功利,不甘,爱你的自欺,辛酸,可笑,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甚至并不如人所期盼的那样趋于美好,可是在这个泥淖中活下去的是你,是我。而以郑重的态度,面对着世界的本来面目活下去,这是我们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勇气。』

摘抄来源:

念想

『关于未来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构思叫爱情,一个人无聊的关注未来叫梦想。』

把和一个人在一起最初的美好护送往最终叫爱情,把自己存世的初衷护送往最终叫梦想。

没有去做的,那都是念想。

职业

Job is tedious work paid to be interesting.

工作不同于创业,通常是他人为之梦想的事业,你在其中做个流水的兵。那个他人做了这个事业最为有趣的部分,而留给你的,往往是乏味的工作。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乏味的工作都会存在,那便是Job。所以它需要给你报偿(pay),给你带来利益(interest),才使你感兴趣(interest)。

势利

对于有魅力、能力、魄力的人而言,金钱就是一个身外的符号,远远没有他要做的事、他伙伴的人重要。金钱就是负的也无所谓。

在任何时候对一个人产生不肯变更的成见都是势利的。

给社会带来和美与延续的女性,如果集体不懂得该爱什么人,如果集体不愿意替社会在这些潜力股身上投资,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出了大的问题,将会逐渐失去向上发展的可能。

入门

精细区分和鉴赏能力,是任何学科,从围观到入门的关键。

依猬

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一辈子做个伴。都不是对方的另一半,永不能了解对方一切,不可妄图掌控对方、改造对方。相互体谅,相互回护,不阻对方合理选择,不悔共同选择。自愿牺牲,自愿感念。由衷欣赏,由衷相信。

长期的爱情是一场战争,是性别政治,它不是风花雪月,你侬我侬。两只相依相爱的刺猬,仍旧各自是刺猬,所以这爱必然是痛的。

被吃

许多人,他们的呼吸和时间永远留在了2010年。愿剩下来的我们,在2011年,守望相助。

我没有被吃,所以我无法和“被害妄想症”的逻辑辩驳;等我被吃了,我也没有生命/力量来辩驳了;可是吃了人的人,谁有良心和勇气站出来,证明这里曾经有过不是妄想的迫害?而谁能保证,来自第三方的辩驳,不被权威媒体的“盖棺定论”淹没?

究劲

larry说,年轻的时候,干很多事都特别带劲,特别想切入本质,从根本上搞定,可是会发现这些事情这么干总干不好。成长了,干劲是差了,心里却有了分寸、平衡、取舍,这就是年龄带给人的一种优势。

渴望再年轻一些,渴望再有欲望和究劲一些。

寒衣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评价

当我们直奔价值次序链的某一处(比如末尾)而去的时候,哪怕这一处或许更本质,事件也退化成了填充偏见的材料,被模糊在了评论的焦点之外,直接相关的人、事、因、果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无视了。于是评论也就泛泛而滥觞了,评论的参考价值也就被大幅削弱。

朗诵

下午《阅读·深圳》,最喜欢的是蔡印时老师朗诵的李白《将进酒》、陈思芊小朋友朗诵的朱自清《匆匆》、周恩宁小朋友朗诵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黄丹丹女士朗诵的刘虹《观阿根廷〈激情探戈〉》、群诵的埃里蒂斯《疯狂的石榴树》、伴奏伴舞的无迹《月光下的凤尾竹》。

洛夫《与李贺共饮》:你激情的眼中 温有一壶新酿的花雕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最后注入 我这小小的酒杯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朱自清《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陈思芊小朋友朗诵的朱自清《匆匆》、周恩宁小朋友朗诵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让我觉得童声是这样的凄婉而清澈,几近泪下。

朗诵时,音气何时低吟何时高歌,节奏何时放缓何时急促,最见功夫。如果滥用中气,或是节奏不恰,和诗文自身的节奏、听者的预期相抵触,诗文的美会被冲撞,听者的心也被别扭。

真正的吟诵我听过,没有固定的曲调和节奏,抑扬咿呀,近乎于京剧的念白,或近乎于一些带有音乐性的方言。它是词句附加了音乐性,却并不如歌曲般脱离了字的义音。它让人觉得,这首诗,本来就是这般声色,甚至于,这首诗,本身就应当从这样的声色中诞生。

如果一个字的一种发音,能够使听者感知到这个字的意义,对于这个听者而言,就是这个字的义音。当一个字被唱着,如果听者只能感知到加上去的音乐性,却感知不到字的本义,或产生了其它意义的联想,那么这歌词也就仅仅是用人声填充音乐的附庸,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每首诗在志趣、结构脱胎之后,大有机会更换字眼以合平仄押韵对仗。所以诗兴起时,只需腹中积诗隐约引导下音韵、启发下结构,切不可以律害意。

我向来厌恶所谓现代诗,尤其是长诗,觉得那些词句在诗意上甚至连散文都不如。它们天生就无法阅读,而不得不被朗诵,最终不过是变成了填充朗诵这种形式的内容。

我觉得诗意和诗的形式是存在的。但我觉得诗和诗人是不存在的。诗不能独立作为写作对象而存在,它,正如词是诗余一样,是文余。诗意也是意义的余,一种副产品。它是意外而美丽的凝结,它的纤巧无法刻意。它是那个在做着想着其它事情的人,无意中给后人留下的词句。若非如此,那就不是诗,而是诗的习作。

所以我觉得,很多单独成诗的,反而不是诗。洒洒行文之间,突然读到的那一两句惊心的句子,却常常是更美的诗。它们正如嵌在山岩里的玉璞,是诗的原初形态。

在己

庄子: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J·K·罗琳,OBE(J. K. Rowling):

『失败意味着剥光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失败后,我不再假装我是某种其实我不是的人,而开始将我的精力投入于我真正在乎的工作。人生的谷底,变成我重建人生的坚石。所以不要畏惧失败;只要活着就必然要面对失败,除非你小心翼翼到仿佛一生都没有活过。如果这样,你的失败将来自于放弃生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我们最好做自己。放弃自己的使命去完成他人的使命的人注定丢失灵魂。』

劳动

『作为人进行的生产劳动,具有同异化劳动不同的特点。它是劳动者自由的生命表现,是他的天然禀赋和精神目的的实现,其产品物化了劳动者的个性,劳动者因而在活动和对产品的直观中意识到它们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为什么?

——因为在生产劳动中,人重新创造和发现了自己。

听众

我的听众在一个数字上增加了又减少。人们来到又离开。当数字增加的时候,它让人感到不真实;当数字减少的时候,它让人感到剩余的欣慰和踏实。

我任性地讨厌一切实用地看待微博的观点,让“传播学的微博”去死吧。微博只是一个人孤独走调的歌唱。听众的数字与其说是一种被关注的虚荣,不如说是阻碍自己彻底张扬个性的无物之阵。

荆棘鸟

『我们各人心中都有些不愿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东西使我们痛苦和要死。我们就是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那胸前带着棘刺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的心而死去。因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是要做。但是,自知这明明不能影响或改变事情的结局,对吗?

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只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荆棘鸟》

责任

有所尽责,有所担当,它只是让人感觉放心、舒坦。因为不去负的时候,那些责任总是隐隐地闹心。

可是不是所有的责任,我们都负担得起。不是所有的逃避,我们都敢于回头。不是所有的自我,都可以妥协。不是所有的任性,都有罪过。

人生不能无憾,自然也不能无悔。所以,也不必强求。只须给他日的回望惜恨,留下一些细小的安慰。比如某一次,执意尽责到底的冲动……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总是会带上年龄的刻痕的。只是自己的时光,还是要让自己来雕刻呵。

直面自己年龄段应该面临的事件,直面使自己得以生活和思考的社会,其实是一个获得面对自己内心的力量的过程。只是宅着的话,总觉得自己面对自己时,是虚弱的。

问题

突然发现我失去的不是回答问题的能力,而是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对我自己暂时守着的回答不满意的时候,我只能歇斯底里地通过向自己咆哮一个不可行的回答来发泄,却提不出或者怯于提出那个问题……

叙事

『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是“最不需要作家全神贯注”的文体。小说能经受得起一再被打断,重新构思下面的情节;换句话说,小说是最具抗干扰能力的文学体裁,它的跳跃性反而能够成就作者的个人风格,通过断断续续、独立成章的叙事形成独特的连贯性。

造物,拿尼采的话来说,能够作出许诺,既能追忆也能“前瞻”,并且能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将其结局同其开头连接起来,以证实一种“完整性”。每一个体若要成为(任何)一种法律、道德或礼节制度的“主体”,他都必须具备这种完整性。

关于任何叙事再现的“虚构”内容是一种中心意识的幻觉,这种意识能够放眼世界,理解世界的结构和过程并使它们呈现在意识自身中,而且,这种呈现具有叙事性本身所有形式上的连贯性。但是,这将会把“意义”(它总是被构建而不是被发现)错认为“实在”(它总是被发现而不是被构建)。』

再无

我怀念我作为一个坏学生时的勇气,我怀念那时我的无产、无恋。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追寻安全感的执念。我相信是温婉战胜了我血洗无物之阵的戾气。

然而现有的恒产、恒恋,它们使人安逸,使人失去勇气;使人败坏,使人失去毅力;却不使人感到安全安好。所以我忐忑而挣扎,敏感而忧伤,哀愤而无力。

日渐冷漠而无味的我,也只剩下这么微小的一点书写。

厌哲

哲学。我不愿再触碰这两个通俗的字。

它既不能使人幸福,也不能使人深刻。它诞生于纠结,也就无从走向明朗。它如果是文本,只能使人发呆;它如果企图应用于实践,那么刹那巧妙的行动,也胜于它搬弄大词的拙劣。它只是一种诉说,可它引起同感的地方太少,让人感觉到语言的困顿的地方太多。

逐末

在我看来,有一件无疑的事情:年轻人买房等于透支几代人的生活品质。而且不仅如此,它透支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而且伤害了年轻人的生产能力;它透支了梦想,削弱了人生大量的可能性。而且在生态环境已经如此承受不住我们的今天,我们怎么敢如此贪婪而不计后果?

人生总是需要有所附丽的,正如《伤逝》中的爱情。然而如果附丽对人生形成了牵绊,又应该如何?

钱,正是巨大而空空如也的符号;一个成功的履历,其实也是巨大而空空如也的符号。追求和吝啬它们,总觉得是舍本逐末。我相信它们是梦想的一个副产品,一个回望旅程时的幻觉。此刻所拥有的这一点点它俩,确然是梦想的一个副产品。然而我开始的吝啬,侵蚀着我的梦想。

执念

我想,两个人持续在一起总是需要各自都有一种执念。

这执念之外,热烈或脉脉的爱、浪漫或温馨的共同回忆、相互的欣赏与怜爱、生活习惯的相熟与互补、弗洛伊德的促进和调剂,以及其他更外在的因素,其实并不是两人相互扶持、相互包容,共同度过内在和外在关坎的核心要素。这执念才是。

不完整

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无论两人是多么契合,你总是会失去一些自我。然而单身时,孤自一人并不完整的感觉却又如此强烈。也就是,无论单身抑或成双,自我都无法获得完整。

而引申拉康的思想,使自我不仅仅是一个死气沉沉的标量而是矢量的,正是那不完整的空隙。自我失去了不完整,也就失去了自我自身。

底线

『当你看见,曾经批评过、讨论过、呼吁过、建议过的事情,在25年后,又被重新提出来,没有任何一点知识的累积或经验的传承,问题依旧,好像永远从零开始。你发现智慧和经验都不是直线累进前行的,它是那么令人顿足、无可奈何地向前三步倒退两步。』

『每一出悲剧都只能哀悼而不能改变。用生命都铺不出通向黎明的路,用生命都撞不破夜的门,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那种没有反思的承担,正如没有行动的追问,是悲剧演变为普世苦难的根本原因。』

『道德是有底线的,被突破之后,底线不会降低,而是彻底消失。』

底线是不可见的:在我们意识到应该坚守的一刻,对它的感知才变得清晰;在我们越过它的一刻,就失去了感知它的可能。直至最终。

这个结局,让人心凉。只想息事宁人,不辨是非曲直,不问缘由,不究根本。这么做,公众事件无法成为历史的转折,只能成为浮云。人们最终被驱逐到法律和正治的双重荒野,于是陷入原始的混乱与历史的循环。

颠覆道德底线的公共事件没有一个合理的结局,会给社会留下浓重的心理阴影。让每一个试图人道的人感觉自己是孤独地在和一切的不合理在斗争,做一件正常的事情,就仿佛要付出家破人亡的代价。于是每一个人都无可自制地在邪恶面前或是颤栗或是冷漠。

失联

如果无力应用和实践,那么我所有的认知、感悟、思想、诉说都没有意义。

我曾经是一个很有信念的人,可是一日一日,这信念离我越来越远,以至于我开始看不到我在这个信念里的作用和价值,看不清这个信念和我的存在的关联。

察殃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 《列子·说符》

延续

明寐:

『我只是一个站在时光片段中的普通人,我努力踮起脚尖,用自己短暂的几十年,去窥探这个宏伟浩瀚的世界。我能掌握的不过是十指覆盖的空间,我能理解的不过是目光所及之处,我能能做的不过是些秋收冬藏的事。我最大的希望不过是延续,延续我的生命,延续我心中的一点小小希望。

我希望自己延续的生命,有一天能够接触到我接触不到的世界,能够理解我不能理解的道理,进而堂堂正正地屹立在生命之林。所以,我要把继承自前人的智慧,还有我自己的这一点心得保留起来,一直传递下去。就像一点小小的火星,我希望它终有一天能积累成熊熊燃烧的火焰。

为此我延续自己庸庸碌碌的生命,以近于羞耻的方式活着,因为我内心还有这样的希望,我知道还有未来。无论是谁,无论他伟大还是强横、公正还是邪恶,都不能剥夺我的希望和传承。』

哀伤

突然很哀伤,很想家乡。家乡,一个我永远属于又再也无法属于的地方。

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亢奋、哀伤,很少花时间去平静、微笑。终究还是太怯懦、太被动。容易为使命感所驱使,却又太容易因迷失而颓唐。

嘲梦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放弃了理想的人,会努力试图通过抹黑曾经的理想,甚至去摧毁别人的理想,来证明自己的放弃与背叛是正确的选择。而这种气急败坏的背后,其实恰恰是他们内心激情、荣耀和认同感的巨大失落。所以,对那些还在坚持理想的人,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张鹏

『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是因他们必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你也是。』——《当幸福来敲门》

深壑

吉丽·库柏在《等级》一书中,把人分成“有负疚感的”人和“被欺骗的”人。 “一边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尽管他们不一定比工人挣得多,却总是心怀歉疚,满脑子都是社会关怀;另一边则是劳动阶级,他们被电视和报刊杂志中美好生活的想像彻底洗了脑,常因为蛋糕上自己的那一块大小而觉得受了欺骗。”

负疚,自其因采取行动而解脱的一刻起,才不是矫情的。对欺骗的觉醒,只有当其不是来自洗脑的时候,才不是幻愤的。

矫情与幻愤,是对本来的深壑的一种加宽。

如船

企业如船。

是驶向无尽的未知与隐约的梦想,也是承载员工的安好与幸福。

携手起航,无惧风雨。

保护

威尼斯商人:“你们法律不保护我,便是把我驱逐到法律荒野上。这分明让我拿起棍子,自己保护自己。”

如果缺乏一个保护自己的平台和框架,自己拿起的棍子事实上是法治的一种退化形式。被驱逐到法律荒野上的人,是无法沐浴法律光芒的,他们是法律的奇点和症候,因为法律无法保障他们受到法律的保护。

独处

叔本华:

『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那些喜欢凑热闹的人面对自己只能看到一个可怜虫,所以才不愿意独处,而寄情群体的喧闹和刺激,以弥补内心的不安和空虚。』

陈绮贞:

『你眼中的孤寂,是我在找寻的岛屿。』

福毒

爱、金钱和房子都不是万能的,对我们以为是幸福的依凭的迷恋,只会造成对幸福的毒害。

只有依凭手头所有,一步步踏实前行,才能在时间的帮助下换得幸福。

超越发展阶段的执意或是过早的放弃,只会给人生留下巨大而无法弥补的伤憾。

深浅

积极生活的人,分享做啥;宅着的人,分享想嘛;感性的人,分享感受;理性的人,分享思华。这种种用法之间,其实无所谓深浅。

单就思者言:博客洋洋洒洒,如深海;微博言简意赅,如洞见。因此也无深浅。

荒原

艾略特的《荒原》:

『我所处的这片土地,每天有无数事情发生,可笑的可怜的可恨的可耻的。因为在变化中,所以它显得生机勃勃,正因为在变化中,它充满了罪恶。而我终于发现,这一切不是我所能谈论的。』

剩余

世界并没有留给我快乐的余地。我的匮乏是我所有的剩余。

自柚

在开始之前,先阐明本文关于自由的三个基本视界:

一、本文不会歌颂自由,不会呼唤自由,不会感觉自由不够从而想向周遭索要自由。本文试图表达的,是人类理性对“人”的自由的一种深切的忧虑。

二、本文在探讨“人”的自由的同时,会始终保持大自然的在场与凝视。如果没有这种保持,任何关于自由的谈论都会是狂妄的和鼠目寸光的。

三、本文在“应该”与“是”当中,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是”这一边,关注出发点(初衷)与实际发展中由初衷导出的对初衷的否定,即拉康所谓“症候”(sympton)。比如,与“是”的并肩站立会使本文摒弃类似于将自由视为人类天赋权利的立场——权利不能脱离权利的赋予者存在,而将天当作权利的赋予者,无疑只是人类关于被应许的自恋的后宗教形式的表达。

按照马克思关于自由的三阶段的说法(人身依附->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基础上的自由->摆脱对物的依赖的自由)与生产力程度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自由有两个层面:一是人相对于大自然的自由,另一个是人相对于人的自由,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我们在日常里体验的人相对于人的不自由,正是人相对于大自然的不自由的一种从外力到内力的转嫁。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至今依然非常不自由,人类在有限的自然资源限制下无法填满自身无限的欲望,于是在这种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在自己社会内部形成层级并相互限制与挤压。

如果我们企图将自由视为人的类本质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要记住,主体是淹没于人海的。人类整体对疾病或死亡的每一次战胜,都使得自身低生存力的增殖缺乏应有的限制,从而使主体深陷于主体的海洋,使每个主体的应有扩张不仅严重受限,而且随机地受迫于其他主体或尽情或未能尽情的扩张,甚至从根本上取消了主体自由扩张的正当性,因为任一主体的扩张都放大为人类的扩张,使人类深陷于生存的挣扎中而无法在大自然面前保有(按生产力程度应有的)自由。

而这种人类相对于大自然的不自由,将我们置于今天自由的市场给我们带来的不自由当中。我们眼见无主体的资本的诞生,以及它攫取稳定、高额利润的生存方式,它的存在使每一个人(主体)的存在都成为多余,人深陷于拜物教之中,亦无力摆脱。市场那看不见的手如此有力,它使人们将不可持续的闹剧持续到彻底崩溃的一刻。在途中,已有无数主体的人的尊严的覆灭,最终只得以大面积主体的肉体消灭和人类自身全部精神财富为了结。人的存在历史,只给大自然带来满目疮痍,并给自己留下纵欲与痛苦的回忆。

在这样一种大势之中,任何一个主体的自由,都只能由它对自身力量与智慧在资源受限条件下的运用下取得,而唯有当大量主体都采取可持续的自由方式自由,才能保住人类全体的自由,才能保住我们孩子的自由。

自我

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字应当轻小起来,将细碎的字句洒在过去笨重的宏大叙事上,使它们渐渐消隐。可是书写对于我恰恰永远是这么痛苦、缓慢而难产的事情,内里那个复杂而庞大的自我,始终捕捉不到它清晰的本体,任何清谈自己的尝试,最终都演变成一场力乏的挣扎。越来越无法书写,任何一句落定下来的话,都仿佛是谎言与掩饰。

于是只能把自己物化为一个角色,在每日的事务中,勉强维系起一个自我的定型。爱是幸福的,是未曾想象竟可以得到的幸福,然而却不是内心的追问的答案,迄今所作的,只不过是以一个坚定的回答压制了所有的问题罢了。可以这般生活,却不能这样死去。

草坪

放学的时候,赤裸的日头和平乏的水泥地交相辉映,人头和自行车在人头和自行车的泥潭中一挪寸进。为了不要因为找不到自己的自行车而让同学久等,我急步走在自行车与灌木丛间的水泥墩子上。灌木丛矮下去成为草坪之后,我踩上草坪,抄近路开始找车。脚下的草丛焦黄卷曲,仿佛死神的足尖轻轻点过,又仿佛草们本来就从太阳的火海中长成。是人们踩就的焦黄,包括我,包括这个因为它的已经焦黄而心安理得的我。

已经厌倦了“小草在哭泣”这样矫情的话。在珠海的时候,午睡的女生们时常被产生巨大噪音的割草机吵醒,割草机肆虐之时,又何曾聆听小草的哭泣?这美好的字眼背后,不过是那些受命种植和维护草坪的人们的劳动,而那些人们,只不过是受命在水泥与水泥的夹缝之间维系一片不禁踩的绿色,如此无趣的事实。切近的绿色里,没有一丝绿色。

彻底厌倦了这些攒攒的人头。每一个人头都需要抢粥,每一个人头都攫取和排泄,每一个人头都要有人生、尊严以及自由。如何得以。

更厌倦了无限膨胀的自己,厌倦了如此急迫焦躁的自己,厌倦了不是自己却又是自己的自己。

厌倦是一种累,一种无法消失的累。然而下一瞬间,就会在外物里饮得能量。依然如此生机勃勃地,浇灭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生机。

这种悲哀,我始终无法摆脱。

男儿

和美安好的祝福,不过是我这个丰衣足食、过着多彩生活的伪善男子,聊以自欺欺人的词句罢了。《女性:美术之思》里的那句“她的问题没有一个是他解决得了的”在我眼前不断浮现,挥之不去。身为男儿,我真的可以做一些什么吗?也唯有一直做下去,把路走到最后最后。我颤栗,我希冀……

南京

“南京”同时意指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屠杀。现在我对南京大学的感性评价挺高的,所以用它意指理工科的东西,从而意指我所热爱的物理学、程序设计,进而意指使我感觉到井然、美、生机盎然的宇宙与智慧。而南京大屠杀这个意象则凝聚着个人在集体非理性中的迷失、人的尊严的被践踏以及可歌可泣的南京“希德勒”们的挺身而出,作者、受者、圣者的三位一体,我用它意指二十世纪给我们留下的永恒伤痕,包括德国的反犹、斯大林的大清洗、中国的文革,尤其包括对还不能谈论的某广场的泊血,(关于这件事,因为最近得到的一些翔实的历史材料,而更加远离对当局的简单指责、愤慨或者失望,更加感觉到对在下的我们自己的反思的需要),我也要用它意指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受到的一切不可逆的污染,意指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存在资格和“人”的存在可能的质疑。

站立于两个南京之间的我不能呼吸,我迫切地需要明白我如何才能做“人”,大写的人,在这个世界,现实地做到。对这个基本问题我的基本回答有两个:一个是继续远离任何成为人上人的企图,因为我已经如此痛切地知道这是多么将错就错,也如此痛切地知道那会使我汇入一股向“非人”境地挺进的大军。并非我心中不渴望在人生的一维坐标中升高,而是我更愿意将人生的波函数坍缩为自己。我愿意放弃那些可能性,让与那些在意人生的一维坐标的人。另一个是美需要我们用丑来织就。我们要使一朵莲花诞生于这个世界,我们必须投身入淤泥,并用淤泥塑出莲花。这既不是说应该美化丑恶的事实,也不是说我们可以不择手段。我无法简单清晰地完成对这个命题的解释,这里我只把这个比喻摆出来。我只是越来越明白,美是织就不了美的。对光明的渴望并不能产生光明,光明的诞生必须经由对黑暗的深陷与挣扎,世间曾有的每一丝光明都是在黑暗中迸发出来的。与黑暗划清界限的唯一结果,是自绝于光明。

幸福

生命为时间长河所承载,我们顺流而下,刹那所见的风景是刹那的幸福。思想有它的幸福,在那灵光一现的刹那;心灵亦有它的幸福,在那相拥而泣的刹那。明明是在这个刹那的世界里啊,我却总是那个背着背包的孩子,想要把这所有的刹那,采撷进永恒的背包里,让幸福能随时再苏醒过来。何况我总是念叨着,在这世界,还有另外一个傻孩子呢。

轨迹

在我们作为“是”诞生于这个世界之时,手中握有多么无垠的可能性!我们不由自主却又心甘情愿地与其他的生命致命地纠缠,我们如此尽情却又如此抗拒地与其他的“是”的触须殷深地交织,最终,可能性的无垠星尘散去,只在身后留下这么一条尘埃落定的轨迹。这条轨迹的每一微小的弯转拗折,包含我们多么强烈的爱恨!当我们回望这轨迹,我们的泪水又将这条无比确定的轨迹化开。恍惚间依然是那无垠的星尘,它们依然在身后无形地牵引着自己,此刻这微小的我们起舞、前行,也把它们牵引得跌跌撞撞!

身后冷凝下来的轨迹,已不再是我们。我们,是那未断的前路。

构建

当我们想到那象牙塔之外的当代社会的时候,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景象?是激烈残酷的竞争?是人心不古的社会风尚?是泛滥的商业文化?或者,我们对社会的估计更为理想和美好,相信在一路的风雨中依然会有关心自己、引导自己人生的人?相信一路上会遇到许多为人处世、观念追求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无疑,这些景象都是片面的。那么,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社会是由无数有着不同愿望和动力的人的力量汇合起来的一种超出任何人微弱的估量的历史洪流。我们每个人本身也在这洪流中发挥着自己的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本身就在将社会推到上述其中一种景象里。

并非我们要进入一个本质异于迄今为止的我们的社会,而是我们将要和他人一起构建社会对于我们自身和他人而言的样子,在与社会的共同存在中陈述着社会的本质和我们自己的本质。

舆论

这里要说到舆论的可怕。

舆论通常被意识到的可怕之处是它具有天马行空的联想特性和以讹传讹的传播特性,使每个人,纵然是做一件正当的事,也要无比小心翼翼,生怕造成了什么影响。

舆论的发出者,固然有别有用心之辈,但更多却仅仅是个人观念不同导致的褒贬或是心中微弱的嫉妒和牢骚,它运行在每个人视听范围之外,每个人仿佛都是无害地进行着舆论活动,可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却给当事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然而舆论最可怕之处在于时间。我们会听到关于自己的一些舆论,这些舆论在当下会破坏自己的心理平衡,促使自己作出某些偏离自己初衷的事情,可是时过境迁,当我们发现当初做错了,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回头,那些舆论早已烟消云散,甚至早已持着与当初相反的论调了。这时候,是连哭都没地方哭啊!

《男人底线》中有很多可以例证舆论的这个特性的地方,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不少。甚至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参与到了造成悲剧的舆论之中——这也是一个经典的中庸做人忠告的内容:“别随便给别人提建议,弄不好别人按你说的做弄砸了怎么办。”

而舆论的这个特性,恰恰是使我们能够清醒地找回自己信念的地方。

父母的唠叨听起来总是那么陈词滥调和过时迂腐,党的文件看起来总是那么千篇一律和空洞无物,殊不知,正是这些陈词滥调、过时迂腐、千篇一律、空洞无物,陈述了许多在时间的流驶中始终不变的东西。

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孩提时候学到的那些最质朴不过的道理,那些道理在我们的成长之中是如此地颠扑不破,以致我们纵然曾经怎么想要否认它们,我们最终还是会来到否认之否认,肯定和懂得它们。

我们应当始终相信自己在孩提时对这个世界和自己作出的判断与期望,仅仅运用成熟了的智慧与这个世界周旋,以坚持自己的信念。时间,是站在我们的信念这一边的。

不惧

当代,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下滑,加之相应的职业教育不足,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严峻,这种张紧,纵然在一个大学生颓废地打游戏或挥霍地谈恋爱的时候,也都投影在我们心中深处。如果说曾经的寒窗苦读使我们今日得以拥有一个重点大学本科生的地位,享有了依然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享有了父母的自豪与亲友的赞誉,享有了四年自由、安逸的时光,那么这种享有是那么地短暂和容易破碎。我们的焦虑与恐惧在于,是否会在刹那间,我们就会从重点大学本科生掉落为无业青年了呢?

我们对自己毕业后的收入的期望和估计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我们的年龄所应当完成的事情会接踵而来,我们将需要还完助学贷款,将需要养活自己,将需要在事业上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功,将需要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家庭,给他们幸福与未来,我们还会将需要应对我们命途中大大小小的灾厄。我们的焦虑与恐惧在于,我们所可以得到的那一份收入,能否保证我们在完成我们的人生时不陷于失望与困窘?

可是,这些并不是我们最深的焦虑与恐惧。我们生长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物资丰富的时代,我们作为独生子女,在温室中茁壮成长,从营养、娱乐到其他享受,我们都享有得几乎过剩。尤其是我们这些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享有的就更多。可是二十年来,我们是凭什么拥有这一切?二十年来,我们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我们正在被作为人才被培养,可是我们究竟拥有什么来回报这个社会?面对着人类的现有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环境的不断恶化,面对着贫困人口的生存处境,我们质疑自己这么存在的资格,这才是我们最深的焦虑与恐惧。

到达这种质疑之后,可以陷入许多种悲观怀疑的情绪,可以陷入强烈的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之中,但我们需要的,却是对这种质疑的一个确定清晰的回答,我们需要在行动中肯定我们自己。如萨特所言,存在先于本质,我们并非具有某些本质而后才按本质存在,我们是在存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在存在中叙述了自己的本质。

我们需要一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的确定性,我们需要一种当一件任务交在我们手上或一幢困难横亘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能够应对的自信。而这种确定性与自信,只能从我们实实在在掌握的本领中来。挑灯夜战,我们可以应对第二天的考卷,可是放假归来,我们对于上个学期我们学到了什么却是完全一片茫然。当我们发现自己修完了那么多学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肚中并没有增加多少墨水,自己依然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思维飘在云端,却踏不着任何实地。我们在一个世界里学习,却将需要在另一个世界生活。

子曰:思而不学则罔。进化亿万年,我们人类拥有了这么精巧的大脑,内在于我们的思比星空更浩瀚无垠。然而却必须把此世置于我们之前,为我们的思提供思考的材料。没有这些材料,我们的思不是死死钻进胡同就是泛滥成灾。这些材料连同其上凝结的先辈的智慧,既为我们开拓思的林中之路,又将思的分寸叮咛于我们。我们的思经历这些材料的洗礼,获得了沁入心脾的成长,使我们能在那变幻万千的世界需要我们的一刻,响亮地给出自己的回答。

楚清

已经将阅读雅斯贝尔斯的《大哲学家》的笔记打进电脑很多天了,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题目。这部份笔记主要是关于雅斯贝尔斯本人和苏格拉底的。现在终于能够将这些笔记置于《楚清》的题目之下。

我一开始想到的其实是“清楚”,雅斯贝尔斯的澄明,苏格拉底的至信(从而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都约摸可以由清楚来表达。之所以最终把题目变换成了“楚清”,是因为我猜想,我们对于哲学的渴求,最初都是因为希望明白自己心深的痛楚吧。

清令

清令是在安妮的夜游园里采撷到的词。安妮说:“如果在熙攘的时代里,存在这样清令如白花的人,大概也很稀罕。遇见认识这样的朋友,拥有这样的孩子,得到这样的心情,都是被赐福的。”我始终感激,在自己生命中竟能有这样一个清令如白花的人,遥遥相依慰。生命竟可以保有这般长久的美丽。我们越轻地去触碰,那层胞膜就越像蝉翼般透明清亮。那一源清泉得以不被沾染,得以流涤心田。

总是更信任犁彻心肺的痛楚,那仿佛是一面犀利的银镜,可以照见心深的那一弯月牙;总是更喜欢心中意愿像云朵般模糊的时刻,那仿佛是一池蕴着湍涡的涟漪,将满月的桂影层层叠叠地绽开。今日含着沉叹笑口常开、在辽阔楚天下戮力行舟的我,已经走出去多远了?

定位

应当在这个世界找一个实实在在的落脚点,在这个点上构筑自己的日常,以使自己可以在别处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灵世界;认清什么是此世的真正的不凡以及与之相伴的喧嚣,不再企图摆脱自己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的身份,不再奢望自己在此世做的实事能使自己达到那种不凡,而只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完成对自己的雕琢,相信最终自己的世界自然会在此世有所散落。这样的定位可以使自己在此世保有一份淡泊而不囿于功利,可以使自己耐心地等待进度而不急躁地要抓在手里,可以使自己最关注的永远是高于自己的异化生存的南北;这样的定位给予此世以充分的承认,也对自己的日常责任给予充分的承认,这使得自己不会再陷于消极和遁世。

从前那些使我难过和困惑并陷入无限的絮绪和思辨的人和事,今日却只会使我生成一句哲理式的断言。与苏格拉底相反,我将自己视作产妇,而把世界和人生视为助产士。我生成坚不可摧的话语,抵御人生与自己的无常。我总是一个漂亮的转身,就又抓住一角牢靠的崖岩。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势不可挡地在人生的路上前行。人生如此地盛开着,以至于我想做的事情变得那么多,以至于我前所未有地渴望活下去。

心皿

曾经那自称为血的日子里,青春是何等的喷涌溅射,阴暗晦涩却又像史诗般恢宏透亮的歌声,荡气回肠。那时的天空下,晶莹,甘心,痛楚,决绝,所以幸福。时光像血一样流淌,粘稠,温热,亘古回环往复。我触碰,保有,颤栗,并且挥霍。于是时光像沙堡一样倒塌下来,转瞬间那些日子已被荒漠淹没。我穿着回忆的单衣行走于彻骨的寒冷之中,自称皿以抿起微笑。

流转

基度山伯爵曾经说过,人生的全部智慧就在于等待和希望。人生处境的流转,实在远远超出我们微弱的估量,所以,何必惧怕未来,又何必惧怕时间的流驶呢?

爱思

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

它是关于爱的哲思。或者,它是这样的一份文本,可以用以作为关于爱的哲思的起点,并伴随之。作者与克洛艾相遇、相爱、相处,最后分开。我始终觉得,人生,最要紧最要紧的就是爱,而思最有价值的对象亦是爱。我始终最需要爱和被爱。

一方面,一个没有爱与被爱的主体甚至不是完整的,另一方面,多于一个的主体之间最完满的关系状态,就是爱。这里所述的爱都是广义的爱,但是无疑,爱在爱情里是最绚烂、最深入的,两个主体浸润于爱河之中时是最滋长的。

市场

市场是没有脑子的复杂非线性自适应系统,是一架运行结果无法预料和控制的机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当下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等事务,但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对未来的预见性,从而它在伤害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时候是无知无觉、不知有所顾忌的,它在伤害“人”的时候是更加无知无觉、无所顾忌的。

还记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吗?是,但同时也是,使人摆脱异化和物化的一种努力,一段路途,最终我们要将生产力置于联合起来的我们的控制之下。

而市场经济的繁荣发达,正把我们带入了马克思所言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或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独立的个人的单个主体演变的第二大形态。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拥有物——最典型的就是货币——就在各消费场所和服务场所拥有了身份、权力和独立自由,可以自由的实现自己的愿望,仿佛我们自由了。但是,我们同时也被货币奴役了,一辈子在为其做苦工,为了货币的可持续来到。

活错

在现实的战场上,血肉横飞,一个个有生命历史、有思想、有未来、有价值的主体的生存权被不分青红皂白地禠夺,这无疑是一种惨烈,它肆意禠夺一个主体在时间维度里舒展自我的权利,使其舒展嘎然而止,使该主体无法对世界的多样性乃至人类历史的走向做出更多的贡献。

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斗争更为惨烈,因为它可以篡改主体的思想,篡改掉每个主体整个命途上的原本会走上的分支,使上亿人自觉自愿地满怀希望地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最终使每个主体在糊涂中毁却自己的幸福。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却活错了自己,违背了自己所有的初衷。

衡平

在《法律解释的衡平技艺》里,老师一开篇就问我们“商业、金钱真的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隔阂吗?”,一下子把人类对于一致性的追求与多样性的现实的巨大而尖锐的指了出来,这既体现在资本主义整个商品拜物教之内(幻想不在知识这一边,它已经在了现实本身,人们正在做的事情这一边。他们非常清楚事物实际是什么样子,但是他们仍然就如同不清楚一样地去做),又体现在法条主义者诠释下的法律实践之中。

“人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是由他们对最重要之物的理解所构成的”,所以人与人的迥异岂能由也只不过是持对最重要之物的一家之理解的法律给出一个统一的说法和处理?衡平精神的光辉正在于此。

叹息

我要将你眼目所喜爱的忽然取去,你却不可悲伤哭泣,也不可流泪,只可叹息,不可出声。♀

Abel用过的签名。来自《旧约》。

眼儿媚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宋·无名氏《眼儿媚》

爱念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意志,和一门艺术......♀

感情瞬息万变,只在于心中一念,是附着在情境上随时发生变化的化学平衡,是轻轻飘来又飘走的感觉。若是一味跟着感觉走,随着感情的动荡而不能在一处安定以待感情波动回来,心会永远流浪,爱会不断流产。而爱的意志坚定着爱,爱的艺术则将爱纳入良性循环,它们是爱的左右手。

铭迹

  • 爱这一个,就这一个,最后的一个,绝望的一个——海子。
  • 我是抱着一个苹果进入苹果园的,我要永远维持抱住一个苹果的姿势,无论那个苹果在哪里。——电视剧《向天真的女孩投降》。
  • Euripides(希腊悲剧诗人)说过,爱得太深,会使一个人失去荣耀和价值。
  • 一种因着必然失去而有的珍惜,从一开始就不是意在构筑日子里的永恒。 
  • 某些呼唤须换不来回音,方可浸于某些心意而无需心累于回应。
  • 不要呼唤我,在人群中看见彼此的身影,应当目送远去。。。
  • 小灰狼的舌尖 掌心的触觉 灵动的偷看的眼睛 生命不赐与你的 你不可奢望 
  • 那种相似令人觉得心动,那种心动令人觉得相似。
  • 所有曾带给我快乐的,最终都带给我烦恼;所有曾带给我烦恼的,最终都带给我快乐。
  • 你说的对,我是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一次,并各自在时空中单独占据一个永恒的位置。 
  • 奥斯卡·王尔德:每一例相爱都是希望压倒自知之明的伟大胜利。
  • 还记得那个哲学家与那个来说要嫁他的姑娘之间的故事吗?等他完成了所有的思忖,那姑娘已身为人母。
  • 女人并不需要她的男人懂得她在想些什么,只需要他仅仅出于他自己而在她需要的时刻处于她需要的方位,做出她需要的行为。这会是恰好的。所以这个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也不必刻意。 
  • 倘若这简单地理解为心情,那么,意义被置于何处?
  • 一切诉说与需索,落在人们眼里,不过是不以为然罢了。
  • 友谊,最好要备而不用;而一生的挚爱,要像一把精心折起来的伞,收藏于心,不能说与不能懂得的人们听。
  • 尔情深巩洛,予念返渔樵。——来自《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至巩洛而求任,各行其志。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曹植《野田黄雀行》。“丁仪,与植友善,文帝即位,诛之。此句自伤其无力救友也。” 
  • 将事隐密,乃神的荣耀;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电影《与王一夜》。
  • 客体是彼主体在此主体世界中的一个幻象。客体是在彼主体从上手变为在手的那一刹那出现在此主体的世界里的。
  • 惟有事件本身才是真实的,上下追溯千年的事件缠蔓都是假的,而真实本身就是永恒的——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件本身就足够了,并足够成为永恒。
  • 我们不能盲目地望着终点来使居住黯淡。海德格尔。——我们不能看着梦想的终点以使我们的梦想黯淡。梦想的光芒,纵然痛苦,却也是幸福的。
  • 人是应当有预见性。而我,总以发散性的思维对待人生,以为那里有无数的路途,而把事件与后果隔离开来。
  • 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是因着他所拥有的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预见性而非其他。 
  • 今早梦中淋漓尽致的一场哭,仿佛有一壳壳的脸谱掉落。
  • 性别政治与闺阁政治、儒家她者与歇斯底里、自立所以依附、吊诡荒凉、权力与话语——张爱玲女性主义。《荒野中的女体》。
  • 内容决定形式,富于创造性的形式都是为了表现难以表现的内容才诞生的。
  • 我所说的社会,是那个维系我生存、给予我地位、达成我意愿的人类共同体——而我负这个社会已经太多。
  • 政治是一门技艺理性,而非自然理性。
  • 知礼、诚信、担当、勤奋、超越、阳光、职业准备。
  • 自由对于人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如何阐述出来的,而在于是否为人们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感受到并得以坚持。
  • 姊有一物妹心羡,琳琅满目尽失色。——看见别人手中所有自己没有,就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殊不知其实大家都一无所有。
  • 弱者的自以为正义,并坦然向强者施恶,是最大的恶。

政是

  • 资本主义关于和平所能进行的最卓绝的贡献就是全球化——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前驱。而民族主义的力量中,蕴涵着一个陈述:人不只是经济的动物,人是有无数文化背景的人。技术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从人类里头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次公开的展示。但人是人,人不能反而受制于来自自己的力量。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包含了人性的呼吁,它呼吁的是人的多样性的价值,呼吁的是人实现自己成为人的无数的可能性,呼吁的是与从一开始就根植在资本主义货币拜物教里的一致性相反的东西,呼吁的是鲜活斑斓的生命,呼吁的是生命的文化,呼吁的是生产力发展从一开始就应该带给我们实际上却从我们身上夺走的东西。资本主义需要我们成为欲望的动物,需要我们成为个人主义者,然后作为经济人进入市场;而民族主义使我们成为政治的人,古希腊里所谓真正的人,需要我们成为有德性、有判断力和预见力的人,需要我们成为心系民族的人,需要我们成为保护世界的多样性的人。

  • 关于“超越自己这一代人的墓地”的思考。政治经济学家的视野应当超出技术性经济问题,也应当超出当代的分配问题,而着眼于未来的格局的构建,为“人”的素质的提升服务。能拥有这种视野和眼光的阶层,才会是政治成熟的阶层,致力于未来,并且有为了未来而放弃眼前蝇头小利的魄力与在政治斗争中斡旋的手腕。

  • 发现“是”,使我们最不安的是,“是”可以把人类送到更美好的未来,同样也能夺走人类的未来。马克思对“是”和人类的信心,“是”和人类或许却会辜负他。

呈思

任何真理一旦曝殄出来,就必然受到无数误读的阉割。

  • 我完成的是一个思想的滥觞,而不是一个思想的系统的表达——那是论文总在不切实际地要求我们做到的。伴随着一个思想的滥觞,一个思想的形状也模模糊糊呈现出来,这已经是需要做到的所有了。

姻爱

  • 婚姻是可以与爱情无关的,因为夫妻之爱是可以在日子里得以培养、生长,伴随一生的,是人因共生而有的最稳定持久的感情,而爱情这种毁灭性和创造性的激情,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虽注定与婚姻格格不入,却始终把婚姻冀望为最终达到的那个童话,那一句“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实际上呢?我们可以展望幸福,也可以回忆幸福,也可以触摸到幸福,可幸福是不能获得的,生活是不会赋予你一朵叫做幸福的花朵,收藏在自己的背包里,在人生的长路上随时可以拿出来使幸福苏醒过来。

  • 似乎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已经渗入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太多了。当我们把自己看作主体时,其他人也就变成了客体,我们在其他人身上应用了主体对客体的期待;当我们意识到别人的主体性存在时,我们又把自身变作客体,在自己身上应用了主体对客体的期待。我们的思维始终无法适应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主体的共存。且不说相爱这件事情要真的是在两个主体间发生,是多么困难和不可能。且说当我们快要成为父母,我们心念之中的孩子,究竟是一个有待我们照顾、将照顾我们的洋娃娃(客观些的客体),还是我们自身生命的另一种实现形式(我们的主体性的一种外化,还是客体)?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不符合事实的,即将诞生的,是另一个主体,一个其实我们永远也无法认识的主体,永远是一个自在之物,永远在主体以外(客体实质一直是在主体以内的),只是偶然能实现一下主体对客体的期待罢了。

  • 人们相爱,是不完美的人在尝试相爱,都不是彼此最完美的爱人,都不是the one,因为并没有the one。

怜恨

原来一个人在可恨人与可怜人之间的转换,不是因着他自己的灵魂、意志和作为的改变,而是因着他的势的强弱——势强时可恨,势弱时可怜。试问,这样来评判一个人,公平吗?

  • 我以前通常在基督教的视界里,看到每个人都是孩子,自觉而无法自止地,犯下许多罪。所以我们都是需要上帝的怜悯、爱与宽恕的。现在我意识到,不仅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恶之处,这才是世界的真实面貌。在看到我们的可怜之处时,也应当看到我们曾经以这种可怜为借口,可恶地滥用了自由意志。旧约里,我们被应许,被选择,被严格地要求;新约里,我们被宽恕,我们被爱,我们被要求拥有信念和爱。在某种程度上,旧约里那个严厉、严格、睚眦必报甚至狡狯耍赖的上帝,才是世界面目的真实写照。我们对这个世界应当有敬畏之心,不应当将自己这个主体无限制地扩大开去,扩散到每一条看似被允许或鼓励的道路上,我们怎么做,怎么选择,就会有怎样的后果。无论谁在看到我们的故事之后对我们寄予同情,那都只不过是拿我们的故事来注释他们的内心。我们依然是我们,做错了依然是做错了,后果依然要一分不少地承受。无论我们援引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来为自己辩护,那些宏大叙事依然不是属于我们的真实。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并不因为自己站在了有同样遭遇的人群中,就变得更有道理些。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总有一些准则,我们不应当让自己违背,否则我们必会伤害到自己。

  • 旧约中的神是一个以世界和所有人为客体的主体,从而所有人也就以这个主体的意志为秩序,新约中的神却是一个试图把其他人尊重为主体来爱的主体,于是惹麻烦了……

时间

  • 这里的问题其实是时间,那现实主义的法律不会等待的时间。

  • 无论我们怎样在空间的三维和心灵的无限维里体会到自己的自由,我们从一生下来,就被放置于一维而且单向的时间里,我们不得不用唯一而确定的事件的序列填充时间,事件填充的顺序的选择、事件间的抉择,这些都是唯一的、确定的,悔而不能再来的。我们手中似乎握有的无限可能性,在我们前行时在不断地被消灭。

  • 以寸光所见,绘整个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再决定了下一行动,这一切在直觉里完成,只有当生命里某一瞬的决定成为日后无数次思索的对象时,我们才能拆开直觉,知道那一瞬我们绘错的世界。我们前行,我们的寸光预见被不断打乱,我们又不断地另绘世界,最终我们填充时间的那个事件序列的举动之间,充满了世界与世界之间的矛盾,而事件序列却成为了唯一和真实的世界。

  • 夏洛克无疑对上帝诅咒过安东尼奥,上帝也无疑应承做到了,然而祂是因着别的原因而应承,便是祂要将事情推至极致,使善彰显为善,恶彰显为恶,置善人于绝望中考验,再以鲍西娅为使者创造奇迹,使恶者得惩,使善者感激。这便是上帝的智慧,全知者的智慧。高一时我曾非常迷恋地钻研,神,一个安排世间万事者同时是善的化身,这是如何得以可能的。在途中,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神的双手如何消解我们这些卑微者强加于生活的‘应该’,而不断以‘是’彰显了大写的‘应该’。

  • 在时间的长河里看,任何事情发展到任何地步都是微不足道的,都不是世界末日,都会有人有获益建立在该事件诱发的因果链的基础之上,超出当时当事人的善意、恶意与计算估量。

法律

  • 有和平,有统一的权力,才会有法律,从而才会有对一致性的保证的企图。而战争时代,是没有法律可言的。而和平必然是经过角力后的暂时局面。

  • 如果法律为了维护自身的一致性,而可以践踏正义,那么它从一诞生起,就不可能是正义的代言人。

  • 是关于一些人的事,不是关于法律,不是关于正义、公平、自由、德性、神圣,而是关于人情、关于后果和关于智慧的。

  • 恩格斯曾说:“在一个现代国家里,法律不可仅仅符合一般的经济条件并表达这种条件,而且还必须是一种内部一致的经验,这种经验由于内在的矛盾,自己降到虚无的地步。为了达到这一点,对经济条件的真实反映日益遭到损害。”由有内在矛盾而企图达到内部一致的经验写下的法律,被人们用来在面对双方乃至多方的矛盾时获得一个内部一致的结论(判决),这种一致性以在局部或广袤的地区、短暂或长久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力量为后盾得到动态暴力或静态暴力的彻底或不彻底的贯彻。

  • 罗尔斯曾说:“每一个人都具有以正义为基础的、即使是社会福利整体也不能践踏的不可侵犯性。因此,正义否认了为一些人的更大利益而损害另一些人自由的正当性。正义不能用允许为了大多数人的更大利益而牺牲少数。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公民的平等的自由权利是不容置疑的;正义所保证的权利不能屈从于政治交易或对社会利益的算计。”

  • 任何原本预期之外的不幸或损失的发生,总有一些人牵涉到因果链之中。他们的意愿是否并不怀有恶意,他们的行为是否只是不够妥当审慎,他们的牵涉进来是否是不由自主受到一连串事件的驱使,甚至在此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他们的心灵中的症结与疾病、生活方式里对许多法律以高姿态强调的原则的习惯性的忽视是否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归因的结果?

  • 当不幸或损失的承受者挂着泪花站到法庭上要求公正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把对方进行了客体化,把对方客体化为有序的恶,客体化为须负责任者,客体化为一种强大的会反抗公正的力量,客体化为利益薰心者,总之,客体化为与自己的意愿相对抗的一个客体。对方是别人,对方是敌人,对方作为与自己等同的人这一面大可以忽略不计,对方的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只剩下自己标记在这个客体上的巨大的符号。不幸的承受者要将一些不幸或损失加诸于这个客体,有时自己的不幸或损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消弭,而有时这损人不见得利己,但损人却依然是势在必行。

疏离

  • 我们自己,不仅应当与别人的观点保持疏离,也应当与自己的观点保持疏离,因为我们并不是我们的观点本身。我们是那个有智慧与自己的观点相疏离的人。我们是不必要保持一致性的人。

  • 我从前非常喜欢一个说法,就是当作者完成一篇文字,从他提笔起来的那一刻起,文本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他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把文本捏成了最终的样子,文本最终的样子,就迅速在无数读者的阅读中发生了无数新的意义,作者不再对文本为什么写成这样子、写成这样子的意图何在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 我现在不再认同作者的退席所剩下来的“文本”这样的概念。写作时作者脑中不断有基于他的经验和思考的思绪出现,每一个思绪都是模糊的,然而都企图成为完整连续一致的宏大叙事,然而这些思绪却又相互矛盾,相互削适,相互激发融合,最终那个凝固下来的文本,不过是思绪的战场里没有灰飞烟灭的尸骸。这些尸骸被放置得如此整齐,乍一看就好像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似的,像是由一个单独上的构思被一气呵成文本。在文本被阅读的过程中,作者是永恒在场的,那时他脑海里流转的最终没凝固下来的思绪,都参与造成了最终的凝固,并如幽灵般干预着我们把凝固的文本重新在我们脑海流转起来的过程。

宏大叙事

『宏大叙事本意是一种"完整的叙事",用麦吉尔的话说,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文艺理论批评中,经常使用这个词语。史学借用这个词语,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

史学中的"宏大叙事"这一概念与历史认识论息息相关,与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史学家对于这种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与认识紧密相连,隐含着使某种世界观神化,权威化,合法化的本质。罗斯这样写道,"由于将一切人类历史视为一部历史,在连贯意义上将过去和将来统一起来,宏大叙事必然是一种神话的结构。它也必然是一种政治结构,一种历史的希望或恐惧的投影,这使得一种可争论的世界观权威化。" 罗斯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了利奥塔的概念,揭示了史学宏大叙事隐含的使某种世界观神化,权威化,合法化的本质,揭示了史学宏大叙事的政治特质。这里的"政治",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关于国家及社会治理的政治内涵,更是后现代主义者所阐释的强调一种将某种意志强加于人的以强凌弱的权力政治的内涵。简言之,即宏大叙事的政治功能。因此,史学宏大叙事往往与意识形态脱不了干系。

可以这样认为,宏大叙事是一种完满的设想,是一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始有终的构想型式。由于这种设想无法证实,反而常常会遭到现实的打击而破灭,因此,不免带有神话的色彩。另一方面,宏大叙事是针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所进行的大胆设想和历史求证,它的产生动机源于对人类历史发展前景所抱有的某种希望或恐惧,总要涉及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结局,总要与社会发展的当前形势联系在一起,往往是一种政治理想的构架。虽然,近些年来,西方史学循着突破政治框架的路子前进,宏大叙事的主题线索偏重经济和文化。但是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从最终的结局来说,仍然摆脱不了与政治结构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干系。宏大叙事与其说是一种历史叙事,不如说是一种历史构想。它因逝去的历史事实而证实,因将来的历史事实而证伪,是史学家的希望和寄托,是史学家的激励和追求。』

自柚

自由是一种宏大叙事,是一种合法化神话,是一种希望和恐惧的投影,是一种将可争议的世界观权威化的企图。

自由是一个谎言,很诱人的。或许我们应当不理会它是谎言这一事实,怀着对它的希望,积极的奋斗,就像蚂蚁为搬米而奋斗。生命的生存,需要对生存的激情,需要觉得这生存有意义。我们应帮他人维系对自由的幻觉,尽己所能。

读写

似乎这里对我而言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我越来越无法肯定我的某些执著的价值的今天。任何的文字碎片,从硬盘里的文件上升到书写于此,似乎越来越变成一个慎重的过程。这里的世界历史对我越来越重要,我越来越不愿意使这种历史以我不愿意的方式呈现。其实是一种带着傻气的在意。或许,我的“我执”越来越严重了。这或许是因为,我曾经以爱的名义把一个主体当作绝对,而自己的“我”也附着在这个主体上成长到了过于绝对的地步,从这个主体上撕裂下来的我,已经压制不住 “我”作为单个主体的无限扩张了。主体的扩张与压抑之间的冲突,从未像今天这般严重。在拉锯后的心灵战场上,战火似乎摧毁了一切晶莹的南北。晶莹一直在涌出来,平静也非特别难得,然而在这种气氛之下,晶莹沾染烟火,平静不能祛除张紧。事实层面一日不脱出今日所陷的泥潭,心灵层面就永远无法有根本性的改变。纵然在愧疚之中,主体的轻狂依然不断在得到陈述。

我似乎一直都缺乏将散沙般的思绪拢起来的能力,至今,始终完成不了一篇具有的单一而完整的生命的文字,始终都只是完成文字的碎片。反正生命的意义都不清楚,书写的意义又何须清楚,也不必在意是否能完成某种形态的书写,只要在能做的时候,做一些能做的事情就好了。有时候把一些简单的想法写得冗长,也没有什么,反正先形成冗长的文本,将来再抖薄来吧。

我一直有两个基本的阅读习惯,一是当要做某一方面的阅读时,总是先去读更高深更难懂的书,读看不懂的书,内心的体悟是隐约的,而且有了隐约的方向,这时回头去读一些浅显些的,隐约便踏着实地,到达单阅读浅显的书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二是我会同时阅读倾向迥异甚至相反的书,使书们的观点对冲,各观点的阐述者越是优秀和正确,我在对冲中的收获就越大,还免于被单一的观点俘虏。后来回想时,又想起自己的两个观念,一个是“抖”,另一个是“触角”。抖,我在《还存在知识分子吗?》中已经提到过了。而触角,是说,一本书最重要的不是给你知识,而是给你触角,把你链接到一些你原本知识领域之外的地方,看完一本书,就在你心里种植下了对另外一些书的需要,你就借着一本书到达另外一些书,顺流追下去,结果你的视野就越来越开阔。其实,“抖”本身也是一种“触角”,所谓“用自己原有的智识拿起他们的文本抖一抖,掉下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其实就是用心中触角来在浩渺的文字中,找到那么一两个属于自己的,只有用触角连起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其余,都只不过是用来忘记的短暂记忆罢了。

一篇很长的东西,很难使人愿意阅读,于是我一般都在旁写一篇短小的东西,把冗长的东西包裹起来。冗长的东西,其实也是一小段一小段写成的,其实我的笔力,甚至很难控制一句话的形态,用尽全力,也不过顾及一小段话罢了,所以有些小段的话突然写得自成一个小世界,然后又用一些勉强的句子把这一个个世界串起来。就好像生活,是用漫长的平淡无味的日子将短暂的美好串起来一样。我在文字里写不出整体结构,在人生里也写不出。

修养

“修养”的定义,“修”主观修行,和“养”客观滋养。有许多人,有极辉煌的建设,也有极彻底的破坏,就是成于“修”败于“养”,无论如何努力,我们所努力要不成为的那个自己,终会泛上来,淹没。

致命

I've Got A Pain In My Sawdust

     w. Henry Edward Warner m. Herman Avery Wade

A little bisque doll and a little rag doll

And a dolly imported from France

Were sitting one day on the shelf of the store

With a doll that could wind up and dance;

When all of a sudden the shopkeeper heard

A scream that rang out thro' the store,

And this was the plaint of the little bisque doll

That made such an awful uproar;

I've got a pain in my sawdust,

That's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little inside,

I'm just as sick as can be.

Don't let me faint, someone get me a fan,

Someone else run for the medicine man,

Ev'ryone hurry as fast as you can,

I've got a pain in my sawdust.

They took her away in a hospital van

And the whole town was filled with the blues,

For ev'ryone thought it was quite an odd thing,

And the papers all printed the news;

The surgeons looked wise and they all shook their heads

And asked her just where she was sick;

"I think it's 'appendisawdust'," she exclaimed,

"And won't you please do something quick?"

I've got a pain...

Oh, sad was the day for the little bisque doll,

For they cut all her stitches away,

And looked for the seat of the terrible ache;

"'Twas a delicate task," they all say,

For none of the surgeons had ever before

Performed on a dolly's inside,

They tried to restuff her but didn't know how,

And this was her wail as she died;

I've got a pain...

《猫和老鼠》的永恒魅力就在于,无论它们俩怎么在争斗打闹中伤害彼此,它们俩都很快就可以恢复,谁都不会被真正伤害或杀死,这使得两人可以尽情争斗打闹。而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人会被真正伤害,人会死去,人的路途和心,会被事件致命地更改。这就是这个世界致命的遗憾——无法挽回。

单字

情绪、思绪,这样的词我们在日常里用得太多了,整个词作为一个意思作用于我们,被在无数的场合使用,这个整体的意思也渐渐变得乏味。

事实上,汉语,永远只有单音词,没有双音词。情绪,不是一个词,是两个词组成的词组,情の绪,或者翻译为feeling  threads。

我们用窠臼的双音词来构建起句子,但句子的灵魂,一定是属于看上去像双音词实际上是单音词的词组里的。

挖掘单音词,就是挖掘古人蕴在语言里的智慧。

执道

佛说,莫法执,莫我执。

我特别热爱一个故事:佛在世间寻觅弟子。遇到许多对事不执着之人,佛都不认为他们能够破除执着,勘破本性。却遇上一个痴儿,对佛说:“我爱!我爱!”佛才微笑,收为弟子。无痴不成佛。

切莫执着于不执着,否则便成为鲁迅所言无特操的人,他将无法触摸生命的真谛。每一次的破执,都应来源于真正的体悟,将法与我,对空敞开。拗折自己坚定的道,有时也是拗折天道。

此在

我内心的存在,无法简单化作种种心中的在者。

我并不明白我勤奋地做这些研究的意义何在,有谁会在乎,有谁会从中有收获,甚或整个思索、研究是否相当幼稚、不自量力。

但有一件事是真实的,就是我在做这些事,我在记录此在,并将此在化作文本,置于眼前。

正如我在爱里所做的一样。或许无疑是错的,然而我一直是这么做的。而且否定的目的一直是追寻肯定。但其实也只有对于此在,此在才是重要的。

存在

我们对于世界如何与为何的提问,一定有答案。因为我们每日,就生活在这个答案里。我们在这个答案里经验着,日常的经验、极端的经验、设计的经验,而数学对经验不断提纯,提纯出无数种对存在的澄明。这里有遍计法执,而存在是圆实成慧。不通过遍计法,亦无以达圆实成。遍计法是在者,圆实成是存在。

 

丝丝缕缕依他起性的因缘,交织出我,无常的我。内里无数心识的浩渺,无数滞障之处,交织出我们心中的存在。

一切地向外求,最终都会需要向内求,向内心求。

一切存在,都需要通过此在来到达。

 

我们在高中所谓“哲学常识”里,错误地习惯了物质与意识的对立,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只有一个整体的存在。然后被我们分裂为主体与客体。

我们永远是从此在出发去试图认识存在的。什么是此在?过于简单的回答是,此在就是人自身。但这样的回答不能说明问题。

用一个旧图景的比喻,就是,假设存在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那么此在,就是在自己所在的这个点。我们永远从一个点出发,以球状放射,认识世界。这个点并不是一个几何点,也不是一个质点,更不是一个观测点,而是存在在此点的实现,虽然是全息的,然而在此点,绽现为与在其它点都完全不同的样子。此在,是与此点相紧密牵连的存在,硬要具体地说,那么此在不仅包括主体,还包括了主体影响所及和影响及于主体的环境。出于远近的原因,存在的重心被直观地误解。为了抵御这种失衡,存在撕裂为主体和客体——心相应与心不相应。

然而此在绝不是静止的点所能比喻的。 客体也不是诞生在这么一个静止的过程。此在是“在世之在”,是活动着的存在。客体是诞生在此在的周遭从上手态到在手态的过程之中。上手是得心应手,直接就是此在活动的一部份,正如一个人修漏雨的屋子时,锤子是他修理活动的一部份,从而是此在不可分的一部份;在手是现成在手,是被人的思考分离出来,被放置于人之前的对象,正如这人修着修着,发现锤子不好使了,它就会把锤子当作手边的一个对象加以注视和研究,找出改进或取代它的办法。上手是有机的,正如当一根肌肉工作于奔跑中的小腿时,它是上手态;当作外科手术时,这根肌肉被挑在医生眼前观察,这时成为在手态。上手态才是存在的真实形态。

客体的诞生其实也是客体作为另一个主体的诞生。这一点,在《心皿》中我试图在拉康的语境下加以陈述:“任性、盼着有人来看顾自己、懂得自己和宠爱自己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灵的需索求助,主体希冀另一个主体能不是在手而成为上手,而另一个主体内心有自己的自在,只在不多的时候,能幻化作主体所需的客体,达到默契的上手,使双方触摸到存在的敞开。在主体心灵历史最久远的源头,母爱润物无微不至,使幼小的心灵曾饱饮了甘霖,幼小的主体的需要便附着在这曾饱尝的幸福上生长,它仰望着支配着和滋润着自己的母亲,所以曾喜洋洋地相信母亲的存在全都浓缩为它;然而总会有一种在婴儿之外的而为母亲所渴求的东西,婴儿永远得不到它,也永远不能代表它,这是婴儿甚至早在断乳之前就察觉到了的,所以它永远都想成为它。幼小的主体永远是从察觉到另一个主体内心的自在开始察觉到世界的自在的,它的一生,都在以不断展开是的可能性,以逼近那一个自己永远也得不到和代表不了的是,而这一生最初和最终的诉求,不过在于使世界的存在浓缩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而在我未完成的关于《威尼斯商人》的一篇作业里,这种观点的模糊形态,得到了滥觞。在那篇作业里,我还试图表达,物化源于客体的诞生,源于对另外一个主体的存在的察觉,源于海德格尔追寻了这么久的出来的物的物性、器具的器具性的一个小结——可靠性。物化与客体化的形态上的差异在于客体相对于主体的地位、关系,这是一个更新的课题了。这个问题,有待在《亲密关系》和《爱情笔记》两书所作的笔记中解决。

终结

安妮3月5日的日志:

“这所有的,所有的事,原本就只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事,要在终结之后,才会成为其他人的事。”

“任何抱怨都是无用的。抵达了,才能得到解脱。终止一条道路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完它。一切都是如此。”

戏子

我是一个需要入戏才能演好戏的戏子,戏散去后,心仍在戏里,演过的所有戏,就成为我的心。

归然

我看见我那固执的意志所在的傲慢的高度,无限制地注入世界,把世界重新建立在我的意志的诠释的基础上。

Hegel:

思维总是走不出自身以外而达到对象,对象作为自在之物,永远是在思维的彼岸世界。

Lacan:

实在中什么也不缺。每发现一个不足或者剩余永远涉及到一个象征性的宇宙。

Heidegger:

世界自我敞开,大地自我归闭。世界建基于大地,又力图超越大地,它作为自我敞开不允许任何物关闭。大地保护和庇护世界,希望世界进入大地并留于大地。

疯人院

我梦见,这样地狱般的日子在某一刻最终击溃了我的神经,那我以为能保我永远不疯的神经。痛苦如同那破裂血管而出的红稠一般淹没了所有的脑细胞。白色的医衣与桔色的电筒在日子里穿梭,却丝毫不能改变我空恐伤痛的眼神。护士们不能懂得这个安静的病人,就这样安静地具有对所有镇定止痛药的抗药性,不哭不闹,却一直用绝望的姿势抓着床单。窗外的院字,春暖花开。

疯人院是一个不错的关于天堂的图腾。遗世独立的王者,清纯需索的孩子。当两个相爱的疯子穿越人类社会的田野,那是怎样幸福的旅程。

然而,只要我们还能在日子里走上一天,这个意象就是遥不可及的。疯有余辜呵!

这个图腾是懦弱的。我想,关于天堂,婚姻和家庭,会是勇敢的图腾。

生查子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唐·牛希济《生查子》

与祂

惟有人是神,唯有神非神。青梅煮酒,唯祂与寅尔。

我们从来都是从人身上看见我们心目中的神的影子。而运营着的这个世界的祂,却不如我们心目中的神。

曾几何时,我有这样的气魄,与祂青梅煮酒论英雄,而今是否尽失?

三余

  1. 勿信及其余
  2. 勿疑及其余
  3. 勿顾及其余

我的三余定理。关于爱。

  1. 不要从爱人的话里推断出太多承诺并相信那些承诺;

  2. 对双方之间的一件事有疑点时,不要怀疑所有的事;

  3. 爱就一个字,最简单的原理,最复杂的演绎,拥有自己的爱,自己的命题群,其余的爱的命题,就算在自己这没能成立也不重要。

兰荆

『兰在深山,已无尘嚣之扰;而鼠将食之,鹿将豤之,豕将(虫豕)之,熊、虎、豹、麝、兔、狐之属将啮之,又有樵人将拔之割之。若得荆刺为之护撼,其害斯远矣。』

郑板桥语。莫可名状的读后感。

等于

He's just a boy

And I'm just a girl

Can I make it any more obvious

Avril的歌。爱不等于一切,是的;鲁迅说“爱情不能无所附丽”,是的。但我始终认为,在爱没等于一切之前,我们自己先说的“爱不等于一切”,毁却了爱等于一切的机会。

窗帘

人们都是怎么坚持到老去的?或许,拉开窗帘?

这始终是我的疑问。我想活到老去,找到这个疑问的答案。

窗帘拉上的时候,盘桓斗室之内,内心汹涌得要吞没人生。拉开窗帘,面对阳光风雨,背后屋里的一切都被镶上时间的光芒。

或许吧。这我依然拒绝的方式。如果应该如此,谁又能来打开我的心扉?

惜始

“如果现在不珍惜开始,怎么谈得上未来呢?根本就不可能有未来。不能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放弃身边的幸福。”

在电影《Cybercube》里,女孩对男孩说:"You are not my type."男孩对女孩说:"You are not my type too." And then They kissed each other.在那个闭锁而时间流诡异的Cybercube里,直至永恒枯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遇到”这一缘分,相互陪伴,渡过时光。不谈未来,也不应计较和顾及未来,重要的是现在的相互陪伴,织起的美好时光,是生命的一种护航……

喜欢

我瘫坐在她的身旁,觉得可以很清淡地和她说自己对她的喜欢,两人只是轻轻一笑,能同时体会到这里的美好与清凉,她能从容地沐浴在其间。我心里为她撒下轻纱,曦微的晨光有如来自天堂;可现实是,对一个人的喜欢,这心灵的和灵魂的能量,不能成为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护佑、祝福和她能体会到的幸福。所有的喜欢就丢失在时光的网中,再也没有人知道那里曾有一个天堂。

扶持

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变得这么依赖外在的扶持。甚至精神化的扶持都已然不够,需要触觉的、真实的、具体的。床是最好的地方,然而怀里缺乏拥抱。起床,坐在桌前,就仿佛没有什么能扶持住自己有气无力的摇摇欲坠。电影是好东西,因为它有连绵不断的东西,而且有低沉的声音打在心里。

连绵不断,这扶持就不会突然落空。这是好的。

视觉是最虚假的。听觉是近于触觉的,所以好些。然而似乎很久以来已经无法在需要扶持的时候听到汉语,似乎它缺乏力量。所以需要英语。它的意义是若隐若现的,然而语气的坚定流畅似乎永远不会变更。这样好。

可是还需要音量。特别需要低沉的声音。那高翠美丽的声音,带不起沉重的我飞翔。

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上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像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我失却了一切,也失却了我自己。当我如此渴求外在的扶持的时候,我已经明白,我的生命再也扶持不起来了。像败絮一般。

珀韛

珀提着将干未干的酒瓶,摇晃着周遭的整个世界,撞开了自家的木门。里面的一切对他冷清。

凌晨三点。

胃里翻腾,喉里燃烧,脑里混沌。一切的冷清太不相称,太刺珀的眼。珀把酒瓶往地上砸去,碎片激荡,将他体内莫名的躁热传递给周遭的冷清。

珀让自己歪在所有的棱角和细屑上。骤然的刺痛破碎在一声大嚎中。

全家已醒。栉空对自己的恶梦发呆。棹的指甲深入自己的手心,有力而无奈。桪听着自己丈夫的烂醉,静等预期的疯狂。奶奶透过自己的晚年看见少时的一次日全食:暗黑边缘的刺亮现出狰狞。

珀开始絮絮叨叨地谩骂。一切都不刺耳,因为早已被习惯。但对邻居,这次第,怎一个恨字了得?可谩骂中有珀一生的悲哀,荒芜了全部血肉的力量。

珀略品了品血汗调配的啤酒,序幕结束了。他抓起啤酒瓶颈,扎向璕的房门。他要打她。他一定要打她。他说他今晚不打她就不是人。他说不让他打她就是想让他死。他说他知道璕们心里恨他咒他愿他去死。他说这是什么道理,关起门来不让他打。

房门是脆弱的。珀看见房里的黑暗中没有璕,他知道她已蜷在奶奶的怀中啜泣。珀的手在伦常的门前停顿,最终落在旁边的墙上。那墙体感受到一阵狂暴的疼痛,这种疼痛顺着框架蔓延,在空气中造成空恐的回响。

珀看着自己指膝绝望的红色,无力地瘫在地板的余温上。他感到挫败。今天竟然没有打成。以往都是那么顺利畅快。昨天就把璕痛打了一顿。痛打的痛,字尽她的痛苦和他的痛快。璕昨天确是贤良的妻,用她的痛苦承载了他的负痛。今日璕竟然找起靠山造起反来。经过这样的许多年,曾有的奶汁早已灰飞烟灭。哼,她竟找座过期的靠山!

珀决绝地起立。一脚飞起,奶奶的房门即刻荡开,门后屏听的奶奶被带倒在地。璕扑到奶奶的身上。珀轻蔑地查看那道房门。门旁的两个女人像是要融在一起,一些无声的液体迷失在莫名的抖颤中。

黑暗中昏杂着惨云下的眉霜。空气中嗅到某种缓慢而不可抗拒的气味。是有沌浊的声音,却仍然听得到衣针落地的尖脆。被迫的呼吸释放出牙间的呻吟。一些血,漫天漫地,在完整而眩晕的皮肤下。

【后记】

这是别人的真实,在我心中云集。晦涩的词句,真切的指代。

珀醉归而欲施家庭暴力,已饱受此苦的璕第一次通过房间后门外的阳台躲到奶奶房间。本来这是良好的避难所,却为珀无可遏止的挫败感所攻破。一场痛打未能得到避免。这是一种无法终结的悲哀。报警也好,离婚也好,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这种悲剧是普遍的,因而也无法简单地用肉体的消灭来终结,最终又或许被迫用肉体的消灭来终结。

珀音破,只与琥字合为琥珀。璕音寻,是一种美石。栉音窒,是梳子、篦子一类梳头用具。旐音肇,是古代的一种旗帜,或是所谓的魂幡。栉是个女孩,旐是个男孩。韛音败,是鼓风吹火的皮囊。这是一个破败的家园。肇事、窒息、寻觅,是它的成员。

心熏

有些人利益薰心。有些人以心熏利益。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纯为道义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理想情形,并为无数的故事所渲染,所谓的道义,不过是利益的协调分配。

我在此提出的质问正是:当你觉得道义都不可以离开利益而谈的时候,是否也架设了人际关系纯为利益的这种理想情形呢?这种理想情形,是马克思教条主义的一个邪派一直宣传的观点,并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许多故事所不断“印证”。

我那时说,人与人的关系,只需两词便可断尽,利益 以及幻觉。关于两人感情真心实意的幻觉乃是为温情脉脉的表象所哺育;关于两人敌对的幻觉乃是为两人交往中的不快的表象所哺育。人的心是多么复杂啊,自己都不懂得自己的心,两心究竟有多相洽相悖,又有谁知道;利益和现实的威力又是多么大。所以,一切,不过是, 利益 以及 幻觉 罢了。

我最终从理论上否定了我心里一直认定就是事实和真相的那种人性本恶+熙攘为利的理想情形。可是,时至今日,我依然不能确定,人,是否有真心,甚或我自己,有的是否是真心。

利益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它要通过人的心。人的心天生不允许某种心理平衡被破坏掉,他对平衡被破坏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恢复它。可是每个人的心理平衡点不一样,这是由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所决定的,这种平衡是隐秘的、难以言说的、多样的、通常是潜意识的。可以称之为心中的面子。

一个人从小长到大,无数的人对他说了无数的话,每一句话都悄然地介入了平衡点的设定。一句话以知识和常识的形态浸润我们,和自己身边的某个哪怕对自己无足轻重的人对自己说出这句话,是有天差地别的。这也是为什么安慰和情话的基本形态不变,说跟不说还是大不一样。这些话,无论自己是否认同,都无法抗拒它们对自己的影响。这些话诧异了平衡点,或者从某一个角度坚定了隐隐约约量子般不确定的平衡点的位置。这些“话”,也可以是一个行动,一些引起了大脑对之进行符号化、属性化的事件。

当一个人舍己救人的时候,真的是因为他高尚吗?那一刻,他自己的心理平衡被破坏了,他无法不出手。真的是没有办法。他无奈地舍己救人了,因为他不能和自己的心理平衡的力量相抗衡。真的是没有办法。

可是为什么有人会舍人救己?同样是他的心理平衡被破坏了,无论他事后如何有良心的折磨,如何后悔自己当时的决定,如何觉得当时自己以邪恶之心运用了自由意志,那一刻他只会作出那样的事情,像狗逼急了跳墙一样。真的是没有办法。

那一刻过后,原先在他心里地位相等同的一些平衡就自然地排出了轻重。没有什么事比一个人他自己做出的事更能影响他的平衡点的位置。原先自己认定的平衡点被虚化了,真实的平衡点被暴露。可是如果自己坚持旧有的平衡点,那么在日常的小事里,那些自己认定的平衡点还是会把真正的平衡点掩映起来。

习惯造成的仓促的第一反应造成的结果可能震撼原先的平衡点。就好像一个还完全在矜持里的女孩子,几个人碰了钉子之后,这墙就软了。因为她自己觉醒了。

心生

是已经希望自己能生生不息地活下去,并最后不至于死不瞑目。我拥有爱和幸福,拥有珍贵的友谊,拥有大家的许多关照和宽容。拥有这些,我身上那么多致命的弱点,已得到接纳。因着这种已得到的接纳,我当转身英勇而战,撑起人生的广厦。我当战胜我自己。

然而我的心脏衰弱得如此气若游丝。它是在衰竭中;我时常强行赋它以向上的激情,可那却是轻轻一碰就会坍塌的沙堡,只能令它衰竭得更快。就像你将一张纸片向前飞出,纸片脱手时速度越快,它的速度就衰竭得越快。那阻力是与速度的三次幂成正比的。

它缺乏生生不息的理由。它想要什么呢?它似乎什么都想要,又似乎什么都不在意。

我要有所动作的时候,这衰弱的心脏它制约我。心有余而心力不足。心理素质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的心是他一切力量的源泉。心脏的衰弱,是生命力的衰弱。他无数次战胜自己的努力,就像车祸双方竭尽全力的努力——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可为的。

同一

一个人一生的挣扎,其实一直是关于那一个东西。他写文字下来,记下他某时的心情。再回来阅读时,他若是有些遗忘了,重拾当时的心情这种感觉使他热爱这些文字,因为这些文字又激荡起他心中那一个东西;可是再读几遍,他开始厌倦这些文字,因为这些文字是乏味的同一段旋律的重复。他试图再写一些文字,可是发现依然只是重复。同一个东西,他都有些厌烦这个东西了,你说他老是在这个东西附近钻牛角尖干什么?他的魂飘来荡去,难道就摆脱不了这一小片天空?渐渐地,他开始厌恶他自己的声音和文字。这种厌恶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他以往是多么相信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思想和自己把字摆成的美丽样子的价值。可是现在一切都坍塌了。他任由自己新要写出的文字失落在时间里,最终让许多时光被遗忘,让记忆的原材料束之高阁,最终丧失全部的光泽。

周杰伦的那么多首歌,听来听去,时间在音符上的跃动,是一样的舞蹈。同一个东西。然而依然盼着穿上新裙子的新歌。安妮的文字,读取的是同样一种呼吸。然而盼着新作。希望此后还有,此后还有,生生不息。是盼着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迥异的演绎吗?自己的时间在前进,自己的人生口袋装下来越来越多的东西,所以希望这些激荡自己的旋律也向前推进,字句与更多的字句有更灿烂的交相辉映。图腾要时常保持新鲜的生命,才能引领自己。

长浸

感到一种悲凉。一些最重要的诉说、一些应该永远成为这场谈话挥之不去的阴霾的诉说,可以变成仅仅是会话的一部份。比如画展里的一幅画罢,应该久久驻足,甚至痴迷到抱着几天几夜不能脱出那种境界,可是,它最终成为画展的一部份了,看完了这幅,又去看下一幅了。

我是多么敏感的一个孩子,我需要一切绵长的东西,我害怕太快的失去。和知心人一起说话的时候,双方都川流不息,以至于水乳交融,有诉不尽的衷肠。这时多么希望时间变成一个走不到边的小岛,拥有这片可以躲藏起来的地带,我的心能获得这暂时的宁定。我比喜欢一切都要喜欢这样连绵不断的感觉。我需要函数连续可导。如果世界是量子化的,我一定要躲进普朗克距离和普朗克时间里,我想,里面一定是连绵粘稠的,以至于尺子和钟表都摸不着头脑。

我很容易陷入一种忘记外面整个世界的状态,很容易变得反应迟钝,所以总是被人苛责。可是我的心就象流沙,陷进去就出不来了。要遽然脱出来,就要硬生生扭断千万根筋,很痛的。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的状态里,就会尽量不要去触及心。当然自己一直努力做的,是要记录下自己的心情,使得可以尽量不忘记每一个此刻。这是最重要的心灵生活。所以触动和陷入心,是仍必须时常做的;写博客时,必须先使自己陷入到近于窒息和失语的状态;需要不断重播和捕捉那段心情。

开来

在大多数时间里,我简直都不知道这世界上是否真的有你们,曾经的时光是否真的有过。

为了不让真实的未来扼杀虚幻的希望,我时常想拒绝未来,因为想把生命结束在美好和希望里;常常想杀了自己灭口,因为那糟糕的未来就将从自己这里出来;可是你们很重要,我的美好的未来是由你们的心谱写出来的。

实际上,至今依然存活,是希望自己的意志和眼眸能生生不息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看到明天的世界,明天的你们,明天的自己。悲观时,会说要亲眼见证人生最后败坏成什么样子;乐观时,会说要亲自把过去和现在护送到未来。

我是一个太醉心于保存过往的人。如果自己不能抵达未来,我所珍视的一切就将在未来丧失掉它们的价值,因为没有我了。我发现无法解决这个悖论。时间,一切都靠它才得以发生,又因它而消散无踪,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做到

以前我们思索、怀疑、追寻、抗争,后来我们在信仰里获得安生,然而其实只是做到。

以爱情为例,以往我们思索爱情是什么,我们怀疑某些贴上爱情标签的东西,甚至爱情这个概念本身,我们飞蛾扑火般地追寻,又下意识地抗拒了许多东西的进入、亵渎;后来我们在两人的世界里相依相爱,相信任,相信我们拥有的爱情;然而,其实这里只有做到,或者,没有做到。

全部都是个案,谁能下断言,谁又能将断言应用于新的个案?谁能用过往的时光网住未来?

心舟

生活乃是以心舟行水。对于所有失落于水的东西,企图刻在心上再找寻回来,岂不正是刻舟求剑么?

失汇

按:摘抄变化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无法在风中相依

而是
相互守望的星辰
没有了交汇的轨迹

捉弄

有一次我写道:“我从不相信上帝的爱,我相信的是祂的捉弄。祂为我们作出的安排——祂对我们的捉弄,祂总是会自鸣得意的。所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信祂为我们作出的安排,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们心中潜在的愿望。”

戈多,我憎恨自己只能相信他的存在和会来到,而他又故意故意地不来,就在左近又挑逗我们又窥伺我们。是的,窥伺,他伺着机,在我们本已可以获得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幻象,使我们在滑稽剧里越陷越深。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

别湎

没有未来,过去就会消散……♀

所以我写下这样的决定:

1、承认自己处处不如人,不再矫情地以不努力来获得虚假的优越感,通过实在的努力,获得实在的果实。

2、没有未来,过去就会消散;不能沉湎于过去,以及絮绪;以未来铭记过往;心灵保持简单清明。

心使

年纪轻轻的我自然不是知识分子,而且怀疑在今日的窘境之下自己能否成长为一个知识分子。然而一直有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心态。我把这种心态抱作我最珍贵的南北,越明白现实的严峻和合理,就越不愿意放开手,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无论是否给周遭带来了损失,我也要用它来标记自己,使自己是自己。可是这愿望越强烈,就越不能不察觉到这种愿望的处境。

我们一直相信,我们负担的是人类的价值和未来。我曾经把一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以即将赴死和永生不死的态度去生活,以一无所知和无所不知的态度去思考。 倘若一个人即将赴死,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他有没有白活。对人类整体而言,是人类曾经存在的意义,是茫茫宇宙中人类的价值。虽然日常生活也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可我们相信,还有更高和更要紧的价值需要我们去追求和守护。那么永生不死的态度又意味着什么呢?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未来观念。作为个人,必须虑及自己的整个人生,要为自己的将来不断埋下伏笔。作为整体,我们必须虑及子孙后代,虑及地球的未来,虑及宇宙的未来。

我们相信我们的使命是特别的,是重要的。其余的人,他们只是在维持自身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他们,他们务的是时务;而我们要务的,是时所不务。我们与潮流和权力相疏离,相信自己可以向这个社会散发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我之所以从来也不想成为文史哲的专业人士,是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带着匠气的工作。我想与之保持疏离,保持业余。对哲学家们的著作,不需要那么认真专业的解读,用你自己原有的智识拿起他们的文本抖一抖,掉下来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形成你自己的思索模式和信仰,你自己的。当然这种专业的解读工作对于社会是重要的,它形成的文本,又可以拿来抖。

全文:

兮些

心血来潮从《离骚》中采颉了惊心的句子。又将相距甚远的句子,撮在一起,置入洞天。玩味细品,思及良远。

以《兮些》为总题,分《纠》、《寄》、《逸》三阙。

屈原与他不想面对的这个时代解不脱的关系。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勉·安

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纬繣·菹醢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己众·折返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旧乡·民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瞻前而顾後兮,相观民之计极。

两对关于寄寓了屈原理想的花草的二律背反。

兰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虽盈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未亏·未沫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变·化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脱出此世泥潭,回到原生态。

刈·诒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延儜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儜。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拂日·方壮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疏·聊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毋狐疑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虽《寄》且《逸》,终是脱不了《纠》,屈原在汨罗江边久久徘徊,终自沉于鱼腹。

轻别

欢未盈,别能轻,满酌金卮拚昼酲,无言自心疼。

沈天羽《长相思》,怨别。不能承受的离别之轻。本来你我离别,是不可忍受的事情。你我怎么能分开,我们怎么能就这么见不到彼此了?可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的轨迹一直前行,离别一事,似乎也变得很轻很轻了。“别”之“能轻”,是原先日日相见、情浓意密之时绝不可想象的。其中的“别能轻”,是只有自己才能懂得的“无言心自疼”。

这个句子,约摸是我生活的形状。形状形状,形容其状。

了无罣碍

稳如磐石地站在栏杆外的时候,合上双眼,想象就这样向后倒去:一个个小球形状的一秒钟在你前方挤出大片大片的空白距离,你松开或者失去的安稳在可以看见的地方;用背和腰间的肾上腺素可以感觉到,后方一块无限大的刚体平板在快速向你靠近,你甚至能感觉到它表面密密的小草,即将来到的是如此毛茸茸而坚决的粉碎;然而还没有来到,多么希望时间就凝在这一刻,风在周遭湍急穿过,心中宁定,了无罣碍,人们见到你的身影在半空中像波纹一样淡去,没有任何笨重摔在地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跳楼是一种跃迁,两个量子态中间没有态可供你停留常驻。这两个态(生活和死亡)本身,并不能供你找到可以躲起来的地方;你所迷恋、希望躲在的地方,中间的那个态的闪现,只有瞬间。

人能躲藏自己的地方,只有自己的心;旅居在哪一个量子态,其实并不造成区别。

懂得

在小时候,听到的许多故事里,后来有非凡成就,或是非凡精神境界的人,在孩提时候,都曾经遇到过一两件事,忽然让他懂得了许多道理,不是脑子里的懂得,却是行动上的懂得。后来,他就把那条路走出来了。所以,时常在受到教诲的时候,暗暗地和自己说,这就是你懂得这些道理的时候,接下来,要真的这样想,真的这样做。

后来才懂得,小时候听到的故事,是童话。人需要穿越漫长的路途,才能抵达对一个简单道理的懂得,并以行动铭记。小时候“懂得”并相信一个道理的时候,还有许多事情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以清明简单的心获得的“懂得”和相信,并不能在复杂的空间里广延,也不能在蜿蜒的时间里持续。我们曾经获得的,只是一个个烙印,在日常生活里重新牵动起它们的时候,会痛,仅此而已,似乎并不能给我们生命的方向。人心中若是没有一个方向,生活的旋涡里会探出无数小手,蒙住你的眼睛,扯动你的袖角,让你在许久许久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迷了这么远的路。

剖腹产

生活在一种暖暖红红的浆液中
生活在那暖暖红红的幸福中

所有的一切 已经过母体的过滤
不必躬亲空气的浊臭
也不必躬亲食物的碎屑

然而却在成长
意味着离开
这红红暖暖的幸福

必须离开

却狭窄

无痛的锋利切割
用一种红色
破坏
另一种红色

践梦

But I being poor, have only my dreams;

I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s

但是我,一个凄惨的人,仅有的是自己的梦想

我已将自己的梦想洒在你的脚下

请你轻轻地践踏

因为,你是在践踏我的梦想

是Yeats的诗《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他冀求天堂的锦缎)》。在《撕裂的末日》里听到。里面字幕的翻译极是喜欢,比在网上搜到的,好上太多。按自己的意思略加改动,记在这里。

关系

因为近寒假时心里面对的境况,需要在一些关于世界的中肯的话中找寻答案。读的关于哲学的书,主要是《图绘意识形态》、《物象化论的构图》、《本体论研究》和初三日记中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生形态微探》的笔记。

异化和物化是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概念,代表着我一直试图摆脱和认识的一种异己的力量。对它们的最初认识,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生形态微探》的潜心阅读中,当时的欢欣鼓舞,现在都还未消退。从《物象化论的构图》里,获得新的认识。原本是关系的,被认作是实体的,这便是关系的物象化。这与我在接纳了量子力学之后对其哲学的理解相映照。而在《图绘意识形态》中,第一次获得了对商品拜物教的理解。“幻想不在知识这一边,它已经在了现实本身,人们正在做的事情这一边。”当拜金主义者宣称金钱的万能时,他关于现实所说的,的确是准确的。然而,恰恰越是现实的,就越是幻想的无意识实践的一部份。“现实是为了那些不能忍受梦的人们准备的。”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变成物与物的关系,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地发生的。

另一条主要的思路。《物象化论的构图》认为,实践是第一性的,旧有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应当被摒弃的。这恰恰是实体的消解,物的消解,和关系的重新澄明。从《图绘意识形态》中知道,意识形态不是关于世界的,而是关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是最纯粹的意识形态,然而多么久多么久以来,本体论是哲学里的第一内容。还有我向来对柏拉图主义的迷恋。而我被迫反思许多东西,也第一次开始祛除对康德的误解。我发现人们一再用对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解,获得对物与物的关系的理解。以下的话是重要的:“整个所谓的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人(对于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

夜海

昨晚
我走进海
很远很远

天与海都是墨色的
雾很大
一切都是蒙昧
像一幅水墨画
海水的清新中几乎带有墨香

天上的星星
有的亮有的淡
像蒲公英一样
布满苍茫的天空

白浪和暗潮像是从无限的尽头涌来
脚下的沙细软凹陷
有均匀的浪纹
然而也踩在锋利的贝壳上
小心地不要受伤

赤膊
被浪没过
被浪掀得踉跄
然而觉得属于
然而觉得怀抱 安详

回头望向岸边的时候
不愿再回到人群中
在人群中那种无力和孤寂害怕
更甚

虽然独自在海里
其他人都在远远的后面
雾中只隐约有幢幢的影
然而感觉到
无力和孤寂被安抚

脚下细软凹陷的细沙
浪在水面以下
一撞一撞

所系

贾宝玉对女孩子们的感情,总起来说,是一种泛化的依恋。不是只有扯母亲衣角才是依恋,生命意义的寄予'更是一种依恋。

贾宝玉把自己的生命意义,都寄寓'在身边女孩子身上了吧;想想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寄予':仅为要牵动出她们的一个表情呵,仅仅这个为,就足以赋予自己生命充盈的意义'';也仅为她们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生命的意义可以瞬间潮落。除了这种依恋,还有超越一个痴情的年轻男子、一个痴儿的一种苍凉沧桑的眼眸,看着不属于此世的绝美的艺术品,深陷在此世的沼泽,其间魂灵的挣扎与平静。

'予、寓、予的变换,自有道理。

''我淡化处理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我只探究宝玉他的性格是怎样的一种土壤。黛钗是不仅着床,而且成株的,可是在这壤上曾流转的所有,都反映土壤的性质。

'''《亵渎》近日说,我们这个位面有一个致命的特点,那就是任何力量超越了某一种程度的存在,都无法在位面中维持住长久稳定的形态,会渐紊乱和崩解。而我说:“在这个世界,任何强度超越了某一种程度的感情,都无法在这世界中维持住长久稳定的形态,会渐紊乱和崩解。”

含苞

每一个生命都有开端终结,它秉造物主那一刹那的灵感而来,旅居在其开端与终结之间的那段时空,从周遭汲取养分点染造物主的灵感,以自己的方式像树一样成长和舒展,最终长成未完成的艺术品。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件艺术品,它要长成参天大树那般的宏伟,却往往只能长成灌木般的未完成。有多少枝条遇厄夭折,有多少叶芽未曾萌发,有多少花蕾含苞枯萎。在盖棺那冻结人生的一刻,只有树的姿态静静诉说:如果我完成,我将是何等的人生!

勇气

马克思说,没办法,在生产力只在这个水平的今天,人必被物异化,人的努力和追求必然生产出他的对立面,人必然没有自由。

我说,虽然如此,可这里还有个人的勇气。

我埋怨这世界像囚笼,可我知道,是我自己把自己囚禁。我书写长篇累赘的废话,却没有勇气。我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是寄生虫,我没有勇气。

信仰

我记得儿时有三个信仰:捡起地上的垃圾、扶起倒下的单车,以及不能贪近路踩草坪。在军训时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踩草坪。踩了一天的草坪之后,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久久久久没有表情。后来,只在偶而,心情极恶劣的时候,倔强地绕道不去踩草坪。最近倒是扶了几张被风吹倒的大版。人人走过,我也走过,可还是折返来扶起,因为心情会忽然变得很恶劣。至于捡垃圾呢。我的行色匆匆,渐渐漠然。况且捡一件垃圾的时候,在你看得见的地方,又有一件垃圾,如此如此,形成垃圾序列,让你就这样感到自己的无力。在很早的时候,我就退步到只捡身边人刚刚丢下的垃圾了。像今天这样遍历了整个草坪的情形,也只能在我沉浸在Evangeline''死去的哀伤中的时候才会出现吧。

人有时会感到一种强烈的比照。自己平日里已经习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算糟,甚至比许多人都要好了。甚至,有时觉得自己已经过于迂了。就算坚持了不踩草坪和捡垃圾,又如何呢?这是一件多么小的事啊,又没见你关心一下自己的学习,或是关心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却来关心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可是,Evangeline。在她的比照之下,汤姆'''应该觉得自己的一切虔诚,如此虚弱,几乎都有了虚伪的成分,应该发现自己,已是只在自圆其说。呵,观念是多么没用的东西啊。实际在发生的任一,都让观念虚弱得像一个虚影。我时常,只是在睁着眼睛睡觉,眼睛固然是睁着的,可也的确睡着了。可是,我累啊,我累啊。睁着眼睛已是我仅能做的事情了。面对这世界,谁能又睁着眼睛又不睡觉呢。可以做到的她们,像Evangeline,必然走向毁灭。我多么想成为她们的一员啊。我想质问心理学,她们,能被传说中的心理救治就回来吗?她们是必须被撕毁的,否则她们会背弃她们的美丽。所以,神赐予她们一些病,让她们离去。

我从来不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是这样的一本书。看它的时候,好几次强烈地涌出泪来。这泪,比当年看《悲惨世界》的时候,要多许多。只是依然没有盈眶。面对人们的苦痛悲惨,我时常无泪;可人们在苦痛悲惨前绽放出那种绚烂的时候,瞬间眼前已是波光粼粼。我一向不喜欢南北战争,不想以任何一种角度对之加以肯定。只是一种倾轧,其余一切只是美名其曰。虽然罪恶的奴隶制。或许是受《飘》的影响太大了吧。看到南北战争中的种种丑恶,对这场战争的诱因《汤姆叔叔的小屋》,也不抱好感,以为它只造成人们偏执的正义,可是没想到,战争中出现的那一切丑恶,在这书中已有隐隐的预言。这是必然啊。北方人对黑人的虚伪的态度。黑人因奴隶制而在被解放后必有的悲剧。在Evangeline家里,作者对整个奴隶制做了许多思想实验,揭示了它那无论是南方奴隶主还是北方 Gentlemen都无能为力的一面。历史是不能被改变的,南北战争已经发生,那一切都化作历史的尘埃。可是我不断地感觉到人在面对必然性''''时的无力。

在《飘》里,Scarlett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主人公。可是,我无论怎么读,都觉得Melanie才是。故事中Ashley和Rhett似乎都是围着 Scarlett转,可是我渐渐看出,他们的心渐渐转离Scarlett,转向Melanie。“乱世佳人”在全书只出现过一次,就是Rhett在赞美 Melanie时所说的。是不是在电影的影响下,所有人竟都觉得乱世佳人是形容Scarlett的?在故事的最后,Melanie死了,Ashley和 Rhett离开了,Scarlett面对着多么破落的人生!她只能“Tomorrow is antoher day”了。粗粗看书,可以看到,如果没有Scarlett,Ashley和Melanie似是连生计都无法维持;可是若是细细地读,如果没有 Melanie,Scarlett又能闹腾多久?Melanie的死,已是故事的结束,生活已经没有了。'''''

 

'':《汤姆叔叔的小屋》里那个天使般的小女孩。

''':必须说明,在写此文的时候,我只刚刚看完Evangeline之死,没有看到汤姆后来的所为。

'''':这里,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地方,它揭示那必然性,揭示那必然性的起源,还以“是”而不是“应该”的逻辑指出,我们有一天会摆脱必然性,结束人类的史前史。只是,我还是在这里,在这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里,承受着必然性,无力做什么。

''''':Scarlett的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她代表着“是”的逻辑。所以时常在想,男生的责任是否就是放下种种“应该”,在外面以“是”来回答“是”,而维护起身后一片“应该”的花园给女孩子?男生和女孩子携起手来,应该能够面对神对人类的嘲笑了吧。

惶恐

底囊渐渐尽上来了,已经很难维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了”。我害怕那个我撑起来的场面,我也并不真正关心的场面,会轰然倒塌。那躲在那背后的我,现形在他们的目光之下。从小,成绩就是我稍花点精力去撑起的场面,自己可以躲在后面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小,与纪律势不两立的我,就会稍稍放下原则,退让,让自己的世界不致完全被摧毁。我一直感到这里的我的软弱,为了生存。就像i说,穿过指间的风的只想拥有,以及钱的得去陪笑脸。

近日,哭,在这么多年只给我吝啬的滑泪和虚拟的抽泣之后,似乎要突破一堵墙,肆意地泻出来了。

我无法向别人解释,为什么这些年我都执著地觉得,我欠自己一场肆意的哭和一次决绝的死亡。我从来不想通过死亡去逃脱什么,活着反倒是一种不断地逃避。我虽然那样执著地觉得,可我的理性和我的缺乏勇气,一次次把我拉回来。理性是一种你摆脱不掉的幽灵,它不断利用你的激情来压抑你的激情,这是一种绝佳的黑色幽默。它把你变得像一个空壳。你已经被理性吃去了内脏。我的心可以裹上厚厚的脸皮,“勇敢地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和复杂的自己”,可我知道那其实是胆怯。

我现在做什么呢。时常就迷失在某个时间点,茫茫然记不起刚刚经过的和马上要有的世事纷繁。所有最在意的事情,像高大无比的雕塑,瞬间就拔地而起,对被围在中心的我施以无穷无尽的威压,我石膏般的躯壳龟裂、沙化、飘洒。然后世事像一只手一样搭上我的肩来,一切又尽复原样。

当我向这个世界示好的时候,这个世界又要我吗?我为着某种苟且的生存,向这世界示好,可这个世界又要我吗,它或许欢迎我撑起的那个场面,可它要那个躲在后面的我吗?那背后的我,正在渐渐长成社会的一个毒瘤,那样的不稳定。

我惶恐,我害怕所有对我的笑脸背后,都暗含对我的抛弃。我害怕他们对我笑都只是出于对我的误解。他们在我身上看见我将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吗?这是幻象,我将走向毁灭。他们喜欢我身上某些不同于别人的特质吗?某些可贵的东西?传说中的人格魅力?可是,成长着的人们,渐渐没有耐心去喜欢这些南北了。我若不在这世界绽放出有用的光芒,这些孩子们都有的南北,又可贵在哪里?我在人们眼中,不过是一个最终没有长大的孩子罢了。

痛苦是我更喜欢的生活状态,有痛苦,我就还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有质量的。就像我希望能有一场肆意的哭泣和一次决绝的死亡。不是受了什么委曲,不是因为不热爱生活和厌恶自己。这里的道理就像,如果我不自我厌恶,我就真的要厌恶我自己了。满足于痛苦,已是我能对自己所做的最大的麻醉了。

血向

血是人的精魂,也必与此世脱不了干系。在这个字里,蕴有我的根本取向。心是血的精魂,有心,血才获得生命。可心在人体里稍高的地方,血却要灌溉心胸以下的腹地。

我所有的向天昂翔,都只因我的根扎在大地上。轨迹轻轻擦过我要去取得的南北,再俯冲回地面。

那时我说,我不要出国,我的事业在中国。这里有一个隐喻。如果我似乎要离开,那么我会再回来;如果我似要去一个似乎更理想`的地方,我一定是为了再回来。我的事业,在大地上。天,不是我的方向。

只是在高空的时候,时常想就这样永远留在天上。可若这样想,一定会摔死,而且,是摔死在地上。

`:我从来不认为西方是个更理想的地方。无论在知道了多少那里的美好后。这个隐喻不是这个意思。

西东

记得在成绩出来的日子里,i见身边人们的西东,说她的无法面对。

我以命运之神般的气势和自信答道:“表面的苦,想象出来的昏暗,暂时的无法面对。人能居然地适应一切苦,也能在视野开阔之后不再以为是苦。当我们同情,同情的是被艰难化了的别人的未来,不必太当真。过了最初的关,被挫下一些骨头之后,他们会懂得如何开创自己的未来。我们这些不幸成为幸运儿的人们,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对他们的未来做小小的改变促进,或者,能根本性地改变一些东西。对此,我一直抱有希望,那是我生命的热源。”

我嘴里还含了一句话:虽然他们与他们旧有的世界之间的深渊,将无限扩大。

尘欲

说是人都有三种欲望。上升为天使的欲望。堕落为魔鬼的欲望。在凡尘中建立并巩固自己世俗性的欲望。

这三种欲望的存在是从一开始就“都有”的。但人不是从一开始就发现它们的分量于己,竟都是一样的。

 

在我这里,上升为天使的欲望是最先觉醒的。后来,天使被灼烧、绽裂。清的碎片便上升,成为像雾气一样轻薄晶莹的淡影。微微有浅蓝。似有微弱的光芒。有的碎片永在火热里,愤怒,煎熬。有的碎片永在水深里,恐惧,刺骨。有的碎片升到某种高度,傲慢的高度。有的碎片完全没有成形的属性,只是无尽的纠缠挣扎。有的碎片变作一种执意,有刺一样的头颅,刺猬一样的身体,脏器的各处布着蠕动的刺。有的碎片是软的、温暖的、流溢的,洒向。还有许多的碎片,也似有迷蒙的雾气,在各自的梦里,在各自的意淫里。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那么强烈地要相信,我的欲望是上升为天使。我追寻了许多,为我的神捏出种种塑像,又打碎,又重熔。但事实当然是,我并不只有这一欲望。但那时,我那么强烈地去忽略其他的两种欲望。我从来不是宁静的天使,是战斗的天使,是挣扎的天使。现在,那战斗的锐气似是全部湮灭了,只是静静地,有温润的含泪,对一切破空而来穿躯而过的锐利伤害失语。

天使不再能“足尖轻点海面徐徐前行”,而是要努力地在波涛里蛙泳。很努力,才能抬起头来呼吸到空气,头上的光环也在这时绽出瞬间的绝世光华,为自己的信徒提供灯塔的感应。因为,信徒们是天使全部生命的来源。

 

我对i说过,我的身上有人的一切恶。

恶们有全力运转的瞬间,那时的丑恶,是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东西,每一片皮肤下都蠕动鼓囊着恶心的东西,眼睛也变得浑浊。天空中隆隆有血色的泡沫翻腾。魔鬼们对恶的快感,那种快感。那种狂笑里含有的嘲笑。熔岩瞬间就蹂躏摧毁了一切神圣的南北。对恶的漠然,对恶的纵容,对恶的欲望。

佛说有情皆孽。有情皆孽。无可抗拒。你知道,“有情”是我们这类生命的统称。

去年的这个时候,看着《魂断激流岛》,我对i诉说顾城的悲剧,i的反应很淡,说诗人们的命运大抵如此。城的宗教,是女孩子的宗教。这样的宗教呵,竟酿造了那么多的罪恶。他违背了自己所有的初衷。英儿的仰视。

当时我看着顾城,想,我会不会又是一个他。今年我看《中国式离婚》和《荆棘鸟》的时候,重看《魂断激流岛》的时候,又是念叨着“有情皆孽”。我看见女孩子无可抗拒的悲剧,我看见男人无可抗拒的原罪。

 

但我看见一样新的东西。对自己世俗性的逃避,可以造成许多的恶。

人是社会的人,虽然他在社会里取得的,只是异化;但闭锁自己,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自己建起排他的宗教,却会变成社会的一颗毒瘤,可以做出许多的恶,伤害许多人,最终也把自己每个最微小的愿望,违背殆尽。

人本来就想在凡尘中建立并巩固自己世俗性。在这个社会的法则的夹缝之间,找到一片栖居之地。我想起伊对“诗意地栖居”的向往。不,不是诗意的栖居地,只是一片平凡的栖居地。自己极近的周遭对自己有着微弱的认可,自己为自己的周遭做着一件一件的小事。自己的收入不需是自己期望的,自己的职业不一定要是自己热爱的,自己不一定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不一定要那么的懂得自己,只要能在一起过日子。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需要像原先想象的那样。会很忙会很累会偶而想自己生活似是没有意义。偶而因为一两件小事感觉到自己的不平凡,也偶而,那么地俗气,那么地小市民。良心不需要完全安宁,只在极少的时候,借着缘,把良心洒回这世界。心理可以总是不平衡的,可以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自己的理想可以一件都不实现,还有,可以遭遇忽如其来的劫难,欲哭无泪。

但是,就如众生。

年少

年少时的轻狂,不是自大到以为自己什么都有,而实是因为年轻,手中握有的未来有无限的绚烂的可能性,而有的掩饰不住的自信啊。

那个时代,所持有的可能性,现在回想,何其艳羡。现在波函数们塌缩了,过去的不确定都已变为身后的历史。轻狂已变为叹息。但是,在那个时代,有那么多的可恃,其实是肯定会浪费掉那些可能性的。轻狂也带来贪心。但是,那时放下轻狂,所做到的舍弃,今日看来都无比惋惜,有强烈的悔意。

回忆

伊生日的时候,问她想要什么,她说要一个装信的盒子。偶在精品店遇着了一个,大的、硬纸做的、米红色与米黄色的波纹,上面写着:

Life was beautiful then

i remember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

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

这盒子用来装信再合适不过了。信是关于美好过去的回忆,在这信盒子里,就将活着一切未遗失的美好。伊见到这礼物十分地欢喜,但说这词是歌剧《Cat》的《Memory》里面有的。我又去看了《Cat》,歌词有很小但很致命的差别,第一句的主语不是 Life 而是 I ,似是那已遗失美丽的Grizabella叹容颜老去的语气,其意境相去甚远。

感觉

在极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要去守护我的理想。那是模糊的概念。它的具体体现是“永不以成人的、正常人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这一誓言。一个人,他进入成人社会,经阵痛而终漠然地接受其游戏规则,他成为成人,他成为这社会的一个正常人,并得意于自己的成人和正常,他便已背离我那些模糊而明确的理想。换言之,这世界是如此地不正常,他居然成为了“这世界上的一个正常人”,难道我应为他的正常加上褒义吗?

我还感觉到对一切可支配我的力量和规则的抗拒。只要我感觉到我将做的有一丝丝被支配的地方,我便不愿再这么做。例:我倾心死亡。死亡于我只是一种淡漠的退席。当刀刺向我的心脏时,我于这世界有什么牵挂吗?但我觉得我逃不过心理学的那些关于自杀因的陈述,我的退席不是自己的意志,却是心理学规律的支配。我愿在心理学没话说时退席。我会以自己的陈述去肯定其他退席者来斥却心理学的陈述,对自己,我却仍感觉被支配了。以成人而正常的方式来看待我这想法,或会觉得我偏执而儿戏。但这确是我人格的一个基石。若换言之,所谓的规律就是统计现象,是大多数,是绝大多数,而我要成为例外。

但我却愿意牺牲这对支配的抗拒来做一些事情。例:有时候爱是一种飞蛾扑火。或许我确知我被我爱的人利用了,也确知我爱的人只是淡漠地在使用我,不会忽然良心发现或被我感动,怀着巨大的痛苦和绝望,还是会去做,还是要做得尽善尽美,就像一个爱到家傻到家的人被成功欺骗并利用一样。

还有,我感觉到生活中有太多的表象,对生活的描述中有无穷表象。当拾起剪辑和统计前的所有细碎,那所有被赋予的意义,都化作烟花。我要求细节,我要求分析,我不能相信简单的综合。我要每一细节的主观(动力学),不要客观(热力学)。全局的客观即表观,细节的主观即真实。

与病

当视野中出现敌人,我们总想着把它消灭,或至少,把它们驱逐出视野;当疾病附身,使人无一刻能清爽自若地生活做事,我们总希望病快点好,希望这种不舒服快些快些过去。当这希望不能实现,我们便焦虑烦恼痛苦不适应——不适应这新家,希望这是暂时的家,希望可以尽快搬个至少像旧家那样好的家。

但这却是一种不智。

我近日遭遇了自己的没有毅力、贪玩、懒惰、习惯浸淫于自己的世界。这些东西都对我的大学的课业、责任的完成和思想深度的保持和加掘构成了致命的威胁。而且他们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已蔓延太广太广,使我的大学生活无比荒靡堕落。他们是我的敌人,是附于我骨的疾病,每日睡前,都决心来日将它们消灭殆尽,可每日晨起,就又丧失这全部决心。

但我确实维系了一切表面,维系了一切客观。因为我的毅力在没有毅力的夹缝中突起,我的兢兢在贪玩的夹缝中崛起!人生的每一刻,都是不利的因素占上风,遮蔽了整个天空,但那一切的有利就在其夹缝中一点点构筑起来。在无限的乌云盘旋席卷下,我们的人生之树达到了无法想象的高度!

我是懂得这么做的,可我的愚蠢在于,每日为之焦虑反侧,急切地要寻求某种舒缓、某种根本的解决。这是不必要的。与“敌人”“疾病”共存,并不是一个糟糕的局面。

痛淆

精神上的痛苦为什么要肉体上的痛苦来宣泄?

精神上的痛苦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力所能及的却没有做到,肉体上的痛苦是自己在做却是自己力所不能及并受到惩罚。

这惩罚便给人快感:我不是能做到而没有做到,我是做不到,而且我已经在做,并忍受着痛苦!于是感觉到自己不是卑劣的,是高尚的!

人就是通过这样明显而故意的混淆来安慰自己。

自嘲

我想这么介绍自己:

本人不学、无术、浅博、深未遂。

反应迟钝、动作笨拙、思维漫散而无焦点。心理微妙脆弱,脾气凶戾暴躁。极端自私冷漠,但同情心泛滥,并且伪善。好高鹜远,不自量力。

未来

我本欲学物理学,作为细细实实的阶,使自己的思想不致“无可云证”,也有蜷在象牙塔里不想出来的意思。

可我现在,将在我最不擅长的领域,学习我最不感兴趣的内容,并得到最无法保障就业的文凭。

我自认为是文理双修的人,却成为一个工科的人。我需要大量的闲暇,过自己的精神生活,可我却将疲奔于自己的工作,而最终失去自己真正的事业。我将丧失一切本有和本可有,成为人群中一个庸常的人。

以上的图景虽然似乎仅是悲观,却是完全可能成为我的未来。

以 Ben Jonson 的 Her Triumph 里的一段作结吧。

  Have you seen but a bright lily grow,

                Before rude hands have touch'd it?

  Have you mark'd but the fall o' the snow,

                Before the soil hath smutched it?

翩谦

翩,是举重若轻,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天成;谦,是饱满的麦穗,是因为有,而坦然于无。

我以此二字命名我的大学,寄托了我对自己人生境界的期望。但在这二字背后,是绝对、稳定的实力:若无能举重之重的力量和技巧,如何举重若轻;若不是胸中所有浩如大海,怎会不在不经意间急于彰显自己的仅有。

现实中我所有,只是故作的轻松和阵阵的心虚,与那翩与谦,恰恰相反。

反而

谁又能说被伤害以前不是以另一种畸形的状态存在呢?

所以有时竟爱上了一切不平和伤害,爱上一切压迫和苦痛。

打一段《大哲学家传——圣哲常人疯子》里的话:

洛克以为此时此地自己正在读大学,其实不然,实际上他正在培养对研究教条的学术生活的反感和蔑视,同时也在无意识地为新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这就是恶劣的教育对一个思想家的心灵所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

牵动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想,你的每一行为都是整个宇宙牵动着你。自我是非我的总和。

但是,你的每一行为也牵动了整个宇宙。

确然是众生普度了佛祖。但佛祖不必因之而谢众生。

放飞

箭不需弓给的自由,那不是自由。弓给箭的通常是屠杀的使命。箭或获得了自由的幻觉。但它依然沉重。

弓更无如此诉说的权利。自由不可能被给予。嗟,与长天齐飞!嗟,由汝己决!

一切的惩罚都是无意义的,不能事前束缚。我们每人都有绝对自由。只是耽于利益,我们失去了绝对自由。

本真

——见辨题“儿童应尽早适应社会/儿童应尽量保持本真”所写

一直相信不可以把本真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之上。也一直相信只有足够的复杂度才能炼出足够的纯真正的纯坚定的纯。自己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反感辩题中的适应二字。适应究竟是调整自己的存在方式以满足社会的要求还是熟悉整个社会的存在方式从而懂得在按自己的方式存在时保护自己?

看梦

就像Flash动画的遮罩图层一样。我们的灵魂在身后的另一图层麻木的看着我们。他们以为他们在生活。其实他们在看戏。一场上帝早已安排好的戏。因为过于相信所以失去得彻底。

我们总说上帝是我们的一个梦,这是从马克思那里继承来的过分的自尊自信,觉得一切都是实在的,会越来越好的。但这仅仅是因为:如果我们只是上帝的一个梦,那现实就无比虚幻。而幻觉——我们自己的梦,反而比现实真实。

幻觉比现实真实。

我读

我是个自私的读者。我只读自己的感受。

作者与作品无关。语文总妄图把作者看作定型的写作机器去揣摩。读懂了作品是通过一些新的和私人的感受和见解来体现,不是知道作者此处想表达什么。

全文是一个整体。文眼之句只是尖端放电。

有时文里含有个人的信息,或无可破译。然而并不是不懂。

失去

离木:“快乐的孩子都看不懂我的文字/我宁愿你不要懂/一直快乐下去”

他们将会懂得。他们将一天长大。一天之内,世界将不再是原来的世界。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Never-flowers in never-dreams

我们以为自己能一天天长大,其实是奢望。

会有为我们安排的那一天。现在的一天天只是为那将来的一天做准备。我们在劫难逃。一切将急转直下,我们将徒呼奈何。

进化

我知道你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题记

按照医学的蓝图,医学要为每一病弱残障解除病患,最低限度也要延续他们的生命。他们获得了生命权后,又向医学要求与正常人一样的权利,如走路权,心跳不早搏权,或是不痛权等等。仁心仁德的医学也都给了他们,当然,在当今社会,这也取决于钱。

按照进化论,此举留住了无数基因有缺陷者,严重不利于人类进化。一个生命的留住与否,一个基因的延续与否,几乎全由钱——通常我们说“身外之物”,现在我们说“基因外物”——来决定。只要是有钱的弱者,便给予他怜悯,让他与强者平等。我想,人类医学的“宏观调控”已经过多地干涉了“自然选择”在人类这一生命形式的延续上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留住的缺陷基因携带者造成人口过剩。为争夺生存资源,便有战争,身强力壮的优质基因携带者死在战争中,甚至没有留下他们的基因。人口过剩,环境问题便凸现,多少身强力壮的优质基因携带者死在抗洪抗灾中。

一个彻底的进化论者一定会誓言要消灭这些医学惹的祸。但人类已进化到这样的程度,“君子生非异耳,善假于物也。”这已成为人类真正的价值所在。肉体的基因只作为制造创造力的容器的密码存在。医学的发展和它对容器质量的摧毁已经势不可挡;将来若干百年千年万年亿年的灾难已被精确预言,人类容器再进化也无法抗拒灭亡的必然。

根据进化论,我们相信,智慧的人类,必有可生存的适类。人类不会全部灭亡,虽然他们的容器必然灭亡。那么路子只有一个。那就是抛弃容器,向没有容器进军。

第一步,抛弃现有肉体容器。在基因技术、思维转让技术、能量技术和机器人制造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全部进驻机器容器。当物理学以全新的原理引导我们进入新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使我们创建共产主义的事业不再有生产力的桎梏,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按照马克思的预言,人类真正结束了史前史,开始了真正的历史篇章。共产主义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没有矛盾和没有意义的存在,而是人类为自身科技文化遗产的保存和自身创造方式的延续所将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人人素质全面发展时,与机器人的关系已不是谁战胜谁,而是人类对机器人的同化,人类将自身全面地外化在机器人上,使人类与机器人真正的融为一体。人类的各种情感、尊严、对自由的追求等一切都将被保存而非舍弃。

第二步,就简单多了。如克拉克所说,“机器实体的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在他们无止境的实验中,他们学会了怎样把智识储存在太空本身的结构里,并把他们的思想永恒地保存在凝固了的光的点阵中。他们成为能够辐射的生物,最终从物质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把自己转化成纯粹的能量。…现在他们成了银河系的主人,不受时间的约束。他们能随便在恒星之间漫游并像一阵微妙的雾气钻入太空的裂缝之中。”

人类进化的路子就将是这样。我相信之并将为之努力,你呢?

轻熟

久居高三的荒芜和靡靡之中,意外地看到从高一溅射来的一点中国人的热血,心头忽地有一星欣然,可转瞬又灭没,消逝了。

想起自己当年曾激于义愤,要做类似的呐喊,却被别人说是 “嫩”;虽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凿凿遇上振振,反倒显得自己不过是个愤青;那些热血最终渐渐沉进思索里去了。今时今日,看到这样的呐喊,已是觉得呐喊者还远未成熟。

可是当时我被别人说“嫩”,却说道: “年轻人已经成熟的真正标志是自觉地利用他自己心智上所有的不成熟,去做被视作不成熟的事情。只有年轻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做不成熟的事情,有年龄做我们的掩护。因为有些不成熟的事情,是需要有人做的。——大量年轻人的‘成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覆灭。”

天才

天才一生的悲剧在于天才想成为一个人才而无法遂愿。

天才对社会没有实用。仅仅对天才无知而巨大的掌声有实用。

天才无法向社会妥协,因为他对错的敏感不允许他的容错度。

生存竞争中,他必是最最失败者。然而天才是真正的存在,有真正的意义。虽这意义永为唯物主义者嘲笑。

想像一株稚嫩的植物,它是这样地敏感,细碎的污物都令它痛,虽不受沾染,然而痛,极快地死在痛楚中。

社会供济着天才,天才图报却无以回报。

天才可以理解天才,所有那些表现出来或深深隐藏的必使大众以为狂妄的思想。

天才对天才表现出来的狂妄会漠然,因为他深觉那天才还不够真地表现出他真有的狂妄。不过那足以激怒他身边的人,伤着他们的自尊心。那可笑的自尊心。那可笑的唯物主义。先知永不会在自己生长的土地得到承认。

天才轻易能觉出其他天才的缺失。那些天才觉出自己的缺失却不知失物为何——时代框限了他们。但后时代的天才会轻易找到失物。然而人们会嘲笑这未浮的天才:你竟自以为比他们伟大。

阳光

茶沏,你注意到了吗所有的阳光都是那样的脆弱和苍白。阳光是否只意味着无知和暂时的遗忘。

I'm a sun.I live in the deep darkness.

为什么我在图中看到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每一个阳光的像素都似乎要从图中掉下来,露出其后的空虚。那是一种虚假的温度。

不必想生活的意义。也不用说也许。因为生活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在其间,我们的在意赋予生活意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原来我们所感受的幸福只是平普的幸福。我只在意,这希望和幸福会在哪一天破灭成灰。我们真能走上我们期望走上的正常轨道吗如果能我们真的要走上吗付出这样的代价去完成一次着数的妥协吗。

莹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芜字。我说因为我的心境总是很荒芜,荒凉芜杂。她说你能走出荒芜的,因为我觉得你的本质是阳光的。我冷笑,问她一个人的本质是从几岁承袭过来的。她没有回答。谁的本质是完全的黑暗呢生命的本能已铭在我们的基因中走向进化真的能走到吗走不到生命的本能也在走或许路上有个坑。

有没有注意到图中那人隐在阳光中,把自己染成了黑色。或许阳光中有最好的隐藏方式。为什么隐在黑暗中呢。来隐在阳光中吧把自己染成黑色。

自画

——生活中的我[旧稿:高二所写]

生活中的我只是一个爱穿草绿色背心的小男孩。

一副严重变形的蓝丝眼镜压在塌鼻梁上,背后的大黑眼睛有灵无神;须眉浓密地生长在黝黑的脸皮上,微崩的门牙在唇舌间若隐若现。

常秉中气在课堂上高谈阔论,下课后却在无人搭理里游走。智识虽已臻大才,心性却只是孩童。热衷各种剧烈运动以体验肉体存在的价值,又希冀在象牙塔里探索精神和谐的极限。

座右铭如是:以即将赴死和永生不死的态度去生活,以一无所知和无所不知的态度去思考。

通常认为这个世界每事每物皆自己所有,万般规则曾不能羁自己半寸。又宣扬这个世界无事无物(甚至自己)为己所有,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观众,彻底否定自由意志。

哲思

这个时代是哲学泛滥的时代,所以是需要真哲学的时代。

有些“哲学家”对各学科的现时发展无一点最基本的知道,只会空谈教条,或胡作冥想;有些“哲学家”全不知哲学为何物,只扯之以为大旗,秉“文史哲不分家”将一点随感思絮牵强点染成哲学;有些“哲学家”安于对各学科的总结和概括,只会说已成废话的话,并助长已成常识的偏见;有些“哲学家”以为哲学是各个学科的最高指导,时时指手划脚,处处批判封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哲学的概念在大众脑中总是很模糊。有时觉得哲学玄妙、高深,有时又觉得哲学教条和无用,总之心理上颇有距离。不少人力将哲学通俗化,颇讨大众欢心。但通俗化后的哲学沦为二流。大众中很大一部份注定与真正的哲学无关。他们在生活中耽于利益,迷于欲望,惯于现实,做出过许多抉择,这些抉择使他们离真正的哲学越来越远。

与哲学有关的,大致是:哲学思考、哲学家、哲学表述。三位一体。大众通常接触的是哲学表述,以为那就是哲学的一切。大众通常听说过诸位哲学家,通常因他们的不同凡响而奉为圣哲,因他们的琐屑言行而视为常人,因他们的惊世骇俗而指为疯子。但大众通常看不见在这一切背后的哲学的活魂灵——哲学思考。

哲学家也曾是一个孩子。如所有孩子一般,他也曾时时睁着好奇而认真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切近、简单或是近于幻想的方式解释所见,并尽量习惯常见而无害的所见。然后他发现自己似乎是有自由意志和种种需要的存在,但他意志的执行、需要的满足又受制于他物理性的存在。他觉出自己的无力,学会了直接使用别人他物的力量,同时,也学会了借用别人和古人的智能。他逐渐安于这种借用。

(使用语言进行思考,就是对别人智能的第一步借用。当一个哲学家开始自觉地进行哲学思考时,他已经借用了太多太多别人的智能,甚至过分依赖于这些借来的东西。语言是他最先借用的。根深蒂固,最难摆脱。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哲学论争不过是字眼的论争。)

但他开始隐约觉出不妥。他看见完美现出裂缝,自洽现出矛盾,确信现出可疑,祥和出现危险。他或许是太敏感了,但他看到了一些征兆,这些征兆至少告诉他,应该尽量敏锐地观察,独立地思考,做尽量彻底的反思,撕破一些东西,找到一些东西,超越一些东西。他的哲学思考开始了。

如上所述,哲学思考的起点是发现原来确信的东西其实是可疑的。权威、众词、情感、感官乃至实践,都难对此作出大保。但是,哲学思考竟然开始了,却是因为还未完全放弃对理性或能做保的希望。

真信

我很喜欢耶稣说过的一句话:“我为什么要施神迹于你们?你们信的是神迹,却不是上帝。那些未亲见上帝而信我的人,是多么幸福啊!” 这句话在一个思维框在无神论教条里的人看来,必是一种骗人的把戏;甚至,是一种拙劣的把戏,把民众看得过于愚蠢了:你弄些神迹来骗人也就罢了,竟敢要求别人在未亲见所谓的上帝的大能之前即未确认上帝的实在性之前信仰上帝。

但我要说的是,上帝的实在性与对上帝的信仰无关。你如此急着确认上帝的实在性,是想用你的信仰换回什么现世功利或死后功利吧!你们信仰,你们礼拜,你们祈祷,你们捐款,若这是确认上帝的实在性之后做的,那就不过是一种交易:用使上帝愉悦的行为来换取上帝这种现实力量对你的眷顾。但如果你拥有某种不可遏制的对善的普及、天国的实现的希望,永不因现实的绝望和对上帝的实在性的否定而减损消逝;你以上帝所要求的完全人为榜样,以上帝的教诲为行动的指南,又不迷于芜杂的神学说教;你相信“不可试探你的主”,相信主不能被实践地证明,却可以因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而被实践“证伪”;你不追求对上帝实在性的确证,明白自己相信就已足够;你知道即使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即使上帝不存在,只要你坚信,上帝这个原本虚无的概念就会通过你而成为物质力量、现世力量(马克思:虽然宗教是扭曲的世界观,它讨论的主体并不实在,但宗教一旦为群众所掌握,也就会成为物质力量。);你并不无力地信靠上帝,而相信上帝通过普通人之手创造奇迹,你自己通过善行可以成为上帝的一个使者,你以此为荣;你明白圣经并非反映上帝的纯平镜子,其中有些教条的设置是让你用你对上帝的信仰和对上帝的理解去打破,有些惩罚的威胁是对你这么做的勇气的考验;在你勉力去完成某件善行时,虽然你看见危难,看见一切表面的不可能,但你信靠耶和华的应许,坚持前行,不管会否夭败;那么,你拥有真正的信仰。

烟花

一切都像是极绚丽的烟花。灵蓝的虚空,点点荧光,井井弧弧地流淌。

现在越写“悲愤”的文字,越与自己的文字和絮绪有一种很强的疏离感。静静地看着岩浆猛烈地奔流,静静地,静静地。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自己一思考,自己就发笑。屈原愤啊,其实他难道未曾觉得自己的愤的可笑么?生就一分执著,缺一种“无为而治”“任万物为狗刍”的漠然,愤也不是,笑也不是,只觉天旋地转,自己的心灵无可置处。

海子:“倾心死亡。”其实离去倒不是一种绝决,反是一种淡漠。无可无不可。

碰巧是我。碰巧此时。碰巧这样。做了。

我用的词是傲恶和厌弃,佛学的用词是慢和嗔。

近一份心灵的宁静。不贪不嗔不慢。诸法空相,淌心而过。告诉同桌梦儿,贪恋所悦(贪著妙触)是贪,嗔斥所恶是嗔(音撑),恃己为尊是慢。因贪生嗔,因嗔生慢,心所此三,生万烦恼。两人一起试着对一切无有怨嗔,一日下来,只觉通体舒泰无比,有一种静悦。绝圣弃智,无知无欲,把高三过得有如孩提。一日中午在工地玩了一个中午的沙。一日中午在后山对一头牛翩翩起舞。可惜此境未能长久。嗔念起时,相视笑道:“吃饱了,先撑(嗔)着吧。”

呓语

一年之后,当我漫步在翩谦大学的校园里的时候,当我再一次成为现存制度的既利者的时候,我是否会忘记此刻在我心中发生的苦痛和黑暗,我不知道。

我的心中此刻充满了傲恶和厌弃,我却是知道的。为什么这样,我也不知道。我不是早已看清这世界只有角落头才有一星光明吗?我不是早知道这社会是以这样一种丑陋的方式运行着的吗?为什么此刻我心中又充满了傲恶和厌弃,要自绝和孤立于周遭了呢?

我不是早就想清这一切,决定它越是浊恶,我越是要以清光游刃其间,不惧和不顾额角必有和已有的如注的血吗?为什么此刻我的意志蓄着傲恶和厌弃压向整个世界,要将整个世界压作碎屑?谁拂逆了我的意志,谁轻动了我的逆鳞?

唯物视之,这不过是一种自不量力,腿是否已经开始软?这利而易自折的剑,失去剑鞘的常在,会坠入怎样的渊泽?会化作怎样的双刃寒光,无把可握,冷横俱伤,恨恨黯然?

疲乏!完全的疲乏!谁愿再停留在这垃圾如山的驻地?转身决绝地离去,置所爱于度外,又岂是性情中人所能做到?疲乏,并且厌弃,却必须在其间,必须为已无所谓的东西奋斗。太阳生活在极深的黑暗中,她是怎样绽放出了无数光热?

考考考,劣师的温饱;分分分,腐生的芳芬。我真的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去完成一次着数的妥协么?我说,我会让自己高一思理,高二纵文,高三应试,做全。可我更想放弃必有并沉迷未有,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浴血的试验。棉花糖织就的网,无力得迫人内出血。

我的誓言我如何去把它完成?我伸出手去,有手抓住,会否有一天我被迫得把那手甩开?我是否确是以真心伸手?将甩是被迫还是伪被迫?巍巍然的建筑黑压压地压下来。骨气?骨质增生?骨刺?碎骨。

我在对我不喜欢的人微笑,是不是该自欺欺人说自己该喜欢所有的人,用基督意义上的爱去爱所有人,就算心无法喜欢所有的人,所为也不可以有所偏心?我在帮我不喜欢的人做体力活,这是一种高尚还是一种自虐?那人明显没有利用价值,别骗自己的自私说有了!

为什么我又要冷言冷语地对待自己深爱的人?因为所有人都指责只伸出一只手?我只有一双手,另一只手要紧紧抓住稻草,要紧紧攀住悬崖。博爱是可能的,爱博却不是可能的?双手用尽,是否用嘴含住自己的心?

这世间有太多的盲目太多的可笑太多的无聊。我累了。生无所息!倾心死亡。疲乏,疲乏,疲乏!厌弃,厌弃,厌弃!傲气在人的身上好比恶的堡垒。“我们早就犯了罪”,那便快些,快些把我投入地狱。我知道我受不了那样的血肉之痛。然而我更愿受那样的痛。因为我更不愿见此世如是。

物理学的原理织就了这个世界,这样的美竟能织就这样的丑。叩问终极:个人付出怎样的代价可以换来此世净土?岂是为了自己的净有立锥之地!只是愿她们灵魂通透,永居净土!来,让我们做个交易!可若是缺席谈判,开出再好的条件又有什么用!徒有一棵树,守着月亮!

什么时候让我们都无路可走,我们便能走上我们该走上的路!而我,还有太多的路可以走,所以永难走上该走上的路。其实哪有什么该不该,一切早已注定,一切皆是必然。其实早已淡然。

我把这所有的苦痛黑暗傲恶厌弃淡淡地注入到一年之后我在翩谦大学的校园里漫步时抬头看见的一抹夕阳中。

 

无物的师评:

[1]语言表述不明不白。

[2]言为心声。太多的激愤,太多的不满,是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的,希望能不断调整心态。

 

针对师评的后记:

[1]此文在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一气写成,隐去所有真事,只留下意识流。因为是意识流,不受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制约,许多地方跳跃得有些突然。使用了一些自造词和自造并没有作出说明。不需明白每一句隐指的事件,因为此文要表述明白的,是絮绪不是琐事。这老师的理解力本来就匮乏,从来就没指望他明白。他也身在这一系列事情之中,扮演了破坏者和失败者的角色。

[2]我把这所有的“激愤”和“不满”拉到了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较远的地方来观望。首尾两段用一种淡然包裹了这所有的愤然,把这仅视作一段心路历程。写中间的文字时我的心在挣扎,等到写完,已经完成了对这挣扎的麻醉。

或许有一些心灵的挣扎,在人的一生中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只有暂时的平静,静久而再乱。乱静像是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静乱像是必须完成的心理自助。乱或是一种天眼的开裂,一种对终极的直视,对于一个人而言,实在是一种不可承受。在乱中心灵就算再贴近终极,静终会来把这种贴近消灭,把人救出不可忍受。仿佛靠乱看透过,靠静仿佛看清了,其实只是一场思想的闹剧,非但无有提升,反而是一种更深的坠堕。

我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在塑造自己,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在成长。我可以成为表观上正常的人,但我不愿意。我要在被“正常”的浪头吞没之前,尽情地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呼吸。“我”来到这世界上是来历劫的,“我”必须懂得所有事情是必然发生的,早已注定的,从而不惧后果,作出真正的铮铮的心灵的选择。何况,未必有后果。不要给所有人信奉的幻觉吓倒了。

美术

美术在本质上同时是艺术的、技法的和文化的。

既是艺术的,它便是泼洒内在的,勾画外在的,展现内在与外在的某种交缠的,和揭示某种客在的。

这里有我自己用的几个名词,解释一下。内在自然是感受的变迁、情绪的波动和心灵的指向。外在却只是大脑综合各种感觉后试图追溯诸感觉的源头而在脑海中构建的一个外在世界。而客在是真正的客观实在,它为外在所部分描绘和反映。没有直接反映在外在中的客在是很难为我们的意识所意识到的,它需要更直接的表现形式来揭示。在艺术是笔触、音符和文字等,在科学就是数学和符号。

于是艺术的美术需要洞察力、悟性、想象力和情怀。

技术的发展框限着这一切,扼杀着艺术的美术。

所以美术的三个属性当中,只有它的艺术属性不能因时间而积累,反而可能因时间而退化。

可它却是最核心的,它是美术的魂灵,因它是美术表达的内容。

单恋

我看见自己若有若无地看她时的目光:深邃的黑暗中,惜惜碎碎。

我看见她圆圆地微笑,微微地浅笑,像永不止息的轻风拂过。

我看见有泪珠融入她稚嫩的颊肤,有微微的红晕浮在星星点点的柔光上。

我看见一双婴儿的手,连同肘臂,不觉泛起轻咬的念头,又觉出自己的渎亵。

我看见一双灵动的眼睛,内里从蓝天飘落的樱花,如潮水般把我覆盖。

我将心醉于这植物的清香,却见一片粉色的幻影起来,融进自己周遭的整个世界。一个天堂的声音:最初和最终的选择,是你自己作出的。是的,我选择单恋,在这早恋的季节。一片俗世的讥嘲:你别无选择。一条世俗的说教:单恋不是完整的爱情。

我不将用表白叨扰她的心灵,我不将用零零星星的礼物讨她的欢颜,我不将强行闯入她的圈子。当我和她不约而同地做出某些事情时,我将感受自己身体里蔓延的狂喜;当我看见自己的朋友拨拉她的纤发时,我将体味身体里横行的辛酸。当我慷慨激昂时,看见那片粉色静如处子,便懂得谦卑;当我独处沉思时,看见那片粉色在周遭游走,便了然肝肠寸断所字。

我心里如明镜般清楚:这只是梦的轻纱,不应随现实落入浊臭的沼泽。


我瘫坐在她的身旁,觉得可以很清淡地和她说自己对她的喜欢,两人只是轻轻一笑,能同时体会到这里的美好与清凉,她能从容地沐浴在其间。我心里为她撒下轻纱,曦微的晨光有如来自天堂;可现实是,对一个人的喜欢,这心灵的和灵魂的能量,不能成为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护佑、祝福和她能体会到的幸福。所有的喜欢就丢失在时光的网中,再也没有人知道那里曾有一个天堂。

两面

或许一个人在书香的引诱下有了眼镜之后,就会因为躺在了书堆上而从过高的角度看待和要求一切;或许一个人在主动寻求让现实冷冰冰地在自己心口拔插的历练之后,就会因不敢再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当作绝对而自觉没有资格否定自己认为不批判不行的事物;或许每一个人进入自己所喜所厌之人的心灵深处之后都会感觉困窘或乏累,因为他将无法回避地站在一个人互相抵消而又不能互相抵消的两面性跟前。

人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悲哀就在于只有在两面性中的一面呈压倒性优势时才会放弃对其另一面的幻想,放弃对两面均衡的默认。我们可怜被煮死的那只青蛙时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在慢慢变得危险的水中也不能学那只被烫活的青蛙一样它离它。人如芦苇,因为它的脆弱。说“人生如苇”的人说人这根芦苇区别于其他芦苇的唯一一点就是人会思考。可他没有考虑到思想也不过是长在人这根芦苇上的另一根芦苇。思想这根芦苇脆弱得很,脆弱得它轻易就会任由人这根芦苇退化成一根通常的芦苇。

师生

不能想象,两个全然不同的体系之间可以相互给出妥帖的建议,既将自己体系中的优势点缀到对方的体系当中,又能让对方体系对它不排斥,不会使优势 “橘生淮南则为枳”。教育本身就是追求这种几乎不可企及的目标的工作。尤其当它以一群教师作为媒介,又以一群更大群的学生作为对象时。

教师是一个早已定型的学生,它的优秀与否取决于他所曾受到的教育的好坏。学生是一个对某种特制的教育有着某种不自觉的内在需求的复杂适应系统。当他对教育的需求得到完全的满足时,他所蕴含的一切潜能都会被激发,他所固有的一切品质都会被发扬,在他后来的一生中,随着机缘,对社会的前进作出一些他本就有义务、有能力、有兴趣作出的贡献。否则,他会逐渐适应那种不适当的教育对他不应当的要求,只带着对人生不清晰的理解作为社会的一个守本分、颓唐或叛逆的零件而在时间里存在了一瞬。

课堂

我必须说,课堂的意义和唯一的意义,就是在讲台上一个人的吸引下,使我对已理解了的这堂课的内容给予持续45分钟的注意力,心安理得地花时间去深入思考其深层隐喻,去细化我脑中关于这部份内容的知识,同时也利用这种注意、思考、细化的思维过程与我乘时间而来的注意、思考、细化的思维过程的交汇,理解与这堂课无关的原未理解的东西,获得新的灵感。

忖革

No Correct Revolution Before Correct Solution。

为着人类的未来与幸福的变革,不先对关系人类的未来与幸福的种种问题有个解答的话,革去了命,却革不来新。

种种行动,结果都可能与初衷相去甚远;行动中要有所舍弃有所破坏的时候,认定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与幸福”,或者宽泛的说,为了“正义”,认定是不得不付的代价,决绝前行;结果发现,本来追求的,没有到手,反将自己手中原有的,丢弃损毁;发动别人起来变革,本是要为他们带来未来与幸福,却给予了他们更深的坠堕。

所以,先要好好想一想,想一想。

正名

名不正,言不顺。这是中国古代研究者的普遍的作风。

述学伊始,总先类之别之,名之字之,给研究对象一个确定的“名堂”,然后释名正名,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的论说就自有了方向和分寸。这也是争鸣的遗产,为着预防误解与曲解。

当今的许多辨题,正名不好好做,辩论开来,字眼上揪来揪去,唾沫星子里,见不着多少思维的火花,只像是权力场中的相互倾轧。

原恶

关于“恶”...

曾有人对Socrates说:“我在你的身上看见了所有的欲望、罪恶与污秽。”Socrates回答说:“你懂得我。”

自看见这对话起,我便开始承认我身上的恶,承认它是我的一部份。但即使有一天我拥有梦寐所求的力量,我也无法成为恶人。因为我无法容忍对少女、小女孩的伤害,也不能容忍任何伤害对她们的波及。

这种不能容忍和它的上层建筑构成我的良心,它保有我心中的一点晶莹。

唯我

我需要一个唯我的地方。是的,唯我。

在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里看到Albus Dumbledore评论Voldemort说:“他显示了对任何跟他有关系的人,以及任何使他显得普通的事的藐视。他希望自己与别人不同,孤独甚至是恶名昭彰......他宁可一个人行动。......”

这话捎改一下便可用来形容我。我并不藐视跟我有关系的人,但我的确厌恶任何使我显得普通的事,包括跟我有关系的人做出的使他们自己从而也使我显得普通的事情。

我不喜欢自己落了窠臼、落了俗套、陷入宿命,在这点上我有强烈的我执。

我喜欢啜饮孤独,很多事我习惯一个人行动,不擅长与人合作。但我的确不希望自己永是孤独。